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解放軍專家:防禦作戰優勢正在散去 形態發生變化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防禦是作戰的基本類型之一。攻防這一對矛盾,從戰爭登上人類社會伊始,總是在對抗中尋求平衡的支點。矛攻,雖佔主動,亦有退敗失銳之時;盾防,雖處被動,不乏固勝彌堅之勢。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攻防出現了失衡的情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均以攻勝守敗而告終,防禦作戰一時陷入了空前的困境!怎樣重新思索、描繪信息化條件下防禦作戰的指導原則和組織方式,是軍事理論必須回答的重大現實問題。

  ◆防禦作戰的傳統優勢正在散去

  信息時代,防禦作戰傳統的優勢,伴隨著戰爭形態的演變,作戰方式方法的變化,戰鬥力構成要素的改變,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地利”優勢正在消弭。傳統作戰中地面是主戰場,交戰雙方的對抗活動完全依靠地面進行,“地利”是防禦一方絕對的優勢。憑險固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例不勝枚舉。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進攻方向的立體多維,作戰方式的“非接觸”式攻擊,打擊兵器的“遠高快準”等特性,使地面障礙失去了對進攻一方的影響作用。防禦一方企圖以地形之利,通過居高臨下的陣地大量殺傷和消耗敵人有生力量幾乎已經不可能。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自認為固若金湯的“地利防線”不堪一擊,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只用了100個小時,就結束了地面作戰,充分説明防禦作戰中傳統的地利因素正在消失。

  “靜蔽”優勢發生逆轉。“以靜止動”是傳統防禦作戰的優勢。防禦一方,通過預先週密的火力配係,以及準確的射擊諸元標定,可有效實現對進攻之敵進行準確猛烈的火力殺傷。同時,防禦作戰的“靜態”優勢,還表現為相對的隱蔽性,通過突然開火或轉移發射陣位等,以處“暗”擊“明”的優勢,給進攻之敵以猝不及防的打擊。信息化戰場,進攻力量的超地平線攻擊、“非接觸”式攻擊、垂直攻擊,使傳統的預設敵進攻方向、集中兵力兵器,實現以靜止動、精確打擊的防禦戰法已失去作用。同時,由於進攻一方高新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防禦一方的“靜”似乎更成了進攻者的固定靶子,精確制導兵器“指哪打哪”的特性,使傳統防禦作戰的靜態優勢成了被動挨打的短板。

  “逸佚”優勢日漸式微。“以逸待勞”乃古今中外的用兵法則。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所以,防禦戰鬥中,以近距離佔領陣地抗擊遠道而來的敵人,以週密充分的戰鬥準備,迎擊倉促赴戰之敵,以充沛的精力體力打擊疲憊不堪之敵,“逸佚”優勢非常明顯。信息時代,現代兵器的高度機動性和遠程攻擊能力,使得制勝機理髮生巨變,距離遠近已不再是攻防雙方利弊的籌碼。有時,處於遠距離的進攻者,更便於在對方“視線”外集結、部署力量,使進攻更具有突然性和主動性,而防禦一方的被動等待,往往更容易導致部隊精神和體力上的疲憊,使交戰處於不利態勢。

責任編輯:王騰

熱詞:

  • 防禦作戰
  • 作戰樣式
  • 防禦戰鬥
  • 射擊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