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吳建民解讀捐馬其頓校車事件:這後面有很大誤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7: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駐馬其頓大使崔志偉參觀校車 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資深外交家吳建民解讀中國捐贈馬其頓校車事件

  熱議捐贈校車 反映弱國心態

  11月25日,一條中國援助馬其頓23輛校車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表示不解:馬其頓比中國富裕,為什麼我們還要援助他們?捐贈校車應不應該?國際援助有何原則可循?此事背後體現了什麼樣的國民心態?且聽資深外交家吳建民如何解讀。

  【關於捐贈事件】

  我們國家的校車(狀況)應該説還不好,我想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你不能説我有一天比人家發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樣看起來算盤很精,實際上要吃大虧

  京華時報:最近這段時間,民眾對於我國外交部捐贈馬其頓校車一事十分關注,有些網友不太理解,馬其頓的人均GDP高於我們,為什麼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援助?從您專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援助和大家的理解有什麼不一樣?

  吳建民:我認為這個後面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連在一起的。如果説我援助別人,必須我比你有錢,你比我窮才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這樣的。你説救災的時候,發生了災難,我們大家都去援助他。我們援助的國家,也有可能他比我還富,但是他受災了。我們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價值,那就是同情心,同情同類。人家受災了,我們要去幫助他。

  馬其頓是個歐洲國家,可能人均GDP比我們還要高,但是他有一些困難,國與國發展關係的過程中,我們給他一點校車的援助,這個也是可以的呀!

  當然,我們國家的校車(狀況)應該説還不好,我想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你不能説我有一天比人家發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樣看起來算盤很精,實際上要吃大虧。

  京華時報:此話怎講?

  吳建民: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你在世界上的信譽是什麼?如果人家説你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國家、佔領道義制高點的國家、關愛其他國家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人家才會喜歡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如果你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國家,大家都不願意跟你來往。國家跟人一樣,你一個自私的人,大家都防著你。

  中國的發展跟世界的聯絡那麼緊密,所以我認為這種簡單的類比(是不對的):我這個校車不行,我就不能援助人家校車。

  過去在中國還相當困難的時候,我們還幫助坦桑尼亞和讚比亞修了一條鐵路。花了多少錢?花了1.5億英鎊!

  京華時報:在普通民眾當中,對這個也有非議。

  吳建民:對。民眾的非議是民眾的看法,要向他們做出説明。我跟你講一個道理,1.5億英鎊相當於中國當時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我們援助的結果是什麼?是跟西方對非洲的政策形成鮮明的對照。鐵路建成之後,(坦桑尼亞)尼雷爾總統説,過去外國在非洲建過鐵路建過公路,那是為了掠奪。中國幫我們修鐵路是為了非洲的發展,了不起啊。中國人是在真誠地援助非洲。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毛主席很感慨,説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人家)為什麼抬你進去?你把非洲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真誠地援助他,他也真誠地幫助你。

  1971年跟中國建交的國家才有多少?64個!大部分發達國家沒有跟中國建交。我們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你設想一下,大部分發達國家跟中國建交是在什麼時候,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後。如果1971年不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8年我們能對世界開放嗎?不可能!中國能有今天的大發展嗎?不可能!

  所以你看這件事情,雖然我們援助非洲花了一些錢,但是建立了開放的大好局面。(這個)你多少錢買得回來?多少錢都買不回來!

  我覺得老子《道德經》裏講得好:“將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從人家那裏得到好處,是短視的、自私的觀念。那樣做人都不會有很多朋友,何況是一個國家。

  所以我覺得不能用一種狹隘的觀點來佔據我們民族的頭腦,那是很危險的。你一毛不拔,行嗎?有取有予,你要先給人家,你才能得到。

  在今天世界這種狀況下,我認為那種狹隘的觀點不怪老百姓,他們不了解情況,不像我們這些搞外交的,在世界上經歷了很多,看了很多。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應該做的。那種眼光非常狹窄的觀點,我認為是不對的。

  京華時報:在外交上,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捐贈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吳建民:當然有。捐贈就是對你表示好意,你有困難我幫助你,將來我有困難你也幫助我。這是國與國之間平等互利的關係,無關窮和富。

  你看當時我們汶川地震,窮國也幫助中國呀,不僅是富國在幫助中國。這是人類相互友愛之情,這是很可貴的。中國人絕對不能給世界留下這樣一個印象:我們非常冷漠,一毛不拔。那不行的。

吳建民 資料圖

  【關於國民心態】

  我們(重新)打開國門才30多年,長期的弱國狀態形成了一種弱國心態,長期的閉關鎖國形成了一種封閉的心態

  京華時報:您覺得這次捐贈校車引發的討論是否和我們的國民心態有關係?

