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成港人可廉價租住公屋 低收入者安居樂業(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1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葉青山一家七口以每月2萬多港元的租金租住香港一套120平方米的私人房屋。雖然房子已經算是香港人眼中的“大宅”,但是葉家的三個女兒仍需要和印尼幫傭擠住在一間臥房裏。大女兒和二女兒睡上下鋪,小女兒則和幫傭打地鋪。

銀杏館的服務員多數是退休的長者。

香港的士司機身家豐厚,的士牌照身價10年來差不多漲了10倍。

  1480港元即可租住39.7平方米公屋 租120平方米私人樓宇則需2萬多港元

  編者按:香港的魅力在於,東西方的文化、觀念在這裡交融著、碰撞著,産生的火花讓人目眩神迷。這裡有最現代化的經濟制度和體系,有著最開放的貿易政策,也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密集的高樓大廈,但是這裡也有著最堅持的中華精神,以及種種原汁原味的地道鄉土文化。回歸15週年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光芒照耀下,香港的活力依舊,而那些滿大街説著普通話的內地遊客、越來越多到港發展的內地精英,都在告訴我們,東方之珠魅力依然,內涵卻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香港回歸15週年之際,本報特派一組記者,走近普通香港人,著重從衣食住行、文化傳承與融合等方面記錄他們生活的不變與變遷。

  文/本報特派記者武威、李鋼、王丹陽

  圖/本報記者王燕

  住

  香港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惠及低收入家庭

  小小公屋

  讓低收入港人安居樂業

  在香港市區,一個房齡30年、保養良好的電梯樓單位,售價都已達到8萬港元/平方米。高昂的房價讓大部分工薪階層只能通過租房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租用私人房屋也價格不菲,價格區間約是每平方米200港元到500港元。為了挽留勞動力,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加強公屋和居屋的建設。公屋類似于內地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居屋則類似于內地的經濟適用房。

  據了解,2003年時,香港普通商品房與政府居屋的價格相差無幾,香港也從那時起暫停了居屋的建設。而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新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綱領中強調,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

  在香港,居屋、公屋、豪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往往一座豪宅附近,就有居屋和公屋存在。事實上,政府建設的這些公共房屋設施都非常完備,學校、醫院、市場、綠化應有盡有。目前,香港700萬居民中,有30%人居住在公屋、18%的人居住在居屋,其他人則住在或租在私人住宅中。

  居住在天水圍公屋“晴綵樓”的葉先生此前和父母以及5個弟妹八口人一起居住在深水埗一間約70平方米的公屋內。2001年,葉先生和來自內地的妻子結婚,兩年後女兒出生,一家三口被迫搬離與父母同住的公屋,自行向政府申請公屋。葉先生告訴記者:“我覺得香港政府在公屋建設方面,真的為我們這些低收入者著想。雖然房子還是有點小,住得有點遠,但這個小區裏經常有義工來幫忙,上學、看病都很近,如果政府能夠提供一點交通補貼,我也就很開心了。”

  葉先生的公屋面積是21.1平方米,只有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和一個大單間,單間裏用一個衣櫥和簾子隔出一個臥室,僅夠放一張狹小的床。衣櫥外則是客廳,屋子雖小,但“五臟俱全”。“但是畢竟是女兒,所以和我們一起住還是有點不方便。”葉先生説。

  私人物業租金貴 夾心階層置業難

  在香港,人們普遍認為有兩類人生活最幸福,一種是住在豪宅的李嘉誠這類的超級富豪;一種則是住在公屋裏,享受非常低廉的租金和超值社區服務、每月收入有結余的公屋族。而兩者之間的夾心階層人士,高於規定標準的收入令他們沒有資格租住公屋,也沒有財力去購買私人住宅,被認為是在香港生活得最累的一群人。

  今年50歲的葉青山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夾心階層人士。他在銅鑼灣的一家證券交易公司上班,工資與業績挂鉤,年薪高的時候能超過100萬港元,低的時候只有20萬港元左右。為了全家人的居住,葉青山租了一套在九龍城的120平方米的私人房屋,他和妻子、老父親、三個女兒以及一個印度尼西亞幫傭一起居住。這已是葉青山從2001年開始在九龍城區域租住的第三套房屋,房租每月2萬多港元。從大女兒一齣生,葉青山就開始為三個孩子購買保險,這項支出目前每月高達1.5萬港元,再加上其他零碎的衣食住行的開銷,葉先生一個月要花費將近6萬港元,“一個月沒有多少結余,夫妻倆基本收支相抵。”

  雖説已經是港人眼中的“千呎豪宅”,但一家七口人住起來依舊非常擁擠。這間已經30年的屋子共有三個臥室,葉青山的父親自己住一個房間,葉青山夫婦一間房,三個女兒和幫傭也擠在一間房裏,大女兒和二女兒睡上下鋪,小女兒則和幫傭打地鋪。

