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台北模式有何借鑒之處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明天,廣州市即將開展全市垃圾分類行動。廣州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傾向於學習“台北模式”。究竟台北模式有何可借鑒之處?昨日下午,在宜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主辦的廣州環保公眾論壇上,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賴偉傑與廣州街坊暢談“垃圾分類”的前世今生。

  “台北模式”本土化

  據了解,目前台北的垃圾分類模式採取“垃圾不落地”和“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據統計數據顯示,台北市2000年開始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全市垃圾排放量從每日3000噸銳減,2009年,全市垃圾排放總量為每日1000噸左右。

  回顧台灣做垃圾分類的十年,賴偉傑説,這一路並非一帆風順,“起初遭到過反對,也經歷過市民不理解,甚至試點失敗過,但現在台北市民已經漸漸認識到將垃圾丟在一起有罪惡感”。台北市在試點地區實行新垃圾收費制度前,分為宣導期、勸導期和執行期,循序漸進地讓市民熟悉新制度。

  討論會上,賴偉傑多次強調,“台灣模式”不見得最好,也不一定完全適合廣州,廣州應當找到屬於自己的“廣州模式”。

  既有監督又有鼓勵

  在台北,“垃圾不落地”的實施讓扔垃圾變成公共行為,“眾目睽睽下,大家都能通過透明的垃圾袋看到對方是否有進行垃圾分類,這就是潛在的壓力”。

  如果有人不用垃圾袋,偷偷將垃圾一股腦全扔去別的區怎麼辦?一方面,台北市減少公共場所的垃圾桶數量,且把投放口變小,無法放下大袋垃圾;另一方面,也加強市容美化,減少“破窗效應”,讓市民不好意思隨便亂扔。如果市民隨手拍到有人隨便扔垃圾,可以檢舉揭發,檢舉成功能獲得相應獎金作為獎勵。“因此現在甚至出現了被稱為‘垃圾狗仔隊’的職業檢舉人”,賴偉傑説。

  市民如果發現假冒偽造垃圾袋,一旦檢舉揭發成功,也可獲得實收罰款額的20%的獎金。

  不過,除了反面監督,台北市政府也實施很多正面鼓勵,邀請各方參與舉辦垃圾分類有獎競賽,“這類競賽非常多,以至於很多家庭如果垃圾分類做得好,拿到獎金後物業費可以降得非常低,這種獎勵措施讓民眾的積極性非常高”,賴偉傑説。

  一線環衛工作用大

  台北的一線環衛工人在垃圾分類中的作用不可小覷。雖然在實行垃圾不落地的初期,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會增多,但一旦分類做好後,工作反而會減量。

  台北的環衛工人既是政策的執行者也是宣傳公關,因此,事前會讓環衛工人具備政策成敗的責任感與榮譽感。雖然環衛工人沒有處罰權,不開罰單,但有權拒絕回收沒有做好垃圾分類的垃圾。在回收過程中,環衛工人不僅是清潔員,還是宣導員,“以鄰居聊天的方式告訴居民怎麼做,比政府宣傳更親和也更有效”。

  回收垃圾有利可圖

  早在1997年,台北市推動垃圾“四合一”制度計劃:一鼓勵社區組織推動回收,由住戶進行垃圾分類;二鼓勵民間企業向民眾回收資源再生産;三由地方政府推動將資源垃圾與一般垃圾分開收集清運;最後則由責任企業繳費,以補貼回收處理系統開支。

  賴偉傑説,在垃圾分類過程中,應當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由製造、輸入或販賣可回收物品及容器的企業繳納回收基金,讓資源回收變得有利可圖,這樣既能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調動了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何晶、李巧

熱詞:

  • 垃圾分類
  • 垃圾收費
  • 台北市民
  • 環衛工人
  • 台灣模式
  • 破窗效應
  • 台北模式
  • 垃圾不落地
  • 四合一
  • 垃圾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