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家:信息制勝還不可能完全替代火力制勝(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8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F-22戰機發射空空導彈,儘管F-22受到隱身外形的限制,但武器的配備水平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霧島”號宙斯盾艦發射SM-3成功攔截模擬導彈。

俄羅斯T-90坦克的125毫米火炮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

“捕食者”無人機發射導彈,火力打擊是該無人機的一大絕殺。

  新聞提示

  隱形飛機、無人飛行器、信息化兵器……信息化的天空下,當計算機的鍵盤聲成為我們最熟悉的聲音,有人提出,信息化武器將使未來戰場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未來戰爭將是數字化戰爭,甚至完全是數字戰爭。事實真會如此嗎?

  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劉戟鋒院長,在其備受關注的《虎狼之翼》一書中,用哲學的眼光審視兵器進化之路,以辯證的思維破譯兵器進化密碼,以智慧的語言給出自己的兵器進化“大發現”:未來戰場依然會硝煙瀰漫,未來兵器看家本領依然是能量殺傷。

  從冷兵器到核武器:能量的戰場殺傷功能已達到極限

  迄今為止,能量殺傷一直是軍事鬥爭的主題。通觀兵器演變史,能量利用方式的轉變一直是兵器進化的主線。在不同類型的戰爭時代,兵器的演變主要圍繞能量運用的不同方式——傳遞、轉化和控制而展開。

  在物理戰視域下,打仗不能沒有能量。在火藥發明並用於戰爭以前,人類基本上都處於冷兵器時代,作戰中的能量主要來源是人體自身。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在冷兵器時代,無論戰士或將領必須通過軍事訓練以加強體能。

  但是,對個體體能的強化訓練終究是有限度的。因此,冷兵器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尋求更有效的體能傳遞物,利用兵器使體能傳遞得更遠或作用更有力。

  這樣,冷兵器的發展就朝兩個維度突進:擴大打擊範圍亦即提高作用距離,縮小作用面積亦即提高鋒利程度。前者,發明了弓箭、弩、拋石機;後者,發明了石質兵器、青銅兵器、鐵質兵器和鋼質兵器。

  作為傳遞能量的裝置,冷兵器發展到鋼質階段時,實際上已達到極限。就在能量傳遞手段停滯不前時,中國人首先發明了火藥,接著發明了能轉換能量的火器。自此以後,依靠材料傳遞能量取勝的局面被打破,人類的軍事行動圍繞能量轉化對抗而展開。

  相對於冷兵器,火器具有明顯優越的殺傷力、震撼力和威懾力。它是讓火藥在狹小空間內劇烈燃燒爆炸,使燃燒産生的氣體推動子彈或彈片高速前進,化學能轉化為動能,作戰威力則大大提高。

  從理論上講,只要槍管強度足夠強、火藥分量足夠多,就可以提高子彈的射速和打擊範圍。於是也就有了從火藥槍、速射武器、高爆炸藥到核武器的發明。

  然而,就能量的戰場殺傷功能而言,核武器也已達到極限。尋求比核武器更具毀滅力的能量對抗武器,已經失去任何意義。能量轉化的方式,從核外電子轉移已經進化到核質量虧損,從科學現階段的發展來看,釋放走到極限;從兵器的作用後果來看,能量已經過剩。

  同時,能量被無限制地用於戰場,主要著眼于規模殺傷,規模殺傷必然導致濫殺無辜。

  信息化兵器:讓能量針對目標有效釋放

  人類越來越認識到,武器發展不再需要盲目追求能量極大化,更現實可行的是探索能量的控制性使用。也就是説,兵器應該選擇性殺傷,能量需要針對目標有效釋放,這就需要信息技術。在這一時期,控制能量是兵器發展的主要特徵。

  進入20世紀40年代以後,無線電——慣性複合制導系統開始對能量釋放的方向性實施控制。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各種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使用不同的制導手段,如無線電制導、紅外制導、激光制導、雷達制導、電視制導等,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偵察設備,對能量釋放的方向性進一步實施精確控制。

  精確制導武器利用目標的各種物理特徵,通過探測器、傳感裝置和通信設施等捕獲、傳送目標的特徵和位置信息,從而完成發現、識別、跟蹤、定位、摧毀目標的任務。因此,精確制導武器就是兵器的信息化,實現對目標信息的準確識別、傳送、接收,最後使能量精確釋放于目標,準確破壞和摧毀敵方戰鬥力。

  在發展控制能量釋放方向性武器的同時,人們也在尋求對能量效應量的有效控制,也就是控制能量以何種效應釋放,如電磁脈衝彈等。

  電磁脈衝彈可以分為核電磁脈衝彈和非核電磁脈衝彈兩大類。核電磁脈衝彈是針對廣泛使用但抗電磁脈衝弱的電子線路和元器件,使核爆炸産生的能量盡可能多以高強度電磁脈衝效應的形式釋放,達到干擾、破壞敵方設備從而實現制信息權的新型核武器。非核電磁脈衝彈利用炸藥爆炸壓縮磁通量的方法産生高功率微波,有效控制了能量釋放的效應。

  信息制勝還不可能完全替代火力制勝

  信息化兵器包括作戰兵器即彈藥自身的信息化,以及作戰平臺如坦克、飛機、艦艇等的信息化,即作戰平臺具有信息獲取、處理以及信息攻防能力。信息化作戰平臺可以為信息化彈藥提供能量控制的平臺。但這一切努力的結果,就是要走控制能量的路子,控制能量的需要推動了信息化兵器的發展,恰恰説明信息戰仍然離不開火力打擊,信息制勝還不可能完全替代火力制勝。

  自從人類劃分為不同的利益集團,軍隊的作戰對象就是敵人,武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殺傷,圍繞殺傷力的提高,以至發明了原子彈這種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除少部分功能性殺傷兵器如生化武器外,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兵器都是以能量進行殺傷,軍隊戰鬥力強弱也取決於武器庫中貯存能量的多寡。

  今天,核擴散成了大肆鼓吹信息戰的美國揮之不去的夢魘,恰好説明能量殺傷至今還是兵器發展的主線,是信息作戰的有力後盾。

  正如美國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奧漢隆在《高科技與新軍事革命》中所説:“計算機和通信技術都只不過是軍事行動的中間環節,它們從傳感器中獲取信息,然後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信息傳輸給武器。良好的計算和通信能力能夠充分發掘現有傳感器和武器的潛力,但它們本身並不能發現敵人,也不能消滅敵人。”

  誠如斯言,能量殺傷才是物理兵器進化的主線,從能量傳遞、能量轉化到能量控制,實力決定一切。這也是物理戰發展演變到今天的必然結論。(劉戟鋒)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信息攻防
  • 信息作戰
  • 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