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記者曾隨小鷹號航母出擊 登艦前要簽生死狀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胡曉明在“小鷹”號航母採訪。

海上航行的“小鷹”號航母

  編者按:在我們眼中,航母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一提到航母,很多軍事愛好者就會興奮不已,甚至夢想著有一天能登上航母。今天,新華軍事的演播室請到了一位“神秘”嘉賓,他的經歷足以讓眾多軍事愛好者羨慕不已:他曾經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嵌入”美軍“小鷹”號航母進行採訪!他就是新華社高級記者、新華社前駐華盛頓記者胡曉明。我們請他來講述美伊戰爭期間發生在“小鷹”號航母上的故事。

  新華軍事:歡迎您做客我們的演播室!

  胡曉明:各位新華軍事的網友,大家好!

  新華軍事:您進行這次“嵌入”美軍採訪時的背景是怎樣的?

  胡曉明:當時是2003年,美國已經做好軍事打擊伊拉克的準備了,也包括輿論上的準備。那時候我是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就像伊拉克戰爭一樣激烈,在當時這種背景下,我們新華社向美國國防部和新聞署提出了採訪的申請,後來他們批准了。

  中國唯一“嵌入”美軍“小鷹”號航母採訪的記者

  新華軍事:當時共有多少新聞記者被允許“嵌入”美軍採訪?

  胡曉明:當時大概有500多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媒體的記者被允許採訪。所謂“嵌入”式採訪就是和美軍官兵一起,同吃、同住、同行動,實際上就是在戰爭期間跟美軍零距離接觸。

  新華軍事:聽説還有一些女記者也參加了採訪?

  胡曉明:是的,我在艦上的時候有兩位女記者,一位是法新社的攝影記者,還有一位是美國軍方《星條旗報》的記者。

  新華軍事:我們新華社此前有沒有過這樣的採訪經歷?

  胡曉明:這種採訪經歷此前還沒有過,這在中國新聞史和中美交流史上應該算是第一次。

  新華軍事:您認為美軍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允許記者,尤其是新華社記者進行如此高機密的“嵌入”採訪?

  胡曉明:我覺得首先是互有需要。從新聞媒體的角度來説,肯定希望到一線、到現場進行採訪報道。同樣,美國軍方也有這個需要,以前的報道都是通過媒體發佈會的形式提供新聞,為了擴大自己影響力,美軍組織了這次大規模的“嵌入”式採訪,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我覺得這也是美軍的一種創新。

  新華軍事:您之前有沒有進行過軍事報道或戰地報道?

  胡曉明:我之前在美國華盛頓主要負責內政報道,對國會、白宮的採訪比較多一些,也有過一些軍事報道、戰地採訪的經驗。

  最早在九十年代初,我是新華社駐巴基斯坦分社的記者,分管阿富汗地區的報道。那時候阿富汗正經歷內戰,我也有機會到阿富汗的卡波爾這些地方採訪,對戰地報道的概念還是有的。當時整個卡波爾沒有一棟完整的建築,基本上都被夷為平地了,道路設施全部破壞掉了,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隨處可見那種戰爭遺留下來的場景。戰爭對人類、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城市、對人民生活造成的破壞,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登上“小鷹”號航母感覺像做夢

  新華軍事:當您得知自己可能會進入美軍航母採訪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有沒有心理準備?

  胡曉明:我事先對航母沒有太多的了解,之前我在美國常駐的時候,去過美軍的軍港,能夠看到他們的航母停靠在那裏,也就是遠觀一下,沒有上去參觀過,所以航母對我來説在採訪之前還是一個神秘的概念。

  新華軍事:第一次登上“小鷹”號航母是什麼樣的感覺?

  胡曉明:我當時感覺有點像做夢,跟我之前的生活環境完全兩樣,也有點震撼的感覺。當時我們乘坐美國海軍的C-2A“快輪”運輸機上艦,在飛行甲板上,通過攔阻裝置緊急降落的那種感覺,到現在記憶還很深刻。

  新華軍事:您在艦上工作、生活了多久?

  胡曉明:從上艦到回來一共是35天。

  新華軍事:大概採訪了多少美軍?

