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集團軍長:發揚武德要把聽黨指揮內化於心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30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讓中華武德走進信息時代 ——與國防大學部分專家及戰略班學員的對話

  王錫武 本報記者 柴永忠

  編者按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挺立世界前列,必須完成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融合彰顯;一支軍隊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學會吸納一切先進文化、尤其是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強根固本,滋養肌體。

  “和諧、包容、義勇、崇理”。深受東方文明熏陶浸潤的中華武德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在信息化時代依然煥發出奪目神韻,在推進軍隊建設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的今天,仍然發揮著歷久彌新的特殊作用。前不久,本報與國防大學科研部組織該校戰略班部分高級幹部學員與軍內部分專家學者,圍繞“讓中華武德走進信息時代”展開座談,不少觀點,發人深思。

  ●面對全球化時代、信息化戰場,我們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弘揚傳承中華武德文化之精華

  全球化不是單一化、技術化,其實質是國際分工的大調整大變革,世界在多樣化基礎上相互聯絡和依賴進一步加深,思想文化領域的軟實力競爭更加激烈。輕視和放棄民族特色和優良傳統,把照抄照搬大國模式等同於追趕先進,是軍事上的大忌

  一個民族的歷史,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現在和未來。中華武德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是構成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與國家民族命運休戚相關。縱覽悠悠華夏史,武德文化興則國富兵強,武德文化衰則國破兵廢。當前,全球化已將世界網聚成一個“地球村”,文化越來越成為國家間戰略博弈的要素,時時處處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安全抉擇和安全走向。

  脫胎于冷兵器時代、淬火于機械化戰爭的中華武德文化再次迎來了彰顯價值、全面發展的機遇。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副主任劉志輝認為,新形勢下推進軍隊建設向信息化轉型和做好軍事鬥爭準備,要求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完成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跨越,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信息時代特點,創新發展中華武德的新領域新內涵。

  空降兵某部政委、國防大學戰略班學員范驍駿指出,全球化時代軍事文化的開放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全球化不是單一化、技術化。輕視和放棄民族特色和優良傳統,把照抄照搬大國模式等同於追趕先進,是軍事上的大忌。掌握自主話語權才有戰略主動權,要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首先要有能力在文化上做到“你講你的,我講我的”。我們絕不能按照強權者的邏輯和倫理價值評判曲直,而要用具有我軍獨特優勢、贏得世界普遍尊敬和認同的話語體系,來宣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傳承武德文化,不是要用昨天的筆畫明天的圓,更不是坐而論道,最關鍵的是要緊隨歷史前進的車輪,直面複雜挑戰,弘揚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

  軍隊改革發展的動力,不僅在於科技的牽引和潛在對手的反向激勵,更在於軍人尚武精神。和平年代的軍隊唯有時刻保持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才能在承平日久中不頹唐不懈怠,擦亮令敵膽寒的精神鋒刃

  中華武德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使深沉厚重的武德文化走出歷史的霧靄,乘時代之風而上,應轉型之機而發,不斷煥發嶄新活力呢?

  某集團軍軍長、國防大學戰略班學員戎貴卿指出,中華傳統武德文化與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其忠、勇、仁、義的精神內核,在信息化條件下依然歷久彌新。武德之首在於“忠誠”。弘揚傳統武德文化,首先要把“聽黨指揮”之德內化於心、固化于魂。傳統武德倡導內“和”外“義”,新形勢下我們對內要注重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依法帶兵,鞏固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係;對外要積極利用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機遇,向世界人民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形象。

  “尚武”是中華武德的核心,是民族獨立強盛的動力。國防大學軍隊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方昱鋼認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動力,不僅在於科技的牽引和對手的挑戰,更在於軍人內心世界的崇高追求。和平年代的軍隊唯有時刻保持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才能切實打牢廣大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準備打仗”的思想基礎,才知道轉型時期的軍隊“為何轉、向哪轉、怎麼轉”。

