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丫髻沙大橋建五年即大修 交投集團承認設計不足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丫髻沙大橋被拆下的舊部件

丫髻沙大橋維修施工現場

  東圃大橋、虎門大橋與丫髻沙大橋“三橋同病”

  橋梁荷載新規

  標準還是太低

  文/羊城晚報記者 蔣錚 實習生 張嘉曦 圖/羊城晚報記者 宋金峪

  “超載導致橋梁受傷,是全國公路橋梁的通病,丫髻沙大橋不過是其中之一。”大橋維修工程負責人的這句感嘆,引起了本報記者的關注。

  在交通繁忙的珠三角主幹路網上,還有多少橋梁與丫髻沙大橋“同病相憐”?國家對治理超載還有沒有亟待完善的制度空缺?

  東圃大橋也曾大病大修

  夜間封閉維修 也是因為超載

  在較早前的調查採訪中,記者曾到廣州東南西環高速公路的另一座特大橋———東圃大橋———實地勘測,發現該橋的車流和特點都和丫髻沙大橋差不多,卻沒有限制車流。對此,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其實東圃大橋在2008年-2009年期間也大修過,但工程主要是在橋下進行。“由於大橋是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剛構,大修點主梁是箱型截面,箱梁內空間較大,工人可以在裏面進行體外索施工,大概維修了一年時間。”

  羊城晚報:相比東圃大橋,丫髻沙大橋維修為什麼需要比較長的全橋封閉時間?

  交投:一是拉索調平這個關鍵工序,必須在大橋沒有荷載的前提下,才能調整到拉索的原始標高。二是鋼結構施工有三個方面,一是焊接,不能有高應力;二是連接橫樑加固鋼板的高強螺桿也不允許在高荷載狀態下做固定,每個橫樑有2400多個螺桿,如果有荷載的話,難以保證工程質量;第三是鑽孔精度是正負1毫米,如果有車輛通過引起振動,就無法保證鑽孔精度。

  最早的時候,我們曾經計劃全封閉進行大橋維修,但考慮到對交通影響太大,只能選擇現在的施工方式———白天做白天能做的工作,晚上做必須無荷載才能做的工作。

  羊城晚報:東圃大橋修理的時候有沒有封閉?

  交投:其實東圃大橋在晚上也封閉了一個月,在體外索張拉的時候。當時實行的是單邊雙向行駛措施,也就是單邊封閉,沒有封閉的另一邊雙向行車。

  羊城晚報:東圃大橋也是因為超載嚴重而受傷?

  交投:是的。

  虎門大橋也是“同病相憐”

  成本難住股東 至今沒有大修

  主跨同樣是鋼梁懸索橋,橋齡同樣是10餘年,丫髻沙大橋與另一個廣東“同鄉”虎門大橋,可謂同病相憐。

  虎門大橋的車流量大概是丫髻沙大橋的60%,由於是收費橋梁,且從2007年底建立治超點,相對於2009年才開始設置治超點的丫髻沙大橋,病害稍輕,但同樣讓人擔憂。

  記者從虎門大橋的持股公司———越秀交通的相關業績中查閱到,虎門大橋2010年度日均收費車流量為67080輛次。丫髻沙大橋的繁忙程度是虎門大橋的近兩倍。但在治超前,虎門大橋同樣苦不堪言。

  1997年4月28日竣工的虎門大橋,2007年曾做過實地測重調查,抽查貨車354輛中,超載車輛198輛,超載率達55.9%,最重的達116.2噸,超重61.2噸,超重111.3%。超載對虎門大橋路面造成嚴重破壞,其中,廣州至虎門的東行方向由於重車較多,被迫在2008年11月至次年1月封閉大修,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程養護部經理劉先生介紹,當時橋面瀝青發生推移,橋面已嚴重受損。

  相比路面,虎門大橋的結構受損更讓專家們擔心。一位專家透露,虎門大橋是連續剛構橋梁,由於成橋後長期徐變的影響,普遍會存在“腹板開裂”、“跨中下撓”、“非荷載裂縫增長”等質量問題。虎門大橋輔航道橋剛構已經撓下去1米多。“虎門大橋比丫髻沙大橋長,鋼結構焊接位也更多,鋼構橋的普遍受傷點都是在焊接位,如果不做封閉大修,在有荷載的情況下,要完全修好焊接位是不實際的。”這位專家説。

  既然如此,虎門大橋為何至今沒有封閉大修?鉅額的大修成本可能是主要原因。

  記者獲悉,虎門大橋擁有多個上市股東,其中包括東莞控股、越秀交通等,一旦封閉大修,這些上市公司不僅沒了過橋費收入,還要大量投入維修資金,出於股價和成本的考慮,上市公司往往不願意輕易啟動大修。無獨有偶,廣州北環高速公路在由港資控股時,儘管已被稱為全廣州路況最差的高速路,卻一直沒有徹底翻新,直到國企交投集團參股後,才在2009年底投入鉅資完成全線大修。

  相關規範標準多年不改

  國家荷載標準 遠未滿足需要

  按“85橋規”設計的丫髻沙大橋扛不住洶湧的超載車流,而國內的其他橋梁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根據廣東省公路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初,全省有1481座四、五類危橋。一位橋梁專家説,中國橋梁因為設計荷載趕不上實際荷載,傷病十分普遍,甚至垮塌的也不鮮見。為了提高橋梁的抗壓能力,2004年,國家公佈實施了《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範》JTGD60-2004版,提高了橋梁的荷載要求,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認為,新標準還是太低。

  “公路橋梁的短壽首先源於設計規範對耐久性的低標準要求。”陳肇元、范立礎、劉建航等1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在2003年、2007年兩次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諮詢報告,陳肇元是該諮詢項目的負責人和編寫人。

  陳肇元認為,我國的結構設計規範片面依靠過去的統計數據,不考慮結構在建成後的長期使用過程中,由於生産和生活水平的發展與提高所帶來的可能需要。

  由於我國規範規定的車輛荷載安全系數為1.40,低於美國的1.75和英國的1.73,這就使美、英橋梁需要承受的車輛荷載效應設計值(標準值與安全系數的乘積)分別高出我國規範所需的40%和59%。另一方面,在估計橋梁構件本身的承載能力時,我國規範規定的材料設計強度又定得較高,因而對車輛荷載來説,我國橋梁的設計承載能力僅為美英的68%和60%。

  橋梁土木工程經常處於乾濕交替、反復凍融和鹽類侵蝕的環境中,以致一些橋梁包括大型橋梁不需大修的使用壽命僅有一二十年,甚至不到十年就被迫大部拆除重建。按照交通部以往的橋涵設計規範,室外受雨淋(乾濕交替環境)的混凝土構件,鋼筋保護層最小設計厚度尚不到國際通用規範的一半。

  陳肇元等在諮詢報告中提出,如果以前的規範做得不夠謹慎,對風險估計得不足,那麼在新規範裏就要改進。而我國的規範幾乎是多年不改,現在我國很多新建的特大型橋梁的疑難問題,都是通過立項目、搞科研的方式解決。“但是個案做得多了,最終應該把這些科研成果上升到規範或標準的高度。除了設計,管理、養護也應該用規程‘管’起來。”范立礎説。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丫髻沙大橋
  • 大修
  • 交投集團
  • 設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