  從出生到現在,葉青山經歷了住公屋-買居屋-買商品房-最後賣掉所有房産選擇租私人房的歷程。“小時候,我和父母還有弟弟住在一間30多平方米的公屋裏。1983年,我就考進暨南大學念了四年本科。畢業後,我去了日本留學,並與太太回到香港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我花了160萬港元在港島買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1997年金融危機,房價跌了60%。我在2000年賣出這套房屋,成交價格是120萬港元,虧了40萬港元。”

  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葉青山在香港馬鞍山購買到了一間兩室一廳的居屋,但到了2000年左右,葉青山卻將居屋出售,原因是家庭的人口不斷增多。“因為我在香港島上班,馬鞍山離香港島非常遠,打的的話要花費兩百多港元,又花時間又花錢。九龍區在香港是最好的一個區,環境、學校都很不錯。為了小孩上學,我們也想搬到這裡來。”

  葉青山説:“擁有資産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安居樂業,有地方住就行了,不一定要擁有那個住的地方。”

  相關鏈結

  公屋面積狹小

  但租金極低廉

  要想入住公屋,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那就是月收入和個人資産低於政府公佈的數據。一般來講,這兩項指標越低,排隊的位置就越靠前。每個輪候公屋者有三次看房的權利,只要滿意就可入住,不滿意就看下一間,但如果看了三次房都不滿意,就要重新排隊。

  按照規定,單人要想入住公屋,月收入要低於7700港元,兩人家庭要低於13300港元,三人家庭則需低於14300港元。

  葉先生住的晴綵樓一共有4種戶型面積,分別是17.6平方米、21.1平方米、30.3平方米、39.7平方米,分別針對單身人士、雙人家庭、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和五口以上家庭。相對於私人房屋,公屋的租金可以説非常低廉,以上的四種戶型,其租金每月分別僅為660、790、1300和1480港元。

  為了防止公屋租給富人,如果有人在申請公屋時虛報財産,依照香港法律,將會遭受牢獄之災。與此同時,公屋的住戶也執行嚴格的積分制度,一旦扣滿15分,將會被收回公屋。例如,一旦公屋擁有者將房屋轉租給他人,政府將立刻向他“出示紅牌”沒收房屋。公屋禁止養狗和其他寵物,亂丟垃圾、高空墜物等也會被扣分。

  食

  老餐館有歷史 更有溫情故事

  “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麵給你吃。”對於有著深厚TVB劇情結的老廣來説,這一港劇金句並不陌生。港人愛吃,著名食品眾多。北角的雞蛋仔、碗仔翅,銅鑼灣的粥粉面、廟街的大排檔、西貢離島的海鮮、中環的高檔西餐,還有隨處可見的茶餐廳……曾環遊世界並最終返港居住的50歲港人元華説:“不管魚蛋粉還是魚翅,香港是一個不會叫人餓肚子的城市。”舌尖上的香港,每個有歷史的老餐館背後往往都有不少溫情故事。

  銀杏館:長者退休後自食其力月入過萬

  港島上環歌賦街,如果不熟路的人,不一定能找到這條不到200米長的老街。這裡有TVB電視劇最愛在此取景的全香港最長檯階,也是以蘭桂坊為中心的香港中高檔西餐廳聚集地。在中環上班的白領步行就可走到這裡午餐。被周圍人親切稱為“長者餐廳”的銀杏館就座落在這裡。

  銀杏館與其他餐廳最大的不同是,該餐館從侍應、收銀到水吧和清潔都由長者負責,甚至廚師團隊中除主廚、二廚外也有長者的身影。作為香港第一家為60周歲以上的長者提供就業服務的中高檔西餐廳,銀杏館創業6年來,累計為300多名長者提供了就業機會。

  銀杏館總監麥敏媚介紹,長者員工有好多優點:細心認真、敬業、人生閱歷豐富、節儉和環保。例如,長者的上班非常守時甚至提早1個小時就來店舖,常常讓負責開門的年輕人感到壓力,長者請病假和事假遠比想象中少。

  長者服務人員來源多樣,除20%的員工有餐飲業經驗外,其他的員工中有退休的小學校長、教師、金融業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和製造業者、九龍巴士車長、家庭婦女等。正是因為如此豐富閱歷,使得長者服務員與顧客有更多話題。有的長者懂得紅酒,可以講英、德、法、意等5國語言。面對不友好或難纏的“惡客”時,長者服務員相比年輕服務員,更有耐性,能妥善處理問題。

  目前,銀杏館一名長者服務員的時薪大約是30~50港元,每位長者工作是以每次服務5小時作為一個時段。長者服務員的月薪一般在1萬到1.9萬港元左右,而且不同於其他高檔西餐廳,該餐館服務員獲得的小費不是平分,而是全部捐出做慈善。

  金雀餐廳:

  吸引內地遊客來尋電影中的感覺

  繁華的銅鑼灣名店遍佈。然而走進蘭芳道的一家舊式餐廳——金雀餐廳,時光仿佛穿越到了50年前的香港。王家衛的電影讓這間擁有50年曆史、承載香港人集體記憶的金雀餐廳,走入了內地和國外影迷的心中。

