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今日關注]蛟龍探海 神九飛天 中國科技上天入地(20120615)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2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42543ceb02e482fa396aa56a9f4702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王世林):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中國科技界最近可謂捷報頻傳。中國 “蛟龍”號載人深潛突破6000米深度,創下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經過幾天的調整,將會衝擊7000米深度。與此同時,中國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也已進入發射倒計時,發射時間定於16日就是明天的18時37分。此次神九飛天將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因而備受人們矚目。有人將其形容為中國科技史上天入地。這樣的勢頭顯示了中國怎樣的科技實力?又代表了怎樣的科技發展方向?相關此話題,演播室兩位特約評論員為我們做深入的分析。一位是海軍少將,本台特約評論員張召忠教授,您好!還有一位是本台特約評論員楊禹先生,您好!歡迎兩位到演播室參與我們這個話題。

    首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此次出海之後“蛟龍”號的首次亮相。

    (播放短片)

    解説: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7點,“蛟龍”號7000米級海事現場指揮部宣佈,下潛試驗開始。7點12分,“蛟龍”號被布放入水。7點22分開始注水下潛,9點40分,潛水器打破去年5000米級海試時創造的5188米紀錄。10點左右,潛水器下潛深度超過6000米並繼續下潛,最終下潛深度達到6671米。10點44分,蛟龍號開始上浮,14點08分,浮出水面,14點45分,潛航員順利出艙。

    蛟龍號主駕駛 葉聰:

    今天整個下潛沒有到4000米的時候,還是比較輕鬆的,後來接近海底的時候稍微緊張一點,我們本來就對潛器充滿信心,這次下潛的過程讓我對潛器更有信心,充滿信心。它完全有能力衝擊它的最大作業深度。

    主持人:

    張教授,目標是7000米,這次我們的“蛟龍”號是潛到了6671,差一點就7000米了,這樣的一個深度是不是對我們來説,也算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功,一個階段性的成功?

    張召忠 海軍少將 本台特約評論員:

    非常階段,這個潛是慢慢潛。一開始…

    主持人:

    不能一下潛到7000米。

    張召忠:

    對,就跟人似的,你潛水也不能一下就潛下去,一個是往下潛的時候不能一下潛下去。再一個往上浮的時候,人那得要,我原來在潛艇上,我們鍛鍊訓練出潛艇的時候,你不同深度上來以後,你人不適合那個深度的壓力肺部就會爆炸掉。所以下潛要慢慢的,它這個下潛深度好像是每分鐘37米。

    主持人:

    將近40米左右?

    張召忠:

    去年是潛到4000多,5000多米,今年6000多米,過幾天潛到7000多米,它的設計深度是7000多米。中國周圍的海域最深的好像就是馬尼拉海溝,就是黃海島和菲律賓中間有個海溝5300米。其它的衝擊海槽這些就2000米。

    主持人:

    我看報導説如果能夠衝擊到7000米的話,全世界99%的這個深度的海洋的地方都能夠達到。

    張召忠:

    都達到0.1%,就跟巴黎亞納海溝了,只有那兒最深,1萬3000多米。

    主持人:

    楊禹今天可能也關注了這條消息,你對這樣一個階段性的成果,你怎麼評價?

    楊禹 本台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今天我們突破了5188,原來的那個記錄。正在在這周之初開兩院院士大會。當時胡錦濤總書記做講話的時候,在總結過去兩年的科技重大成就的時候,我記得還特別提到了5188。所以你看剛剛過這麼幾天,我們一下子突破到6000多了,奔著7000去了。我們強調這樣的科技攻關,我們看到這樣一點點的升下去是為什麼?我想不僅僅是為了好奇,更重要的是為了增加我們的何平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能力。那麼胡錦濤總書記在他那個講話當中特別還提到,説我們這樣做是為什麼?我們海洋的和平利用開發,包括空間的和平利用開發,都是為了可持續發展提供增量資源。這個“增量”兩個字非常重要,你看這兩天在巴西裏羅爭在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大家都關心可持續發展。如果只在原來的存檔裏邊做文章的話,恐怕大家你爭我奪這個矛盾會比較多,不好處理。通過開發一些增量,而且是用和平開發、有序開發,這對於權世界來説都是好事兒。

