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評論稱:中國在崛起過程中要甩掉弱國心態包袱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微博網友上傳的中國航母平臺第二次出海試航照片。

  中國崛起,是21世紀頭十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崛起已從理念變為現實。崛起的中國不僅需要一流的GDP,更需要開放、包容、理性的大國民風範。

  徘徊于自卑與自負之間

  當人們熱議中國崛起面臨的種種障礙時,似乎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國民心態。不穩定的國民心態,會讓一個國家的崛起之路猶如過山車一樣顛簸不定。

  21世紀前十年,中國的GDP翻了兩番,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上官方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換句話説,十年之間,中國政府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賺錢需要勤儉,而花錢則需要智慧。面對巨量財富,保持平和心態,進行理性投資並非易事。

  隨著GDP飆升,中國的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有人説這是一種“暴發戶”的心態,或許過於刻薄,卻不無道理。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泛起了一股“風景這邊獨好”的思潮,認為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也是美國從霸權巔峰跌落的標誌,唱衰西方風行一時。與之相比,中國迅速出臺了4萬億救市計劃,完成保8%任務,中國經濟可謂逆風飛揚。這樣的對比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一種自大心態。

  不過,財富的增長在刺激了中國自負的同時,也反襯了某種自卑心理。中國現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中國富人成為國際奢侈品的主要搶購者。令歐美商家目瞪口呆的是,中國的富人把奢侈品當作大白菜一樣,一擲千金。這種看似慷慨大方的消費背後,是一種極度的不自信。19世紀末,美國的凡勃倫曾經在《有閒階級論》中痛斥美國社會當時的消費文化,認為富人消費實際是一種“代理人消費”,貴婦人的穿著打扮其實是為男人裝門面。當時的美國處於崛起中,與歐洲人相比,美國人是鄉巴佬與暴發戶的合體,因此,有錢卻不自信的美國富人,便開始追逐歐洲的奢侈品。

  在一個國家崛起過程中,自卑與自負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但它們共同的危害是,難以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以及成熟穩定的外交政策。

  存在於歷史觀中的弱國心態

  在高速崛起過程中出現的自負與自卑,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弱國心態是主要原因。弱國心態,很難言明,但經過長期醞釀,它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之中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而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要麼不自信,要麼一旦強大便會飄飄然,妄自尊大。

  近代以來,中國在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浪潮中衰落,甚至有解體的危險。100多年的近代歷史中,中國從大國的地位跌落,淪落為世界上幾個少有的積貧積弱的大國。在這種情形之下,弱國心態形成並強化。客觀來講,弱國心態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遺産,也是中國崛起進程中的心理包袱,要清理這一障礙,也非一時之功。

  弱國心態也在誤讀歷史的同時得到強化。回首中國歷史,鴉片戰爭成為一種情結,一般人的意識中,那次戰爭之後,中國告別了大國地位,跌落到半殖民地的深淵之中。實際上,鴉片戰爭並不是中國衰落的起點,在1814年至1816年的英國與尼泊爾戰爭中,清政府便放棄了自己的藩屬國。1839年,為了減輕財政負擔,中國要求越南、緬甸、琉球等國減少朝貢次數。那為什麼1840年成為中國人的陰影呢?這是因為,人們希望為自己的衰弱找一個起點,而鴉片戰爭成為一種符號,由此形成了一種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解説體系,即近代史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歷史。這樣的歷史觀形成了明確的敵與友的分界線。接受這種歷史教育的國人,自然會氣餒,會悲憤,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弱國心態之下,必然伴隨著“陰謀論”的盛行,“陰謀論”的最大特點是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用簡單的敵我關係解釋各種現象。由於缺少對常識的了解,“陰謀論”迅速填補了開始走向開放的國人對外來知識的需求,“貨幣戰爭”、“金融戰爭”以及各種“包圍圈”的言論,在提醒國人居安思危的同時,也在無意中強化著弱國心態,並將對西方的看法妖魔化。

  直面現實是擺脫弱國心態的第一步

  近代中國的衰落,源於沒有實現“世界歷史的轉向”,沒有能夠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在自我陶醉中落伍了。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是世界歷史的潮流,無論這個潮流是由誰引領,中國都需要加入其中。中國經濟上的崛起,正是源於改革開放三十年對市場經濟的探索與堅持。

  近期,中國調高“貧困線”,使得中國貧困人口達到1.28億,這是中國向國際貧困線標準接軌之舉,這值得鼓勵。

  直面現實是擺脫弱國心態的第一步,中國GDP總量上來了,但是基尼系數也在飆升,一個中國,兩個世界,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所言,在一個豪富與赤貧對壘的社會中,貧者的絕望也是富者的災難。西諺有雲:“每個富人背後站著一個魔鬼,而每個窮人背後站著兩個魔鬼。”減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中國目前有1.28億貧困人口,而城鎮居民中有1.28億人沒有城市戶口。能夠直面困難而不是粉飾太平,本身就是一個大國自信的表現,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了解國際常識是理性外交的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逐漸融入國際社會,成為國際規則的參與者與修訂者。二戰結束之後,國際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核武器的出現打破了軍事安全的邊界;金融全球化以及跨國公司打破了經濟安全的邊界;而網絡技術的發展則打通了社會間的區隔。順應這些變化,中國外交也已打破簡單的“敵友”分別,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鍛造戰略意志力。

  □作者係國際關係史博士

熱詞:

  • 弱國
  • 中國GDP
  • 中國軍人
  • 國家的崛起
  • 金融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