  胡曉明:具體數字我沒有統計過,基本上每天都在採訪,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的司令、航母戰鬥群的司令、艦長、艦載機聯隊隊長、飛行員、普通士兵、文職人員,方方面面的人員都採訪過。

  新華軍事:有沒有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胡曉明: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少,我覺得還是一些普通士兵給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艦上有幾十位華裔士兵,我跟其中的幾位“混”的比較熟。尤其是食堂裏有一位廣東老鄉,他給了我一些飲食方面的特殊“關照”。

  艦上有一位反戰的士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觀點非常明確,就是反對這場戰爭。他説美國發動這場戰爭不是為了民族,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石油,為了當時布什家族自己的利益,他還説戰爭不能帶來和平,戰爭只能加深矛盾。這些話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非常有道理。

  美軍的專業化程度很高

  新華軍事:“小鷹”號航母上的美軍是怎樣的工作狀態?

  胡曉明:“小鷹”號航母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上面有5000多人,10個大部門。艦上實行純軍事化管理,24小時輪流值班,各司其職,保證安全的運行狀態。

  新華軍事:他們對您在艦上的採訪是一個怎樣的態度?

  胡曉明:比我想象的要好,他們都很熱情,接受採訪時都很友善。

  新華軍事:通過這次零距離採訪,您覺得美軍是一支怎樣的軍隊?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

  胡曉明:美軍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軍費最高的一支軍隊,在軍事力量方面我覺得他們是遙遙領先的,包括武器裝備、高科技程度等很多方面。我跟美國官兵在艦上一起生活了30多天,感覺他們的職業化程度很高。比如在跟記者打交道方面,他們做的比較好,都能很熱情並且嚴格按制度來做。他們的專業化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華軍事:美軍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的時候,戰機就是從“小鷹”號航母起飛飛往伊拉克,您身處現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胡曉明:“小鷹”號航母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實際上,第一枚打到伊拉克的巡航導彈就是從“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那裏發射的。

  我在艦上採訪時,戰機每天都在起飛、降落,非常頻繁,多的時候每天可以起降100多架次,飛機起降的聲音很大,時刻都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

  新華軍事:“小鷹”號航母上的生活條件如何?基本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解決的?有沒有讓您覺得不適應的地方?

  胡曉明:航母上的生活條件不能和平常相比,畢竟航母上空間比較狹窄,而且噪音很大,生活設施很簡陋,包括吃的、住的還有工作條件,都應該説是比較差的。尤其住宿方面,我住在上鋪,比火車上的上鋪還要小,有些不習慣。艦上的飲食還能接受,主要是西餐,每天交10美元伙食費。

  作為記者,我覺得採訪、寫稿、發稿這方面的限制比較多,條件比較差,有時甚至沒有一張桌子可以好好坐在那裏寫。發稿的設備也比較局限,我自己帶的海事衛星電話基本上不能用,還是要通過艦上的發稿設備發稿子,並且不是隨時都可以發,比如美軍認為目前不適合對外聯絡,那就不能發稿。還有,由於在艦上發稿是通過衛星上網,那就必須是在艦上的系統對準衛星的時候、信號好的時候才能發稿。主要是這方面我覺得比較差。

  艦上“遇險”:差點被攔阻索打中

  新華軍事:我們知道您在上艦之前,和美方簽下了一份“生死狀”,其中有沒有哪些比較“苛刻”的條款?

  胡曉明:在上艦之前,美國多次要求籤合同,我簽了好幾個這樣的合同。其中,所謂的“生死狀”就是免除賠償的一個契約,也就是説,記者在艦上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有可能發生意外事故,有可能財産發生損失,如果發生這些情況,不能向美國政府申請賠償。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規定、條款,比如上艦以後要遵守哪些紀律、哪些稿件能發、哪些不能發、什麼時候能發,這些都規定的很清楚。按照這些規則去做,就能保證採訪順利進行。我覺得美軍在這些方面的管理,還是很有一套的。

  新華軍事:有沒有遇到哪些危險的情況?