    主持人:

    對,楊禹一項把我們可持續發展和今天的兩條重要的新聞,一個是“蛟龍身前”,還有一個就是明天我們要發射“神九”和“天宮”去對接,連在一塊兒的。因為可持續發展的話,我們必須要向更深的地方,像更高的地方去拓展我們的空間。您剛才講到了胡錦濤主席在兩院應該是大會講話中提到了海洋的問題,我也注意到胡錦濤主席特別強調説我們要重視發展海洋戰略。怎麼樣通過這樣的一個在海洋深處,身前這樣的一個科學的作業,來看待我們的這種海洋關。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海洋戰略?

    張召忠:

    海洋戰略的話,因為中國的地理環境受青藏高原、天山山脈、內蒙高原整個長期形成了一個小農經濟。雖然面向大海,但是長期以來感覺海洋是一個屏障。這些年我們逐漸逐漸向海洋開發走出去的戰略,逐漸逐漸,但是還是平面的多一點,海洋式的通道來回走貨船,這個海洋經濟好像通過馬六甲海峽,這是一個平面,海洋運輸是一個。最近一段,我們在超越領海、專屬經濟區、黃岩島,那這些它還是一些島嶼,一些領海和專署經濟區的問題。大陸架的話,現在是一個國家可以劃到200海裏,200海裏以外呢,還有個150海裏。那叫外大陸架。如果説你一個國家在200海裏以外,在劃外大陸架的話,其它國家如果有任何一個國家提出異議你都通過不了。比方説中國周邊越南、菲律賓、日本都提出過外大陸架。我們説不行,那它就等於白幹。外大陸架以外才是公共的海底,這就是國際海底,聯合國國際海底有一個委員會,委員會它有一個固定,就是世界上70%以上是海洋。除去各種國家劃分之外的話,200海裏以外,你想想這個有多大的海域,這個都叫國際的公共海裏,就是公海。這個都是大家共同的這塊地方,誰也不管,共同的地方。這個怎麼辦呢?就是先去投資者,你把國內技術,你要有這本事,你在海底找一塊先投資,投資完了向聯合國申請,國際海底委員會申請,申請完了以後你先去投資、先去開發,最後它就批准你這麼一塊兒,中國成立了大洋海底勘探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成立以後我們先去投資,投資以後申請在東北太平洋,我們批准了以後,75000平方公里這麼一塊地方,多結合。金銀簽各種稀有礦金,尤其是錳結合,錳結合就跟那個柿子、地瓜、土豆慢地都是這玩意兒。幾千米?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就在海底,撈上來一塊就跟金子價值差不多,你撈去吧,但是你到不了那個深度。你説我就知道那裏頭有一塊金錶掉底下了,我不會潛泳,著急。因為我光在水面上會游泳,潛水不會。這你就撈不上來,所以像這樣的東西,去年我們在西南印度洋又申請了一塊兒一萬平方公里。這裡理論上來講,可以算是國家領土向國際海底的延伸,這都是合法的,如果我們蛟龍能下去,經常到處去找點這個,我們還可以再申請第三塊、第四塊、第五塊。這等於是國土的延伸,而且是資源的獲取,這都是合理合法的,對不對。

    主持人:

    也就是説我們的目標是定的7000米這次,“蛟龍”號要衝擊的深度是7000米。剛才前面我們講到了,如果達到這個木的話,全世界99%海洋的地方、有深度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到達。其實很多人在想説這是只是為了一個深度嗎?其實不是,就像剛才張教授講到的,有了這樣的深度,你才有廣度。是不是這樣的?可以這樣理解?