  吳建民:有關係。我們長期是個窮國,我們是個小農經濟佔汪洋大海的國家,老百姓的視野不可能很開闊。但是現在全球化,國門打開了,我們同世界交往增多,中國如果不同世界有那麼多交往,就不可能發展。在人類歷史上,中國領先了上千年,最後怎麼落後的?封閉,閉關鎖國導致的落後!我們(重新)打開國門才30多年,長期的弱國狀態形成了一種弱國心態,長期的閉關鎖國形成了一種封閉的心態。我覺得我們先要更多地向老百姓説明事實的真相,這個並不難解釋。比如我剛才談到的坦讚鐵路這個事情,應當是有説服力的,對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這個情況,一旦了解了,我覺得中國的老百姓非常通情達理,很富有同情心。我小的時候,家裏也不富裕,但是媽媽看到人家比我們還困難,就慷慨解囊。我們看到媽媽這樣做,覺得媽媽了不起。

  京華時報:但是小孩子心裏會不會這樣想:我都吃不到那麼好吃的東西,你還給別人。會不會不理解?

  吳建民:心裏覺得媽媽這個行動是崇高的。自己即使有情緒,也知道不對。有這樣一個是非觀念。

  京華時報:您覺得老百姓需要建立這種是非觀念?

  吳建民:那當然。如果這個都沒有,那太可怕了。

  京華時報:這是大國心態的一部分嗎?

  吳建民:我覺得是。我講了幾條,一個是心態,一個是胸懷。心態上要擺脫弱國心態。弱國心態就是心眼比較小,同時喜歡顯擺,喜歡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質是因為缺乏自信心。我們有些事情想拔高,明明是從國外引進的技術,不敢説,非説是我自己的。這是一種弱國心態的反映。另外一點我覺得是胸懷,中國必須有一個全球的胸懷。就説吃飯問題,我們18億畝耕地是不夠的呀。我們每年進口的農産品,相當於中國增加了七八億畝耕地,你沒有這個行嗎?這就是跟世界合作、互通有無的結果。

  【關於歐債危機】

  歐洲人得出教訓:我只能花我口袋裏有的錢,不能花我口袋裏沒有的錢。這個意思就是量入為出,這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

  京華時報:關於歐債危機,您之前説過,中國不是救世主。可是現在中國和世界的交往這麼廣泛,如果任由歐債危機深化下去,是不是對中國也會産生不良影響?

  吳建民:那當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你想一想,40年前(金融危機)要爆發的話,1968年,中國人在搞“文化大革命”,中國人會説什麼?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中國人可能很開心。2008年胡錦濤主席説什麼?“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八個字,全世界讚揚!歐債是歐洲人的問題,但也不完全是歐洲人的問題。所以通過全世界的努力,來使得歐債危機得到很好的克服,符合大家的利益。如果歐元垮掉了,我們也遭殃,我們的外匯儲備差不多四分之一是歐元。

  京華時報:中國應該從這次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

  吳建民:歐洲(很多是)福利國家,國家包得太多了,承擔不起。歐洲人得出教訓:我只能花我口袋裏有的錢,不能花我口袋裏沒有的錢。這個意思就是量入為出,這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從中國來講,老百姓的願望是不斷提升的,總是希望生活越來越改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國家的發展是一步一步發展的,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也不行。

  【對話人物】

  我覺得老子《道德經》裏講得好:“將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從人家那裏得到好處,是短視的、自私的觀念。那樣做人都不會有很多朋友,何況是一個國家。

  ——吳建民

  本報記者 陳尉 周宇

熱詞:

  • 吳建民
  • 校車
  • 馬其頓
  • 外交部網站
  • 道德經
  • 文化大革命
  • 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