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李陽家暴事件引各界關注 現有法律缺乏可操作性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0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並非對家暴“視而不見”,但一些條文散見於不同的法律之中,缺乏可操作性。

  即便出臺了反家庭暴力法,也不一定意味著就能有效制止家暴,關鍵看是否具有足夠的強制力以及執法人員對家庭暴力觀念上的認識。

  -新聞緣起

  近日,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家庭暴力(以下簡稱家暴)行為被其美籍妻子Kim在微博上曝光,引發媒體廣泛關注。這場發生在社會名人身上的家暴事件,不僅讓人們從心理、社會等角度討論家暴行為産生的原因,法學界人士也期待法律能夠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從根本上制止施暴行為。

  國際經驗表明,立法是干預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措施,當前我國迫切需要發揮法律的導向作用進行有效干預,專家呼籲加快推動我國反家暴立法進程。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反家庭暴力法納入預備立法項目,目前已進入最後的調查論證階段。這項專門法的出臺能否杜絕家暴?要想徹底消除家暴,除了立法,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呢?

  ———— 家暴原因 ————

  家暴行為大多是自身環境所致

  上海中醫藥大學心理學教師曲玉萍介紹説:“有施暴行為的個人很可能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當在家庭中感受到挫折時,習慣性使用暴力或冷暴力解決問題。”根據聯合國2006年發佈的一項相關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他們從小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不知不覺接受了這種觀念,並在長大後重演。

  此外,曲玉萍説,按照精神分析中的“心理防禦機制”學説,當一個人在工作中遭遇巨大壓力時,可能會在社會場合壓抑起挫折感,並將其轉移到自認為適當的時間、場合和對象身上發泄。

  “習慣用家暴來解決問題的人,看似自負,其實內心相當自卑,沒有安全感,不允許別人挑戰和質疑自己,哪怕言語或者眼神都不可以。”曲玉萍説,李陽在接受採訪中也公開承認,自己很自卑,連買東西都不大會。

  反抗或沉默會強化家暴行為

  據權威調查,我國家暴的發生率在29.7%到35.7%之間,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全國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家暴而解體。

  如果女性在家庭中遭遇暴力行為,受“男尊女卑”以及“家醜不可外揚”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她們要麼忍氣吞聲保持沉默,要麼引發割腕、喝藥、跳樓等消極反抗行為。

  對此,曲玉萍則認為,受害方無論採取反抗還是沉默的姿態,都是對施暴者行為的一種強化。

  “最好的辦法是用溫柔但極具力量感的語氣安撫對方,平時多與對方探討其性格和暴力行為的成因,了解、緩解其內心真正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家暴只是一種外在形式,要解決家暴問題更重要的是挖掘家庭實際的問題。家暴並不是説一定是性格上存在問題,而更多的時候是緣于處理方式不當。” 曲玉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