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神一到神九九次起飛九突破 中國邁向空間站時代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1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神一到神九:九次起飛九次突破

  神一:樣品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在沒有得到實際驗證前,中國航天人給這艘自己建造的飛船定位為“樣品”。

  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飛船,長8米、總質量為7755千克的神舟一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考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着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系統工作的協調性。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當神舟一號返回艙在內蒙古草原着陸時,中國人的載人航天時代來了。

  神二:成型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零分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除了沒有載人,神舟二號的結構、技術性能和要求,都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它也被中國航天人稱之為“正樣”。

  作為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神舟二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

  神舟二號承擔了諸多領域的實驗任務。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神三:“載人”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神舟三號搭載的人不是真人,而是可以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律、血壓、耗氧以及産生熱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的形體假人。在火箭發射和飛船入軌後,模擬人傳輸回來的各項指標,為將來航天員進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數據。

  與前兩艘飛船相比,神舟三號飛船具備了航天員逃逸和應急救生功能,並對降落傘系統進行了改進和完善,確保在回收過程中能夠安全着陸。

  神舟三號飛行時間約6天6小時36分。飛船搭載了10項44台有效載荷設備,在完成了多項科學試驗後,於2002年4月1日4時51分返回主着陸場,取得了圓滿成功。

  神四:低溫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回憶起這一次發射,幾乎參與發射的工作人員都會用一個字來總結:冷。

  那一年冬天,深夜,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地表氣溫下降到零下29攝氏度。在沒有暖氣設備的發射架上,工作人員被凍得手腳僵硬,全身冰涼。但神舟四號經受住低溫的考驗,並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四號飛船的系統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已經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並成功解決了在前三次發射中發現的有毒氣體超標、太空輻射等問題。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系統、航天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進行了多項研究項目。也就是説,神舟四號如果發射和回收成功,中國人遨游太空的時間,就快到來了。

  神五:圓夢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神舟五號,圓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2003年10月16日7時左右,當楊利偉從神舟五號返回艙探出頭來,微笑着向人群揮手致意時,寒風凜冽的內蒙古草原,一下子沸騰起來。

  一人一天的飛行,對於神舟五號飛船來説,意味着對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協調性的全面考核。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俄)、美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載人飛行之前,美國人試驗了8次,蘇聯人試驗了5次,中國人試驗了4次。

  神六:筋斗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整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那一次,航天員費俊龍在太空中用大概3分鐘,連翻了4個筋斗;以神舟六號每秒7.8公里的速度,費俊龍的一個筋斗“翻”了大約351公里。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兩人多天飛行,在這次將近5天5夜的太空飛行中,兩名航天員進行了穿越軌道艙與返回艙、工效學評價、醫學試驗、軌道艙飛船設備操作等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標誌着我國具備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能力。

  神七:出艙

  發射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在發射升空43個小時後,航天員翟志剛開始了中國人第一次艙外活動。

  從技術上來講,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持續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神八:天吻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

  運載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

  追趕並“親吻”在天際苦苦等待的天宮一號,是神舟八號的最大使命。

  交會對接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逾越的環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神舟八號是一艘改進型載人飛船,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同時驗證組合體工作模式,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發射神舟八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也在長征二號F火箭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改進,提高了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

  神九:人控對接

  發射時間: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

  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

  載着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航天員訪問天宮一號,與之實現人控交會對接,是神九的新使命。此次有人交會對接的成功,標誌着中國人已具備了向在軌航天器進行人員輸送和物資補給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隨着完整掌握載人航天三大關鍵技術,中國開始邁向空間站時代。

  據新華社

熱詞:

  • 發射時間
  • 航天員
  • 運載火箭
  • 交會對接
  • 神舟二號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