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網絡戰作為信息時代戰略戰已成為頂級作戰形式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葉徵 趙寶獻

  和很多先進技術一樣,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它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陸軍實驗室,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網絡發源地的美國,正在成為網絡捆綁的對象,飽受每天來自世界各地黑客網絡攻擊的困擾。

  今年5月17日,美國公佈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報告》,首次清晰制定了美國針對網絡空間的全盤國際政策,將網絡安全提升到與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並揚言不惜用武力護網,非同尋常地表達了美國對網絡空間鬥爭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網絡空間博弈的“龍卷風”席捲全球,“舒特”攻擊、“震網”病毒、“維基揭秘”、“中東北非事件”接踵而來,給世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這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面對還僅僅處於熱身狀態的網絡戰,各國政府和軍隊無不擔心陷入被動,正緊鑼密鼓地加快網絡戰的備戰步伐。

  與以往炮火紛飛的傳統作戰方式不同,網絡戰是一種隱蔽無聲的全新作戰方式,它不僅活躍在戰爭和各類衝突中,而且閃爍于平時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活動中。然而,網絡戰作為一種極具威懾力和破壞力的軍事手段,卻一直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揭開網絡戰神秘的面紗,我們看到,其大致可歸結為網絡情報、網絡阻癱、網絡防禦、網絡心理、網電一體等五種作戰樣式。

  網絡情報作戰——“網絡戰士”使用病毒、木馬、黑客軟體等,足不出戶即可獵取極有價值的各類情報

  一説到情報戰,人們就會聯想到“潛伏”、“深入虎穴”、“邦德007”等字眼。網絡情報作戰似乎沒有這麼“驚心動魄”,它較量于無聲無形, “網絡戰士”使用病毒、木馬、黑客軟體等手段,足不出戶就能獲取極為有價值的各類情報,這是隱藏在計算機屏幕後邊的戰鬥,也是和平時期網絡戰的重要內容。

  由於互聯網上獲取軍事情報信息量大、機密等級高、時效性快、成本低等原因,依託互聯網開展的情報偵察活動已經無孔不入,而且防不勝防。當你瀏覽網頁或與朋友網上聊天時,可能不知不覺就被“對方”牢牢“鎖定”,成了“網諜”的獵取目標。

  今年5月,世界頭號軍火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他數家美國軍工企業遭黑客襲擊,而這些企業均採取了先進的信息安全防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遭到不明身份人員通過複製內部使用認證令牌,侵入其網絡,該公司網絡內存儲有大量涉及未來武器研發的敏感信息,以及美國如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使用的軍事技術信息等秘密情報。

  又據報道,2010年,超過10萬名美國海軍官兵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與機組人員的社會保險號碼以及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遭到洩露,數月內被瀏覽和下載上萬次,這引起部隊極大恐慌,直到同年6月底才被美海軍部門發現並制止。

  據美國情報機構統計,在其獲得的情報中,有80%左右來源於公開信息,而其中又有近一半來自互聯網。在美國的示範下,世界各國情報機構紛紛採取多種互聯網技術,對目標對象的網站進行破譯和攻擊等,以獲取重要情報信息。

  網絡阻癱作戰——用“蜂群戰術”或烈性病毒導致對方網絡癱瘓

  信息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控的“神經”和“樞紐”,一旦癱瘓,後果不堪設想。具有四兩撥千斤功效的網絡阻癱作戰,攻擊的就是網絡的“軟肋”。

  網絡阻癱戰通過對網絡主幹道和關鍵節點進行攻擊,能夠以小的投入産生巨大的作戰效益。從外軍的作戰實踐看,網絡阻癱戰慣用的方法是針對網絡出入口和骨幹節點,利用僵屍網絡,採取“蜂群戰術”發起攻擊,或者針對局部節點、使用烈性病毒進行攻擊,結果都會導致對方網絡癱瘓。

  所謂“僵屍網絡”,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在大量計算機中植入特定的惡意程序,使控制者能夠通過相對集中的若干計算機,直接向大量計算機發送指令的攻擊網絡。2007年、2008年,俄羅斯採用這種戰法成功對愛沙尼亞和格魯吉亞進行了實戰打擊。