    楊禹:

    應該説我們看它不斷的向深處前進,但是客觀的説,“蛟龍”號它只是一個向實驗性的一個裝置,只是把人現嘗試地送下去,看看這個潛期能不能夠承受那個壓力。它跟我們在深度的海底去直接獲取海洋資源這個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不久我們有一個深海石油勘探船在南海打鑽,打到了1500米以下更深的地方。這就進入到了工程的領域。那樣的一個平臺,它不僅是一個石油勘探的平臺,它也是一個高經度的,綜合的一個現代船舶。它説我們的石油勘探業跟造船業之間的一個交集,我看這就到了我們能夠進行工程性開採的階段。

    主持人:

    對,看到的是一個身前的一個科學作業,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它跟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跟我們的海洋戰略,跟我們的海洋經濟是有著密切關係的,這是我們關注的是“蛟龍”號。今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消息,兩位嘉賓也都非常的關注,我們已經宣佈了明天“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會在北京時間的18時37分發射。與在空中飛行了八個月的“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這樣的一個任務。並且宣佈了三位航天員的乘組人員的名單,我們一起來通過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説: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山西省運城市人,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在空軍部隊從事飛行任務8年,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作為戰鬥機飛行員,駕駛過兩種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榮獲 “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劉旺,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山西省平遙縣人,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在空軍部隊從事飛行任務6年,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中隊長,作為戰鬥機飛行員,駕駛過四種機型,安全飛行1000小時。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劉洋,女,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河南省林州市人,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在空軍部隊從事飛行任務9年,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作為運輸機飛行員,駕駛過五種機型,安全飛行1680小時。2010年5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兩年多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航天專業技術、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主持人:

    剛才我們談到了像海洋深處發展,也是跟我們可持續發展也關,像高空、像太空發展也是跟我們可持續發展有關。但是到底這個空中、太空中什麼也看不見,到底我們去探索太空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意義,尤其是這次,我們要發射的“神九”和“天宮”要進行交會對接,它的科技意義到底在哪?對我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樣的作用?

    張召忠:

    今天我就想起毛主席過去一句話叫“趕上九天攬月,趕下五洋周邊”。毛主席那時候就有這種氣魄,雄心壯志。今年我們真的可以拍胸脯去説了。你説有什麼意義呢?最早我們大家就生活在一個平面上。一個人在幾百年前的一個人,他的活動半徑也就幾公里,十幾公里。如果山溝裏邊就那點嗎?以後慢慢慢慢能騎馬了,有了自行,人就走得遠點,有了汽車走得更遠。以後有了飛機,大家發現,上天世界很大,一坐著飛機一看,地球變小了,有飛機了,現在有衛星了。不但有衛星,打電話,你看看將來人又上去了。人上去以後,現在上去兩天又下來,以後慢慢中國2020年就搞太空戰了,就長期在那居住了,再以後我們就上月球了。説不上哪天我們就上火星了,火星是最接近地球,那個地方還有帶水,還有空氣。説不定我們13億人住不下,我們一部分移民我們就跑火星上住去了,跑月球上去了。下海這個海底剛才我講了,海底這麼大,佔世界地球面積的70%。而且這個海底還都沒開發,往深海,其實説是深海,中國周圍的海也就是最深的4000、5000米,像南海下邊好多都是可燃冰,可燃冰就跟石頭似的,搬上一塊兒,火柴點上了就著,這都是資源,對不對?我們地球的資源,地面上的資源,山裏面的煤、石油慢慢用光了,到海底給我們資源,給我們能源,稀有礦藏,所以這些個上天、下海,這是我們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主持人:

    可以説中國人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為人類的科技事業所做出貢獻,也是為了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所做出了貢獻。楊禹你對於中國這次我們在太空領域進行的新的一次探索,你有什麼為樣的期待?

