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省 >

四川省瀘州市城市森林建設紀實:滿目青翠醉酒城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城森林環兩江。

  瀘州市林業局供圖

  瀘州因美酒而聞名,因生態而宜居。通過城市森林建設,一城森林環兩江,滿目青翠醉酒城,形成了城市、集鎮碧綠典雅,山野、田園交匯相溶,村落、庭院綠樹環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鄉綠化格局。

  原始森林成為綠之源

  黃荊、福寶兩座原始森林是瀘州的兩件“珍寶”。上百萬畝的黃荊原始森林,被譽為北緯28線上最後的“處女地”;60萬畝福寶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緯度僅存的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帶,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

  森林瀘州來源於源遠流長的歷史基業,也來源於堅持不懈的人工造林。肩負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和川渝與雲貴高原之間重要生態屏障的職責。瀘州市一方面通過主城區增綠添景、通道綠化擴建、縣城綠化升級等工程,推進城區森林建設;另一方面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抓全域生態建設。近10年來,全市共實施工程造林270萬畝,石漠化治理40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00平方公里,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如今,在這片1.2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近900萬畝森林,生長著5900多種植物和210多種野生動物。來過瀘州的客人都交口稱讚:“瀘州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非常生態,非常宜居。”

  多項榮譽彰顯綠之韻

  川流不息的長江、沱江,與生態屏障相依相伴,讓依山傍水的瀘州具有江城之韻、怡情之韻、宜居之韻。

  走進瀘州,江城之韻撲面而來。瀘州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江城”之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擁有“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桂冠。

  漫步瀘州,怡情之韻油然而生。閒庭信步于綠樹搖曳、花枝招展的濱江公園,這座被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2000年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良好範例”殊榮,並且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風水寶地,讓人流連忘返。近年來,瀘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實施濱江路延伸擴建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綠腰帶”。

  置身瀘州,宜居之韻觸手可及。各類公園、廣場、遊園、小區綠樹濃郁,花團錦簇,鳥雀歡鳴;鍾愛綠色的市民更喜歡將城市綠化“立體”起來,大興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和垂直綠化,地面、半空、空中的立體綠化將酒城裝扮得靚麗多姿、美不勝收。

  如果説物質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那麼生態文明則折射一座城市的“魂”,魂到品自高。瀘州在城市森林建設中,始終將名酒文化、紅色文化、長江文化、川南民俗文化和城市森林景觀融為一體,開展名酒、名園、名鎮、名村建設。漫步于這座城市,可以感受到酒的芬芳、綠的瀰漫、水的清靈、韻的悠長。

  全城參與奏響綠之歌

  在城市森林建設中,瀘州人齊唱愛綠之歌、護綠之歌、興綠之歌三部曲,從而演奏出優美的森林交響樂。

  第一部曲,愛綠之歌。播放建設城市森林形象宣傳片,舉辦新聞攝影大賽和圖片展,大型電子顯示屏公益展示,公交車、出租車張貼標語流動宣傳,發送公益短信,報紙、電臺、電視臺長期給建設城市森林“鼓勁加油”,瀘州形成了濃厚的宣傳和輿論氛圍,也大大提高了群眾的愛綠護綠意識。

  第二部曲,護綠之歌。江陽區況場鎮樓房村有棵400多年的“龍眼王”,當地村民從小就受到告誡,不能損傷這棵大桂圓樹。所以當地人都形成了保護大桂圓樹的習慣,把它當成傳家寶一樣傳下去,愛下去。

  群眾護綠意識強烈,林業職工更是倍加愛護。以全國優秀護林員李陽貴為代表的森林管護者紮根林區,日夜守護。加上瀘州市預防森林火災、資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有力,瀘州的森林資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三部曲,興綠之歌。瀘州市注重公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升,廣泛開展義務植樹。通過領導的倡導作用和多種造林活動組織群眾,帶動全民積極參與城市森林建設。

  長期以來,瀘州市堅持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全市黨政領導&&參加義務植樹制度,一直堅持了20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以莊説:“這在瀘州相當於法定性的,雷打不動。”

  20年來,瀘州市各區縣、各部門組織多層次、多時段、各具特色的義務植樹活動。建立了“奧運冠軍林”、“雙擁林”、 “青年林”、“情侶林”等多種特色紀念林基地。全市參加義務植樹已達5000萬人次,植樹3億多株。

  瀘州市注重社會智慧力量的聚集。通過實施“綠色細胞”工程,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一批“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百佳鄉、千佳村”、國家、省市級“綠化模範單位”和300多個“園林式單位”、“園林式小區”、“綠化示範村”。城市森林“綠色細胞”工程建設,使廣大瀘州市民愛綠、護綠、興綠的意識大為增強。以捐資、捐物、捐建工程、單位自建、認建認養、租地建綠等多種形式,全市1000余個單位、2萬多名個人參與建設城市森林公益募捐活動,折合資金上億元。

  酒城百姓共享綠之果

  在瀘州生態建設成就匯展中,一位60多歲的老人指著一幅瀘州城市全景圖,感慨道:“我們簡直就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綠島上。這些年,我們的物質生活上去了,環境發展也好了。”在瀘州,建設城市森林被市民讚譽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

  “我家20畝石頭山,現在光賣竹片和竹筍,每畝每年都能賺1000多元。”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4組的童祥榮大爺高興地説,近20年不見的斑鳩、野雞、野兔又出現了。敘永縣向“地球皮膚癌”——石漠化宣戰,治理“只長石頭不長草”的不毛之地。7年時間,該縣成功探索出了喀斯特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與農民增收“雙贏”模式,讓38萬畝光禿禿的石頭山披上了綠裝。

  近年來,瀘州積極建設城市森林,結出了一串串生態之果、惠民之果、發展之果。通過實施中心城區綠化、縣城區綠化、城郊生態風景林、山地森林保育、綠色模範鄉村人居林、林業産業等十大重點工程建設,目前全市各類森林面積達到5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8.8%,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8.7平方米,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0多天,水質達標率為100%。260多萬畝的竹林基地,竹漿紙産業一體化強勢推進,使瀘州成為川南竹業經濟帶上的核心和龍頭。去年,全市林業總産值首次突破60億元大關,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到800元以上。

  城市森林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瀘州將繼續高舉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讓瀘州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