  2008年8月8日,俄軍越過格邊境的同時,展開了全面的“蜂群”式網絡阻癱攻擊,導致格方電視媒體、金融和交通系統等重要網站癱瘓,政府機構運作陷於混亂,機場、物流和通信等信息網絡崩潰,急需的戰爭物資無法及時運達指定位置,戰爭潛力受到嚴重削弱,直接影響了格魯吉亞的社會秩序以及軍隊的作戰指揮和調度,顯現出了網絡阻癱戰的戰略應用前景。網絡攻擊期間,俄羅斯網民可以從網站上下載黑客軟體,安裝之後點擊“開始攻擊”按鈕即可加入“蜂群”進行攻擊,俄羅斯打了一場名副其實的“網絡人民戰爭”。

  如今,名目繁多的計算機網絡病毒早已呈氾濫之勢,有些病毒也成為網絡戰的撒手锏。人們常説的一個例子就是,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在出口伊拉克的防空武器系統中的打印機中預設了病毒芯片,戰爭中,這個“後門”被遙控激活,導致了伊軍的防空系統失控,作戰失利。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依靠病毒對計算機軟體系統的攻擊,正在向對硬體系統攻擊發展。例如,如何解除和推遲伊朗的核進程,已經成為美、以等國的心腹大患。2010年7月,伊朗核電站使用的德國西門子工業控制系統遭到疑似來自以色列的“震網”病毒攻擊,至少有3萬台電腦“中著”,1/5的離心機癱瘓,核發展計劃被迫延緩兩年。“震網”是迄今為止公開報道的第一個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的病毒,它預示著網絡戰已經發展到以破壞硬體為目的的新階段,也標誌著全球網絡安全進入“國家基礎設施保護時代”。此次攻擊事件警示人們,物理隔離的專用局域網並非固若金湯,專用的軟體系統也可能遭受攻擊。

  網絡防禦作戰——主動防禦和縱深防禦相結合,防止秘密信息洩露

  有攻擊就有防禦,這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對抗過程。保護己方信息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和信息免遭網絡攻擊,成為各國網絡戰的重要著力點。

  縱觀各國網絡空間作戰能力建設情況,建立安全評估、監控預警、入侵防禦、應急恢復相結合的防禦體系,把主動防禦和縱深防禦相結合,防止秘密信息被洩露到互聯網上,特別是防止黑客和他國情報機構對己方網站進行攻擊,被視為贏得網絡空間作戰主動權的重要前提。

  美國海軍情報專家對媒體介紹説,網上一張士兵的工作照片,就有可能從中看出美軍一些絕密設備或軍事設施的內部情報,而這正是國外諜報機構夢寐以求的。經驗常常是從教訓總結來的,自2002年以來,美軍一些現役士兵和國民警衛隊士兵的個人網頁就一直受到軍方監控。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軍雖然允許官兵與本土親人通過網絡視頻聊天和收發電子郵件,但會對郵件和聊天內容進行嚴格審查把關,同時,嚴禁美軍上網開設博客,特別是正執行任務的士兵不得創建和公開博客,其他軍方人員的博客中不得涉及部隊武器、兵力使用情況等,不得發佈對日常軍事行動的評論。

  為有效應對網絡攻擊,保證國家網絡安全,自2006年起,美國每兩年舉行一次“網絡風暴”演習,以全面檢驗國家網絡安全和實戰能力。2006年“網絡風暴Ⅰ”、2008年“網絡風暴Ⅱ”演習,主要是檢驗美國網絡安全和應急能力。

  2010年又舉行了“網絡風暴Ⅲ”演習,模擬的是一場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大規模網絡攻擊,目的在於檢驗美國重要部門遭大規模網絡攻擊時的協同應對能力。演習參與者有數千人,分別來自國土安全部、商務部、國防部、能源部、司法部、交通部和財政部等7個內閣政府級部門,金融、化學、通信、水壩、防務、信息技術、核能、交通和水資源行業,11個州的60傢俬營企業,同時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日本、英國等12個國際夥伴。

  網絡心理作戰——借助發達的互聯網傳遞攻心信息,引發“蝴蝶效應”

  網絡心理戰是在網絡空間展開的精神心理博弈,也被稱為“心靈政治”,它是傳統心理戰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心理作戰的目標已經從軍隊拓展到社會民眾,以引發“蝴蝶效應”,直接達成政治目的。一位氣象學家比喻,“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指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網絡是這種效應最好的試驗場:一條信息都有可能借助發達的互聯網演變成軒然大波。美國新近出版的《戰爭2.0》一書中,明確強調信息網絡戰爭最終打的是輿論和民心,中東、北非政局動蕩就是這種鬥爭形態的完整體現。

