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評論稱我軍部隊應突出模塊建設 適應多樣化任務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4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瞄準“五化”:邁開陸軍建設轉型步伐

  姜道洪

  閱讀提示

  ●胡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以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隨著軍事變革持續深入和戰爭形態不斷發展,陸軍必須立足現實,著眼發展,以使命為牽引,通過有效轉型,適應現代戰爭、服務國家戰略。

  ●陸軍轉型是一個漸進發展過程,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盲目前行,關鍵是確立什麼樣的轉型方向。

  深入學習胡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

  著眼“數字化”打牢基礎

  數字化是信息化的核心,沒有數字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當前,世界軍事強國競相發展數字化,數據鏈系統已融入戰略、戰役、戰術甚至單車、單兵各層面。如何推進我軍數字化基礎工程,已成為陸軍轉型的重要任務。

  以理論為先導。美軍從1994年開始實施“21世紀部隊”建設計劃,到1998年第一支數字化旅組建完成,僅用了4年時間。之所以如此快速、順利的完成組建任務,主要是他們從1991年開始,結合海灣戰爭實踐,進行了長達3年多的理論準備,對未來作戰需要一支什麼樣的陸軍部隊進行了深刻反思、深入研究,形成了務實、可行的建設構想。與之相比,我軍缺乏實戰檢驗,更需要理論的昇華,應結合我們的實際,借鑒別人的經驗,在理論和整體上弄清數字化部隊建什麼、怎麼建的問題。

  以技術為支撐。沒有數據鏈技術,就沒有數字化部隊。目前,我陸軍部隊武器裝備信息化、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程度仍然較低,是制約數字化部隊建設發展的最大障礙。要在數字化建設上取得實質性突破,還須立足自我,技術先行,堅定不移、積極務實地走好機械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之路,讓機械化有暢通的“數據鏈血脈”,讓武器裝備打上“數字化的烙印”。

  以人才為根本。數字化戰場上,從指揮員到普通士兵,人人都是數據鏈上的節點,人人都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數字化知識和技術水平。遵循“讓人才等裝備”的原則,必須把全面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質作為時不我待的戰略任務,除加大高素質指技人才培養力度、狠抓官兵數字化知識和技術學習普及外,還應在兵役制度、軍官服役條例和訓練機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複合培養,整體提高,力爭在結構類型、培養模式、素質能力等方面逐步適應數字化部隊轉型需要。

  著眼“空中化”把握關鍵

  縱觀歷史,陸軍部隊雖經騾馬化、摩托化、機械化不斷發展,但作戰樣式一直以地面為主。隨著信息化的出現,主宰現代戰場的力量已逐步由陸地轉向空中,陸航和無人機作為“空中多維殺手”與“蛙跳式輕騎兵”,已成為現代戰場舉足輕重的新生力量。作戰行動樣式也逐步演變為低空、超低空的博弈,呈現顯著的“空中化”特徵,陸戰場作戰空間急劇膨脹、節奏明顯加快,純粹的輪子和履帶速度已跟不上戰爭的步伐。要想在未來陸地作戰中爭得主動,贏得先機,陸軍必須插上翅膀,搶佔低空、超低空戰場空間,陸軍“空中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和轉型的關鍵環節。

  認清差距追趕。美國陸軍目前共編攻擊、運輸、偵察、電擾等各型直升機、無人機7000余架,且編制結構完善,裝備水平先進,作戰經驗豐富,已成為陸軍作戰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最近,美軍再次增加採購“奇努克”直升機,並將對大部分現役直升機進行技術改造,不斷研發新型無人機,以應對作戰需求。俄羅斯陸航規模也較大。與之相比,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陸軍,我陸航部隊建設還徘徊在較低水平,難以適應現代作戰的需要。

  著眼需求規劃。必須在充分吸納外軍陸航部隊建設經驗基礎上,著眼我陸軍部隊未來作戰能力需求,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充分搞好編制結構論證。可考慮為每個集團軍編一個陸航旅,每個陸航旅編2個攻擊直升機營、2個戰鬥支援直升機營、1個戰鬥保障直升機營、1個指揮連、1個無人機連,集攻防、評估、運輸、偵察、干擾于一體,具備較強的支援或獨立作戰能力。

  自主創新推進。實踐證明,陸軍真正“飛”起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推動陸軍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應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程,努力通過自主創新突破發展瓶頸。當前的關鍵,是要清醒認識陸航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快自主創新發展的步伐。

  著眼“特戰化”抓住重點

  從美軍的阿富汗戰爭,到以色列的黎巴嫩作戰,作戰規模縮小、節奏加快、樣式特殊,對部隊特戰能力、行動方式、反應速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據報道,美軍特種部隊每年擴充一個營,但仍滿足不了阿富汗戰場的需要。可見,“特戰化”已悄然成為陸軍轉型建設的一個重點;未來特戰,已基本成為常規作戰樣式。這就要求今天的陸軍必須通過裝備的配套、戰法的創新、訓法的改革,普遍具備特種部隊那樣超常的作戰能力。

  反應要迅即。“特戰化”的基本特徵就是敏捷。高效來自於反應,主動離不開快速。美軍所謂“在24小時內運來一個營,遠比10天后運來10個師更重要,”就形象逼真地道出了現代作戰“速度決定成敗”的深刻道理。陸軍“特戰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反應速度上達到“迅即化”,通過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指控體系優化升級、日常訓練實戰化錘煉,逐步提高部隊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快速部署、快速奪控能力。

