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CNTV每日一評]治理通貨膨脹 穩定物價水平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一、中國面臨治理通貨膨脹問題。當前,中國面臨的是治理通脹問題,而不是防止通脹的問題。否則,無法解釋中國房價飆升(2009年上漲25%,2010年上漲15%左右)和CPI2010年7月起連續半年多上漲3%以上,且預計2011年1季度CPI上漲率將達5%左右。目前中國通貨膨脹仍屬溫和型,CPI上漲率還略低於改革開放32年平均5.6%的上漲率,但需高度重視,切實治理通貨膨脹,努力穩定物價水平,保證國民經濟在穩定中發展。

     二、為什麼有些百姓不相信2010年CPI只上漲3.3%?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2010年CPI上漲率為3.3%,然而有些百姓不相信,認為物價上漲率不止3.3%。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房價變動沒有在CPI中很好反映。中國居民特別是城市居民住房消費在其整個消費支出中佔第二位,僅次於食品消費支出,約佔1/4多一點。這兩年房價飆升,2009年上升25%,2010年約上升15%,但統計CPI時居住類權重僅為14.69%,明顯偏低。重要原因是沒有把自住房房租算到CPI指數中(美國計算CPI則把居民自住房也算房租,所以他們的居住類權重佔CPI的四成)。如果把自住房房租算進去,則居住類權重至少佔三成。這兩年,象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城區的房價成倍上漲,房租也成倍上漲,使得城市謀職業者的生活費支出壓力很大。2011年2月,國家統計局決定調整CPI的權重,居住類提高4.22個百分點,這是走向反映客觀實際的重要一步。第二是中國還有大量的低收入群體,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高,食品支出比重高,而這次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是食品價格。2010年四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5%,比四季度CPI上漲4.7%高5.8個百分點,所以低收入群眾感到物價上漲不象公佈的平均統計數字。在中國,不僅過去和現在,就是在可預見到的一二十年裏,CPI上漲都將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因此,一些物價工作者和經濟學家主張計算低收入群體CPI,並曾作過試算。有資料顯示,北京市2007年7月CPI上漲率為2.1%,而佔10%低收入層CPI上漲率為6.3%;2010年8月CPI上漲率為2.8%,而佔10%低收入層CPI上漲率為4.2%。可見,低收入群體的CPI上漲率要高出平均CPI上漲率不少。計算低收入群體CPI的好處是可以據此發放物價上漲補貼和提高最低保障標準。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議能逐步開展這項工作。

     三、關注物價走勢,不要象2010年那樣過份肯定CPI前高後低。2010年在物價宣傳解釋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一些官員在年初和年中過份肯定CPI上漲率能控制在3%和前高後低走勢,很多人都一口咬定7月份CPI上漲率見頂,而實際情況是CPI上漲率超3%並出現前低後高情況(下半年7月後各月均高於7月份的3.3%),從而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2011年的情況與2010年有一點很象,即價格翹尾因素也是前高後低,因此有些人又據此預言今年CPI上漲率走勢是前高後低,全年CPI上漲率能控制在4%。我認為最好現在不要過於肯定今年物價走勢是前高後低,而如果要這樣説,則似乎需要加三個前提條件,一是今年整體經濟不因追求兩位數增速而出現過熱,貨幣發行過多;二是農業特別是糧食不因嚴重自然災害而大量減産;三是國際市場大宗農産品價格不出現井噴式上漲。如果出現上述三種情況的一種兩種甚至三種,物價走勢就會發生較大變化。

     四、力促農産品特別是糧食生産,穩定物價總水平。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通貨膨脹和物價大幅度上漲,都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的。由於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佔用耕地過多,今後中國糧食、棉花、肉類、植物油、蔬菜等供應都是偏緊的。一般估計,今後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仍將呈上升態勢。因此,為穩定經濟、穩定物價,應更加重視發展農業生産,增加農産品供給。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強調做好“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這是完全正確的。可惜這一重大戰略方針有時落實不夠好,比如有時財政支出中用於“三農”的部分還達不到平均增長水平。建議今後一段時間內規定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應高於平均支出水平,逐步提高財政支出中用於“三農”的比重。這樣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提高從事農業和糧食生産的比較利益,從而使農産品特別是糧食的供給能持續增加。 (張卓元)

     【CNTV每日一評】

      【3月5日】“十二五”與民生

     【3月4日】跨進“十二五” “三農”新起點

      【3月3日】發力揮寫民族史詩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