  胡曉明:應該説,在航母上是相對安全的,有些記者跟著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在伊拉克本土作戰,那才是最危險的。

  航母上的安全問題,主要是在飛行甲板上面,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場所之一。在飛行甲板上,有飛機的起飛區、降落區還有待機區。這些戰鬥機的氣流很大,像F-18、F-14戰鬥機起飛的時候都會噴出很大的氣浪,如果被氣浪掃到的話,那就很危險。另外,它還有一種氣流,能把東西甚至人給吸進去。

  降落區有四個攔阻索,我們上去採訪都要&&盔、護目鏡、耳塞,還要穿救生衣,這些都是美軍要求的,怕我們掉到海裏面去。

  飛機起降的過程當中也容易發生意外情況。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飛行甲板上採訪,當時風浪很大,甲板上很滑很油,如果不抓著攔阻索的話,風都能把人吹走。當時我正拿著相機在拍照,我戴著一個護目鏡,那是一種類似于墨鏡的東西,所以沒看清楚甲板上的四個攔阻索,一架飛機在降落時,氣流把攔阻索給帶起來了,飄的很高,我距離攔阻索比較近,就感覺攔阻索“嘩啦”地掃了一下,當時我身邊的一位美軍安全員非常著急地把我往邊上使勁一拉,他非常生氣,他説如果被這個攔阻索碰到,人就立馬變成兩段。

  新華軍事:那次的經歷還是十分危險的。

  胡曉明:對。還有人在睡覺時從上鋪掉下來,頭卡在箱子裏;手指被很厚的鐵門夾住等等,這些小的“事故”還是會偶爾發生。

  新華軍事:我們都知道,美軍善於將戰場設置於距離自己很遠的地方,而您在美軍的航母上也並沒有看到實際戰爭的場面,貌似戰爭離得很遠,那您是否感受到了那場戰爭的殘酷?

  胡曉明:航母主要是通過艦載機和導彈對伊拉克進行打擊。我在艦上採訪過那些從伊拉克完成飛行任務回來的飛行員,還有那些組裝炸彈炸藥的人員。雖然沒有看到伊拉克地面戰場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但在艦上仍然能感覺到戰爭的氛圍:那麼多炸彈一堆一堆地運過來,然後就是飛機出動,帶著這些炸彈飛出去,都扔掉以後就回來了,那些負責儲存、裝運炸彈、導彈的美軍加班加點,有時候一天可能要工作將近20個小時。所以,即使在艦上,我也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

  再見,“小鷹”號

  新華軍事:當您要離開“小鷹”號航母的時候,心裏又是怎樣的感覺?

  胡曉明:離開的時候感覺比較複雜。首先我還是覺得如釋重負,在艦上住了這麼久已經很疲憊了。另一方面,在艦上生活30多天,我也認識不少朋友,臨別時大家互送禮物,互相祝福,也結下了友誼。

  新華軍事:從您自身的經歷來講,您認為航母這種武器裝備在戰爭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胡曉明:航母被稱為“海上霸王”,在軍事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因為地球表面70%的面積是海洋,通過航母就可以進行遠距離投送、作戰。航母主要是以艦載機作為武器的移動作戰平臺,有強大的編隊力量,防衛能力也很強。

  我個人認為航母的威懾力量也很明顯,美國人就非常看重航母的威脅力。一旦發生危機,美國總統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航母,他會宣佈美軍最近的航母在什麼地方、能夠多長時間到達出事地點。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威懾力量實際上也是一種作戰力量的體現。

  新華軍事:不久前,中國國防部在例行發佈會上正式對外披露了有關中國改建航母的消息,您對我們中國的航母有怎樣的期許?

  胡曉明:我在“小鷹”號航母採訪的時候就有人問我,中國什麼時候會有航母?他們都很感興趣,好奇中國怎麼沒有航母。這個問題我當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是我跟大家一樣都期盼著中國能擁有自己的航母。中國是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現在我們已經是第2大經濟體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果也很顯著,經濟和技術實力都具備了擁有航母的條件。中國的海洋權益、國防和軍事的現代化都需要我們發展航母。但是,發展航母並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更好的謀求和平。

  作為一名記者,我登上過美國的航母,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到我們自己的航母上去採訪、去看一看,這是我的一個願望。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航母戰鬥群
  • 小鷹號航母
  • 美軍
  • 生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