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窩串案突出殺傷力大 九成高校職務犯罪長假前後發生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1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校特有關係網成為權力尋租手段 腐敗窩案串案突出殺傷力大

  從百年學府武漢大學官場“大地震”,到浙江理工大學原副校長夏金榮成為近年涉案金額最高、唯一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高校幹部,以職務犯罪為表徵的高校權力腐敗令人擔憂。

  數據顯示:近3年,北京市查處的高校腐敗案件總數比此前3年上升了一倍多。2004年到2006年,北京市在高校系統查處的腐敗案件只有23件,而2007到2009年,案件數量達到50件。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官劉靜傑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近年來,高校腐敗案在不少地方均呈現出增長勢頭,大案要案居高不下,窩案串案突出。

  “三位一體”接受賄賂

  在2009年年底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查辦的市屬某高校資産管理處處長受賄案中,這個本是學校重點培養的優秀中青年幹部,在上任之初曾拒絕賄賂,後來發展到接受、再到主動暗示索賄,僅半年就將靈魂出賣了。

  “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高校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和缺點,容易讓這些中青年幹部陷入犯罪的泥潭。”劉靜傑表示,與國企人員職務犯罪相比,高校職務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文化素質及綜合素質較高,多受過高等學歷教育。

  “窩案、串案突出,犯罪團夥化、群體化,也是涉高校腐敗案的一大顯著特徵。”劉靜傑説,這種部門內集體腐敗的殺傷力相當大。

  高校歷來有“小社會”之稱,自成一體,師生關係、親屬關係、朋友關係交織成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關係網的背後是權力的結盟,各種看似嚴密的審批環節,工作流程的相互監督制約,恰恰成為犯罪嫌疑人在各自崗位上權力尋租的手段和牟利的工具。

  “在這種背景下,相關施工企業的承包人、項目經理難免要自上而下打通一切環節。從辦理的案件分析,往往是部門正職、副職、具體辦事人員‘三位一體’,同時接受賄賂。”劉靜傑説。

  發案以基建採購為主

  2009年,石景山檢察院辦理的某高校多人受賄窩串案中,3名被告人利用學校大規模興建教學樓、學生公寓、實驗樓、體育館等大型工程之機,抓住個別施工隊想從大工程中分得一杯羹的心理,在造價幾千萬元的工程中,打起了分包業務的主意,與校外人員相互勾結。

  劉靜傑透露,從石景山檢察院查辦案件的情況看,有超3成的案子集中于物資材料、設備採購上,3成左右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道路修繕等,4成左右集中于圖書、醫療採購等。

  與國有企業設備、備件、原材料購銷領域受賄犯罪比較,高校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對個人人格尊嚴及學校聲譽、名譽的維護較為敏感,負罪感、羞恥感較為明顯。

  通常國企受賄案件,贓款流向有著明確的指向,除一般填補個人零花、家庭開銷外,有的進行大肆揮霍,如出入歌廳、招嫖、賭博。

  但從石景山檢察院辦理的涉高校腐敗案來看,犯罪嫌疑人的贓款9成以上用於日常個人開銷,多為商場購物、加油、吃飯,並未發現不法及低級趣味的活動。

  劉靜傑由此判斷,高校職務犯罪案的犯罪嫌疑人人生觀、價值觀雖然發生一定偏差,但人格通常並未扭曲,精神世界改造的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