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業內人士炮轟奶業標準“國情説”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0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素以敢講真話而聞名並有“中國奶業第一大炮”之稱的王丁棉在接受京華時報(微博)記者採訪時,再次反擊並直接點名: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的中國乳業標準“國情説“是完全站不住腳;同時,新國標的制定甚至會導致多年前備受爭議的“禁鮮令”死灰復燃。

  >>反擊

  降國標“國情説”站不住腳

  “這是完全沒有理由的”,王丁棉稱,奶農主要給牛吃飼料,只要是飼料和優質牧草蛋白物質充分的話,牛吃了這種優質飼料,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量含量就會得到提高。也就是説,蛋白質標準調低只會對企業有利,一方面企業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另一方面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收到質量低的奶源,更容易搶佔市場。

  “至於新奶業標准將細菌標準調低的理由,那達木德的觀點也太過牽強,降低標準實際上根本照顧不了奶農的利益”,王丁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細菌群落與農民的養殖技術根本沒有關係,不是農民做不到,而是企業的設施跟不上。因為牛奶在剛離開乳房的一瞬間,其菌落總數其實非常低,不過3000-5000個,最多也不過1萬-2萬個,而之後能達到200萬個,主要是在牛奶離開乳房進入加工環節這一時間段造成的;同時牛奶剛擠出來後一個小時內也沒有迅速將其從30多度降到4度,也就是説,造成細菌超標完全是收奶站等人為因素造成的。

  “新國標將菌落總數提升到200萬個,這樣收購來的牛奶是沒辦法加工成質量好的低溫巴氏鮮奶的”,王丁棉説,不過用來加工超高溫殺菌的常溫奶比較適合。據了解,中國常溫奶陣營以伊利、蒙牛為代表;而與常溫奶相對應的是低溫巴氏奶,則以三元、光明為代表企業。

  >>現狀

  行業惡性競爭依然存在

  “中國奶業現狀其實十分混亂”,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整個行業並未達到整頓的效果,一些大企業還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問題奶粉事件仍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競爭也是非常惡性的。

  “制定乳業標準,行業內引發爭議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現一邊倒的聲音,就不正常了”,王丁棉表示,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的奶業標準被伊利、蒙牛以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等所左右。

  “今年以來,中國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被稱之為史上最嚴厲的‘清理門戶’乳業大整頓”,王丁棉昨天説,按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三聚氰胺事件前的統計口徑,全國的乳製品生産企業擁有1800~2000家。而至今年3月底向國家主管部門申請重新認證審核的才有1176家,獲得審核通過的有646家(當中包括前三家大企業的子公司196家,實際上保留下來的為450家)。

  >>觀點

  呼籲政府儘快重新制定國標

  “當年‘禁鮮令’未禁掉的結果和目的,在這一次的大清剿行動中都實現了”,王丁棉説,當年“禁鮮令”的要害,就是將新鮮有生命的“牛奶”,貶值為或視為無生命的“水”和奶粉、乳清粉、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各種添加劑相混在一起的一堆化學混合物。如果當時“禁鮮令”執行下去,乳品加工企業將不會去收購高價的生奶,也不會去做巴氏消毒奶了,並且有可能採用奶粉加工還原奶。“禁鮮令”最終被宣告流産。

  “但是現在看來,新的乳業質量標準的出臺和清理門戶實際上是‘禁鮮令’的繼續”,包括王丁棉在內多個中國乳業專家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很顯然,原本想通過“禁鮮令”達到的目的現在都以這種方式和渠道達到了,這完全是不正當市場競爭。

  “我們現在也正在積極呼籲,希望政府能儘快重新制定相關國標,從而與國際標準接軌”,王丁棉昨天這樣表示。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奶業
  • 牛奶
  • 禁鮮令
  • 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