  能力要多樣。“特戰化”部隊的突出特點,就是不僅具備常規作戰能力,還具備多種作戰能力。基於現代作戰的“不規則性”特徵,我陸軍部隊在未來作戰中所擔負的任務,也將是戰爭與非戰爭行動一體、打擊與保障一體、奪取與控制一體、正面突擊與側翼截擊和縱深機降于一體。陸軍“特戰化”的關鍵,就是應著眼不同安全威脅、不同作戰任務,進行全面準備,形成聯合特種作戰能力。

  戰法要靈變。靈活應變是特戰戰法運用的基本要則,其精髓體現在“靈活”上。尤其是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情況紛繁複雜、瞬息萬變,再高明的指揮員都難以具體精準地預測每一個可能;最重要的是在意外情況出現時,能夠及時、有效地拿出應對之法,機智靈活地予以處置,並能立即有效行動。而這也正是“特戰化”部隊的一大“特質”。陸軍“特戰化”的核心,就是應通過思維轉變引領戰法創新,通過訓練實踐中逼真戰場環境、多變戰場情況構設,逼迫部隊衝破舊有作戰原則、作戰方式等束縛,以“不規則”對“不規則”,以“靈活”對“多變”,從而獲得用兵之法和巧戰之道的“新生”,以適應遂行“全譜行動”的需求。

  著眼“體系化”確立目標

  體系是各個不同系統融合而成的一個整體,是各個系統集成的一體化形式。沒有軍種的“體系化”,就沒有全軍的“一體化”。而如何加強陸軍內部力量整合,實現合理集優的“體系化”,特別是形成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陸軍部隊轉型發展的目標之所在。

  縱向有效銜接。陸軍是一個龐大的作戰體系,上至統帥部,下到連排班,指揮關係重疊複雜,控制節點環環相扣,能否實現陸軍“體系化”,縱向銜接至關重要。必須優化陸軍的縱向指揮結構,實現“樹”狀指揮體制向扁平“網”狀指揮體制轉變,減少指揮層次,通過以信息為牽引的融合集成,提升各類作戰信息綜合共享、分發和“指控-打擊”鉸鏈等關鍵能力。同時,應著力強化戰略、戰役、戰術各層級的聯動訓練,實現作戰信息傳輸、處理、存儲和管理的一體聯動,確保上下銜接順暢,提高陸軍體系作戰能力。

  橫向有機融合。陸軍的“體系化”離不開作戰系統的融合集成,即依託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以作戰單元、作戰要素集成為基礎,形成作戰體系內部的橫向融合和指揮系統之間的無縫鏈結,實現多層次、多單元、多要素的橫向整體聯動。必須從橫向上對陸軍現有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信息化改造,使其具有通用性、聯動性,更便於各武器系統與各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流動,大幅度提高整體效能。同時,利用數字化終端技術、數字化指令通信控制技術、指控系統與武器平臺數字化鉸鏈技術,實現武器裝備的實時互聯、互通、互操作,並通過不斷的實戰化訓練,將這些不同類型和功能的作戰力量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為陸軍參加一體化聯合作戰打牢基礎。

  著眼“多元化”調整結構

  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決定戰鬥力。近期局部戰爭告訴我們,作戰空間廣域化、打擊手段多樣化、戰場威脅多維化等特徵日益凸顯。單一類型部隊無論如何豐富自己的作戰功能,都難以包打數字化戰場。而從我陸軍部隊體制編制現狀看,雖規模較大,但類型相對單調、任務界定模糊,“來什麼任務都得上,打什麼仗都不專”,難以滿足現代陸戰需求。必須著眼不同作戰任務和戰場環境,依據武器裝備發展進度,逐步調整體制編制,形成建制多元、功能各異、優勢互補的力量結構,增強陸軍部隊應對不同類型安全威脅、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突出任務牽引,實現環境匹配。不同作戰環境,對部隊武器裝備、作戰方式、作戰能力等要求大不相同。應在保持戰略預備隊基本體制類型基礎上,按不同戰略方向需要,組建一定規模的山地旅、沙漠旅、高原旅、岸防旅、登陸旅、電抗旅、陸航旅、特戰旅等專向類型部隊,使其編制性質與作戰環境匹配起來,作戰能力與特殊任務適應起來,實現資源耗費的最小化和效益獲取的最大化。為此,必須解決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調整和優化軍隊組織形態,推動聯合作戰、訓練和保障向更深領域拓展。

  突出模塊建設,形成科學組合。當前,“小型”“靈活”“多能”已成為陸軍發展的基本走向。合成作戰部隊,也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和坦克,而是輕裝與重裝、輪式與履帶、空中與地面、隱型與顯型、硬戰與軟戰等力量科學搭配、有機融合的高度合成部隊。要想適應未來作戰,就必須突出多單元、多要素、多系統作戰模塊建設,形成建制不等、功能不一的“模塊部隊”,按每一場作戰的特殊需求隨機抽組,達成“小部隊大任務、小行動大效果”的戰略戰役目的。因此,謀求結構優勢,既要把“拳頭”練強,又要把“指頭”練硬,強化小型作戰模塊訓練,突出完成多樣化任務。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模塊建設
  • 部隊
  • 一體化聯合作戰
  • 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