  今天的網絡空間相較以往,功能已經大大拓展,特別是電視、電話、數據三網合一,手機、博客、播客(視頻分享)相互融合,構成了強大的新傳媒陣容。網絡已經成為社會心理的晴雨錶和焦點事件的傳播源,成為輿論交鋒的主戰場、多元文化的角力場、“顏色革命”的試驗場。現實世界的全部信息折射到網絡虛擬世界,虛擬世界的“一顰一笑”,深刻地影響著現實世界。最近中東、北非的局勢動蕩被稱作“一筐水果引發的革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路線圖:街頭小販自焚——維基揭秘揭露總統貪腐——社會輿論發酵——網絡“社交平臺”輿情擴散——民眾走向街頭——安全局勢失控——向周邊國家輻射——西方大國插手——多米諾骨牌效應——劍指利比亞。

  網電一體作戰——隨著無線網絡的發展,網絡戰有線傳輸的限制正在被打破

  網絡戰通常受有線傳輸限制,隨著無線網絡的發展,網絡空間與電磁空間逐漸融為一體,網絡戰的這一限制正在被打破。

  網電一體戰是針對敵戰場網絡,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施體系破擊的軍事對抗行動,由信號層次的能量壓制、網絡層次的協議攻擊、信息層次的信息欺騙等行動組成。美軍“舒特”系統是網電一體戰的典型手段,它通過改進提升和綜合集成美軍現役RC-135電子戰偵察飛機、EC-130H電子干擾飛機和F-16CJ戰鬥機(含電子戰吊艙),實現電子戰、網絡戰、硬摧毀等多種攻擊手段的高度融合。美軍分別於2000年、2002年、2004年的“聯合遠征軍演習”(JEFX)中對“舒特1”、“舒特2”、“舒特3”進行了試驗。2006年沒有對“舒特4”進行試驗,可能是因為當時正值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將其直接用於實戰。2008年,在JEFX中對“舒特5”進行了試驗。

  到目前為止,外界對“舒特”系統的了解並不多。2007年9月6日,以色列空軍非隱身戰鬥機,借助“舒特”系統,成功突入敘利亞領空,轟炸了預定目標。在此次行動中,以色列空軍首先攻擊了敘利亞靠近土耳其邊境托爾阿爾阿巴雅德的一個雷達站,繼而,敘利亞整個雷達系統就完全癱瘓了,並持續了一段時間。以色列空軍第69戰鬥機中隊的18架F-16I戰機,乘勢越過邊界,沿著敘利亞的海岸線超低空飛行,撲向敘以邊境以西約100千米處、大馬士革東北部約400千米的一處大型建築物,實施精確轟炸,並從原路返回,整個過程完全沒有被發現,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據推測,此次空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以軍使用了類似于美軍“舒特”的技術,成功侵入敘軍防空雷達網,“接管”控制權,使其防空系統處於失效狀態。

  網絡戰是一種破壞性極大的“頂級”作戰形式,它的實施關係到國家的安危與存亡

  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旋律依然強勁,但網絡戰的幽靈已經徘徊在人類社會上空,戰爭的陰霾顯得愈加濃重。網絡戰正從後臺走向前臺,從配角轉向主角,以獨立行動達成政治、軍事目的或與常規軍事行動結合,達成作戰目的。

  網絡戰力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已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專職網絡戰司令部,以爭奪網絡控制權。世界其他國家也都爭相效倣,不遺餘力地發展網絡戰力量,一時形成了網絡空間百舸爭流的局面。

  然而,如同核戰爭是工業時代的戰略戰一樣,網絡戰作為信息時代的戰略戰,已經成為一種破壞性極大、關係到國家安危與存亡的“頂級”作戰形式。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一方面要看到網絡戰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戰爭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新變化,必須積極適應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和政府,必然會行動起來,抵制網絡對抗和軍備競賽的惡性發展,很可能會出現類似“核軍控”一樣的“網軍控”,以鎖上“潘多拉”的盒子。對此,我國應高度重視網絡空間安全,向世界表明構建“網絡邊疆”,維護“網絡主權”的原則立場,聯合各種進步力量,積極投身到和平利用網絡的時代洪流中,還網絡世界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