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五種模式應對“垃圾圍城” 廣州擴大垃圾分類試點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州近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圖為居民正在參加相關知識競賽。

  人民圖片

  核心提示

  近年來,“垃圾圍城”已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發展的一塊心病。而有助緩解此問題的垃圾分類,各地推動進度不一。7月10日,廣州召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將推進分類責任分解到各區市和職能部門,同時打響一場解決“垃圾圍城”的“人民戰爭”。

  此前,廣州市已在開展多種垃圾分類模式的試點。這些試點的效果如何?此次擴大範圍推行,又將採取什麼動作?

  組織發動全市100萬婦女影響和帶動家庭其他成員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組織發動100萬在校和在園少年兒童牽手家長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組織發動全市100萬志願者深入社區、企業和各公共場所宣傳參與垃圾分類的活動——在10日的動員大會上,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表示,廣州啟動垃圾分類總動員。

  據介紹,今年年底前,廣州全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街道將從目前的50條增加至131條。目前仍將重點抓好50條先行推廣實施街道、100個先行推廣實施生活小區的建設,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試行5種技術路線,“一地一策”避免千篇一律

  10日中午,記者來到海珠區南華西街德和新社區。還沒走近,“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樂曲聲從遠處傳來。有市民告訴記者:聽到這首歌就知道收垃圾的電瓶車到了,還沒有把垃圾袋拎出來的要趕快了。

  去年10月,德和新社區成為廣州“垃圾不落地”試點,社區內原則上從上午9點至晚上8點不擺放任何垃圾分類容器,中午和傍晚環衛工人會開垃圾收集車在社區內巡查收集。

  記者注意到,社區原本放置分類垃圾桶的地方已經擺上了盆栽花,附近也沒有一個垃圾桶,但這並沒有影響到社區的基本整潔。

  廣州市城管委介紹説,對於垃圾處理,廣州市將試行5種技術路線。第一,乾濕分開,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第二,按袋計量;第三,專袋投放;第四,垃圾不落地,按時段、路段實行;第五,廚余垃圾統收統運。德和新社區試點的“垃圾不落地”,在樓層不高、流動人口少的老城區,收到了較明顯的效果。

  不過,也有市民反映,下班回來拿盒飲料邊走邊喝就不方便了,喝完了要帶回家扔。因為沒有垃圾桶,小街小巷偶爾發現亂扔的飲料盒、紙巾等等就不能完全避免了。

  廣州市城管委表示,正在試行的分類模式,採取“一地一策”的原則,不會千篇一律。與南華西街“垃圾不落地”不同,越秀區廣衛街試行的是“二次分揀”,垃圾集中之後環衛工人再對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等精細分類,對可回收垃圾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給環衛工人,這既可實現垃圾減量,又可促進資源再利用,還增加了環衛工人收入。

  而多數環衛工人表示,這些垃圾在此之前已經被“專職收買佬”翻過一遍,易拉罐、礦泉水瓶等“值錢”的可回收垃圾已經被蒐羅一空,依靠可回收垃圾增加的收入非常微薄。

  年內試點垃圾實名計量收費,不會洩露個人信息

  據了解,廣州將於今年年底前選擇1—2個生活小區試點“垃圾費按袋計量收費”模式,廚余垃圾排放免費,其他垃圾排放計量收費。而引起爭議最多的,是該模式的重要配套手段——“垃圾袋實名制”。

  據了解,試點將以專用垃圾袋作為收費的工具,市民丟棄垃圾,必須使用政府製作、在指定地點發售的專用垃圾袋盛裝,再交垃圾車收運。目前,廣州每戶家庭每月交15元垃圾處理費,試點“按袋計量收費”的小區,每戶每天可免費領取兩個垃圾袋,此外産生的垃圾則需再額外購買專用垃圾袋進行處理,按袋付錢,投放垃圾越多,繳費就越多。

  廣州將在這種政府特製的分類垃圾袋上,印上居民的住宅地段號和房號識別標誌,根據該標誌,可以追查垃圾投放的源頭。

  但不少市民擔心,垃圾袋“實名”會不會洩露個人信息?對此,廣州市表示,專用的垃圾袋將通過印有的條形碼、編號管理,而不會印上門牌號、姓名,因此不會洩露個人信息。

  那麼,計費標準是多少?如果有人不用這種“實名制”垃圾袋,而是另外用普通垃圾袋扔垃圾,又該怎樣監管?市民提出的這些問題,還有待政府出臺細則和配套措施來解答和解決。

  推進垃圾分類責任被細化至各區市和職能部門

  2010年1月,廣州市開始倡導垃圾分類;2011年4月1日,國內首部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法規《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同年5月9日,廣州市開出了生活垃圾分類首張罰單。

  據廣州市城管委統計數據顯示,推動垃圾分類以來,2011年廣州生活垃圾日均産量約1.8萬噸,全年生活垃圾産量同比下降2.8%,平均每天減少了397噸垃圾。

  減量説明效果,但2.8%的比例並不令人滿意。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介紹説,廣州市將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實施、生活垃圾壓縮站升級改造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新模式試點等系列方案。廣州全市的街、鎮將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分“A、B、C、D”4個類別開展推廣工作。

  廣州市A、B兩類地區為之前已經開展試點工作的50條街道;C類為除試點之外的其餘81條街道;D類為餘下的35個鎮,對這些鎮的要求是,今年主要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行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在10日的動員大會上,陳建華向全市各區、縣級市,市直職能部門代表下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目標責任書》,將推進垃圾分類的責任分解到各個區市及各職能部門。

  據介紹,到2015年廣州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要達到100%,資源化處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日産量在2010年基準上減量10%。

熱詞:

  • 分類模式
  • 垃圾收集車
  • 分類收集
  • 垃圾處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