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分析稱中國民工荒生源荒根源在人口結構已變化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3日 0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2010年全國人口金字塔(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近年來,社會上有關我國人口態勢的討論越來越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的發佈,更引起民眾關注我國人口發生的變化。

  一個國家的人口狀況和未來走向,不僅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與興衰榮辱,還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福祉。我們如果能對人口狀況和未來走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應對我國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和挑戰時,就會顯得從容一些。

  對於人口來説,既有數量(或規模)問題,也有結構問題。而人口結構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我們往往關注較少,對人口結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記得2006年,世界著名人口學家邦加茨,在北京的一次演講後,有人提問: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哪個更重要?他回答:人口結構。他答得很簡短,大家當時也不甚了了。但這些年中國人口的變化,使人們越來越感到邦加茨答覆的深意。

  對於人口結構,我們可以從各種角度來考察,比如職業結構、教育結構、城鄉結構、民族結構等,但最根本的,是人口的年齡和性別結構。反映人口年齡和性別結構最生動、最直觀的方式,就是人口金字塔(如圖)。在金字塔上,男左女右,從下而上年齡遞升。人口金字塔不僅可以讓我們看到人口的過去,還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預見它的未來。

  人的一生大致分為少年、成年、老年三個時期。成年時期往往是人一生中對社會做貢獻的主要時期。少年和老年時期,人往往對社會沒有或很少有産出。如果一個社會處於成年時期的人群較大,處於少年和老年時期的人群較小,那麼這個社會所承擔的撫養負擔就比較小,而資本積累和經濟發展可以比較快。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人口紅利”期。

  我國在過去30年中,一方面,由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群較大,給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另一方面,由於70年代以後生育水平的下降使出生人群縮小,為中國的經濟起飛帶來了有利的人口結構。

  但是,人口不是靜態的。從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繪製的我國人口金字塔(如圖),我們可以看到底部已經萎縮,即20歲以下的人群大幅減少。這次人口普查的公報指出,我國0~14歲的人口為2.2億,只佔全國人口的16.6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下降了6.29個百分點。進入21世紀後短短10年,我國少年人口從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降為六分之一,萎縮得非常嚴重。

  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群不斷增大。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億,佔全國人口的13.26%,比10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上升了2.93個百分點。仔細看人口金字塔會發現,現在還不是情況最嚴重的時候,因為30~50歲的人群是人口金字塔上最大的年齡人群。但在今後10~20年中,這個年齡人群將進入老年行列,那時的勞動人群,將由目前萎縮了的少年人群來擔當。那麼小的勞動人群,要撫養這麼大的老年人群,這個社會將會怎樣?目前我們還很難想象。

  有人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每兩個(實際不到兩個)勞動力,就要撫養一位老人。中國人口的中位年齡,將達45歲以上。也就是説,屆時一半中國人口將在中年或中年以上了。

  在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化趨勢下,“人口紅利”時代的消失是順理成章的事,沒神秘性,這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規律所致。

  中國勞動力隊伍的變化,將是一個三步曲:第一步,是年輕勞動力的減少;第二步,是勞動力隊伍年齡結構的老化;第三步,是勞動力整體數量的萎縮。這三步曲必將在今後20~30年中陸續顯現。

  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民工荒”,更是人口結構變化在招工問題上的反映。對於“民工荒”出現的原因,有人認為那只是沿海部分地區的局部現象,有人覺得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經濟形勢變動的一時現象,還有人説那是因為新生代農民工對報酬待遇不滿、對工作挑肥揀瘦所致。但我們卻忽視了最根本的原因,即由於持續20年的低生育率造成新生人口多年萎縮,而使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不斷減少。

  同理可證近年來的高校“生源荒”。如今一些地方高考報考人數連年減少,甚至由於“生源危機”引發部分高校的“生存危機”。對於這種情況輿論曾有多種解釋,如現在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不斷增多,大學生就業難使一些人的升學意願減弱,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適齡報考人數減少。如果我們了解和重視少年人口在不斷萎縮,就知道這種情況不會到此為止,極有可能在今後幾年更加嚴重。

  了解人口結構的變化規律,對於個人的生活安排非常有益。比如,前幾年有所謂的“奧運寶寶”熱,今年又出現“龍寶寶”熱。父母希望孩子在龍年出生,是圖個吉利,但“龍寶寶”的一生真會吉利嗎?如果“龍寶寶”很多,那麼他們的一生將不得不伴隨著與龐大的同齡人群的競爭,從産房到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到就業結婚生子,直到退休都處在競爭中。

  當然,人口結構變動最明顯的結果,是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預計我們今後每年將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老年人口超過少年人口是指日可待的。由於我國生育率下降得十分急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也必然十分快速。

  而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歷史上,從沒經歷過這樣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所以儘管我們對老齡化的關注越來越多,但養老問題對社會的挑戰,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舉個例子,近來,在北京,沒有安裝電梯的六層小高樓是否需要加裝電梯,成為熱議話題。越來越多居住在小高樓的老人,隨著年齡增大,上下樓梯越來越困難。據稱,僅在北京,這種小高樓就有3萬座。如果每座樓上有10位老人居住在高層,就有30萬名老人面臨出行困難。如果放眼全國,有300萬座這種小高樓,就將有3000萬名老人的出行受影響。

  最近,人社部表示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引起輿論一時大嘩。關於退休年齡調整的呼籲,已經有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得到相關部門正面響應。今天終於提出這個問題,可以説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如果我們了解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就知道,這是遲早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接受教育的時間變長,開始工作的時間變晚,而人們預期壽命的提高,又預示著養老期延長。如果退休年齡不變,人們一生中的工作時間就縮短了,而養老期在拉長。在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這必然給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當然,每個人的處境不同,對於退休年齡推延的反應也會不同,但人們可以從人口結構變化的總趨勢,看到它的必然性。

  隨著我國人口中位數迅速上升,出現的將是整個社會變老的問題,這對社會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最近,梁建章和李建新合著出版了《中國人太多了嗎?》一書。作為一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梁建章從企業發展的角度提出,人口老齡化必然帶來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局面。這對於在努力實現現代化的中國,不啻是一個嚴重警告。

  此外,人口結構的變動,與人口流動和遷移也大有關係。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流動人口已達2.6億。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指出,該省2010年常住人口為8000萬,比10年前減少近300萬人,減少3.45%,成了人口負增長省份,而四川全省登記的戶籍人口有近9000萬。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差將近千萬人,這是大量勞動力外遷所致。類似情況還發生在貴州等地。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廣東省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常住人口增長20.69%。還有,重慶市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1.56%,超過上海市(10.12%),這是由於重慶大量年輕勞動力外流,造成老年人口比例相對升高。而上海這一比例不僅比重慶低,還比10年前下降了1.3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人口流動和遷移越來越頻繁,這種趨勢在今後還將繼續加劇。

  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人口數量,還要關注人口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會的未來、國家的命運、家庭的幸福乃至個人的前程都事關重大。如果我們能加強對人口結構的關注,就一定能對人口態勢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未來的人口趨勢有更好的預見把握。

  顧寶昌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熱詞:

  • 人口金字塔
  • 人口結構
  • 人口紅利
  • 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