  正視傳統武德文化中海洋內涵的缺位,增強國民海洋觀與海權觀迫在眉睫。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國防大學戰略班學員王華勇認為,歷史上漠視海洋曾給我們帶來沉痛教訓。現今,世界上新一輪海洋開發和爭奪已呈逐鹿之勢,我維護正當海洋權益的任務十分艱巨。文化是戰略的底蘊,人民海軍站在保衛海疆、經略海洋第一線,既要大力宣揚中華傳統武德“止戈為武”“以德服人”“兼愛非攻”“和合包容”等價值理念,又要借助聯合軍演、艦艇編隊遠航、組織海上實兵演練等活動,提升我海上作戰能力,彰顯我海上軍事實力,達成“海晏國安”的效果。

  ●真正的傳承不是厚古薄今,更不是對歷史的克隆複製。武德文化枝繁葉茂的基礎要深深紮根于信息化的土壤,在揚棄中創新

  為價值觀而戰的軍隊才是真正令人敬畏的軍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集中揭示了信息化時代軍人“武德”的精髓要義,體現了弘揚傳統與發展創新的和諧統一

  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自強,是中華武德薪火相傳、代代相續的根本動因。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飽經滄桑卻愈挫愈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武德文化的傳承。劉志輝談到,中國共産黨人對於中華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新發揚和振奮了“中華武德”,從而重塑了中國軍人乃至全體國人的精神世界,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

  信息時代,加快推動我軍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努力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已成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題中要義。新型武德文化只有通過持續深入的創造性轉換,才能內化為廣大官兵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和道德人格。

  范驍駿認為,當前應著力抓好“四個轉換”:一是以核心價值的轉換塑造當代軍人之魂。為價值觀而戰的軍隊才是真正令人敬畏的軍隊,必須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部隊建設的鑄魂工程和務本之舉緊抓不放。二是以理性話語的轉換啟迪當代軍人之智。武德文化的生命力,源自對戰爭發展規律和軍隊建設規律的正確認知和準確把握,必須以先進軍事理論的發展來推動新型武德文化建設。三是以意志品格的轉換錘煉當代軍人之勇。和平時期,軍人陽剛之氣的養成主要依託文化的熏陶。只有使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氣度和作風融入血脈,內化於心,才能真正將軍人的武德修煉外化于行。四是以建功路徑的轉換彰顯當代軍人之威。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實踐,正在深刻改寫著我們原有的武德觀念,我們應更加注重將終身學習、網聚聯合、體系作戰等觀念訴諸實踐,成為軍人立功立行的新追求。

  ●聯合作戰離不開聯合文化滋養,重塑信息時代武德文化的重中之重,是在推動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文化上下真功夫

  一體化聯合作戰是信息化戰場的基本作戰樣式,處在轉型關鍵時期的中國軍隊,要把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文化作為新型武德文化塑造的重心,以聯合文化牽引和助推軍隊聯合作戰體制建設的深度融合

  《周易係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打贏信息化戰爭這種人類有史以來創造性與科技力高度融合的戰爭、這種我軍從未經歷且仍在不斷嬗變的新質戰爭,僅靠技術規制的拉動和揣摩先行者的亦步亦趨是不可能的,只有道器並用,培固獨具特色的聯合文化,方可以變制變。

  中華武德歷來強調“和合”理念。管子在《兵法》中指出:“和合故能諧”,意為內部協調一致,方可“全勝大勝”。《左傳》講“師克在和,不在眾”。這些觀念可謂中國早期聯合作戰思想的萌芽。方昱鋼談到,革命戰爭年代,我軍之所以能夠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力克強敵,與各參戰部隊指戰員聽黨指揮、高度團結、密切協同的優良武德是分不開的。我軍培育聯合文化有著良好的政治基礎與文化土壤,新形勢下,只要我們充分挖掘中華武德文化蘊藏在民族血液中的優秀文化因子,把“和合”傳統上升為廣大官兵高度自覺的聯合意識,積極塑造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文化,一定能建成“形神兼備”“體聯神聚”的一體化作戰體制。

  劉志輝談到,信息時代的聯合作戰,不僅僅是編制裝備、體制機制的聯合,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聯合、思想的聯合、行動的聯合。必須把“和合製勝”文化基因灌注到軍隊的整個作戰體系、部隊的聯合演訓中去,不斷豐富聯合血脈,逐步培養各級指揮員聯合的價值理念、聯合的思維方式和聯合的行為習慣,從而為我軍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助推增力。

熱詞:

  • 一體化聯合作戰
  • 軍長
  • 我軍
  • 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