  在金雀餐廳,不只可以喝出中西融合的鴛鴦的“幼滑”,還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精神面貌。比如,從中西食物可見香港的多元文化;從一天的早、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夜宵,可見香港人的靈活變通。

  王家衛電影《2046》、《花樣年華》都在金雀餐廳拍攝。影片上映後,不少內地影迷慕名而來。為此,餐廳為內地影迷提供了《2046》和《花樣年華》套餐,讓內地遊客充分體驗老香港的“中西合餐”情懷。

  “新香港人”看香港:房價太高影響幸福感

  崔女士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10多年前,她大學畢業之後,被招入了香港的一家知名企業,從此,就一直留在了香港,成為了一名“新香港人”。“就我的親身感受而言,如今香港的投資銀行裏,很多都是説普通話的內地人才,比例相當高。”崔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香港的房價太高了,嚴重影響幸福感!”這是她在談及香港時,首先提及的話題。對於很多在港發展的內地人來説,香港經濟制度、社會環境、市民素質,都讓他們頗為滿意。只是,房價卻成了很多人的心頭之痛。崔女士告訴記者,無論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高昂的房價都會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行

  香港的士牌10年身價漲10倍

  在香港,便利而發達的公共交通,讓人印象深刻,而在這其中,滿大街奔馳的出租車,自然是要經常打交道的。據記者的了解,近些年來,香港的的士司機們的身家可謂不斷攀高,其增速能與樓市相提並論!

  “我們這些做的士司機的,身家是很豐厚的!”的士司機王師傅顯然對自己的行業充滿了自豪感。他指著旁邊的貨車告訴記者,“你別看都是做司機的,但是貨車司機、巴士司機,經常被人罵,我們做的士司機的,就沒人敢罵。”雖然記者並不是很能理解這個“罵”字的含義,但是可以知道,在王師傅的心裏,在香港做一個的士司機,是無限光榮和被人尊重的。

  香港的的士司機中,經常見到不少白髮老者。張師傅,已經年屆六十,但是還在努力工作著,對他來説,這並沒什麼好驚訝的。“你要知道,我們開的士的是很有錢的!”張師傅很喜歡聊天,而且時不時還會開個玩笑。他給記者透露了自己的家底:他已經擁有了三套房子,並且還有500萬港元存款,所以對他來説,自己好歹已經是有幾千萬港元身家的富翁。

  52歲的陳師傅,在10年前是名工程師,後來改行來開出租車。“我那時候是專門修理影印機的工程師,當時的影印機都是全機械的,後來,科技進步了,全部開始數碼化,我就搞不懂了,所以就改行了。”陳師傅説。

  “10年前,拿個的士牌照只要幾十萬港元,可是現在,已經漲到了560多萬港元,差不多翻了十倍。”陳師傅指了指自己的牌照説,現在他只要願意將自己的牌照轉讓出去,隨時都可以輕鬆獲利幾百萬港元。

  交通工具多樣 海陸空服務全

  終點遍佈全香港重要地區的機場快線、暢通八達的地下鐵路、乘坐舒適的雙層巴士和叮噹車……回歸15年以來,香港交通越來越暢通,而廣州的公共交通也從香港的經驗裏獲益良多。

  香港地下鐵每兩至四分鐘便有一班列車,營業時間是早晨六點到第二天淩晨一點,不過在早上上班及黃昏下班的繁忙時間地鐵十分擁擠。地下鐵路的任何指示及路線皆以中英文標示,每站有粵語、國語和英語廣播,十分清楚,乘客只要留意方向及轉車站,很少會出現迷路。

  香港的公共汽車大部分是雙層巴士。香港的巴士線覆蓋港島、九龍、新界和部分大嶼山地區,而且價格便宜。在香港,電車是最具特色的,自1904年開始投入服務,一直只在港島行走。電車行走的速度較慢,但勝在車費便宜,而且在鬧市上行走,可欣賞四週的景物和行人,又是另一番樂趣。喜歡懷舊的旅客,可乘坐敞篷古董電車,漫遊中環至北角,飽覽大城小景。

  天星小輪已服務香港逾百年,主要行走中環至尖沙咀和紅磡,灣仔至尖沙咀和紅磡。很多旅客喜歡在晚上乘坐小輪往返中環至尖沙咀,沿途欣賞維港兩岸的華燈奪目生輝,特別是在聖誕和新年期間,更可欣賞維港兩岸的璀璨燈飾。

  陸海之外,香港還有在天空飛行的交通工具。據悉個人選擇乘坐直升機,可向香港直升機服務有限公司或香港直升機有限公司查詢,但價格不菲,據悉,直升機半小時包機費用就達到4750港元。

熱詞:

  • 1983年
  • 碗仔翅
  • 租住
  • 戶型面積
  • 居屋
  • 公屋
  • 低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