    楊禹:

    我覺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太空探索,步驟你不能孤立的看某一步,它前前後後都是一系列的動作,每年我們看到的這一步都是其中的一環,這樣的探索其實除了那些我們戰略意義上的好處,包括科技上面的好處之外,其實給我們老百姓也帶來很多實際的好處,這個大家其實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説我們通過航天科技的探索,我們其實是在探索什麼呢?大型科學工程進行現代化的高效的管理。這樣的管理經驗,對於今天我們電視機前很多觀眾,您平時公職的一些企業其實都有借鑒意義。再有我們航天隊伍培養人才,我們看見那麼年輕,剛才那幾個航天員也60後、有70後。

    主持人:

    對。

    楊禹:

    去年“神八”跟“天宮”對接的時候,我們看在航天城還有80後坐在那指揮的。航天隊伍能完全的這種年輕化和代季交替,其實對於我們整個科技領域,包括民用的很多科技領域,怎麼發覺、培養、使用年輕科技人才,都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主持人:

    的確,剛才我們談到這次要執行的很重要的任務是交會對接,不光是自動交會對接,還要手動交會對接。所以很多人看點説講到手動交會對接非常地重要,特別令世人矚目,因為它的這個難度可能是代表了一個科技上面的一個飛躍。不知道張教授怎麼樣理解這一次我們交會對接任務的這個看點,您比較關注哪些?

    張召忠:

    我跟你講,我昨天在高速上走,我坐那個汽車我就跟他們講,我説你看前面那個長車,一輛出租車上面集裝箱車裏面上面能裝30輛到40輛的小轎車,就拉那小轎車。正好這輛車集裝箱後面屁股開著。我當時就跟他們説,我説你看看浪費吧,後面那小車應該弄個跳板直接開上去,它就不用花油了,光是發微機,跟著這車走吧。這個技術就是手動對接這個技術,聽明白了吧。

    前面一個長車在高速公路上開著,比如100公里的速度,後面這個也保持100公里。接近它,後邊放上一個寫板來,直接開上去了,刮著發動機,我不用油了,你拉著我走吧。現在還有一個技術,我感覺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比方説從北京到天津走高速,走高速前面這個頭車有一個無線電的綜合控制系統,通過這個微博,就相當於微博,我現在從北京到天津去。沿途所有路標的車你們誰願意跟上我這車就跟上,我頭車花油錢,我的發動機開了,你加進來的時候,直接挂鉤就走人。可以挂幾十輛,聽明白了。如果你想跟我申請,我給你按一個按紐,你能挂鉤,又脫鉤,你自己走自己的提前出去了。這個技術有可能明年、後年就實現。這個完全可以的,在實現了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一點問題沒有。就其它車都不用花油錢了,你就跟著他挂深勾就走了,想拖開也就拖開了,這就是我説的手動對接這個技術。因為搞導彈這個技術,它就是這樣,在接近100公里的時候,一萬公里到100公里的時候,地面操控,因為這個航天它是一個綜合的操控系統,我們看到的是航天員,他背後有1兩萬人為他們工作,海外的還有測控站,大家都是一萬多公里到100多公里這段都是通過地面操控,給他弄到100公里,距離這個目標,“天宮一號”100公平了。到100公里的時候,它上面的搜索系統,諮詢地系統,比方説雷達、諮詢地系統,然後開始搜索“天宮一號”在哪,“天宮一號”的方向,對不對,它的運行速度,它的軌道角,所有這一切都運作,兩個目標器,前面是“天宮一號”好像那個長車似的,後邊是小車,好像就是咱們三位航天員“神舟九號”飛船。然後這100公里諮詢地,諮詢地以後追蹤普通目標,然後追蹤自動加速追上它,追上它以後,最後還剩個幾米,1米以後到10米以後,到100米這個開始手動了。手動操控它現在我就是看他們航天員講已經訓練了1500次了,已經是慢慢接近,接近以後速度保持,然後對接,應該説失敗的概率很小,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高。

    主持人:

    所以説,在這次的發射任務中,進行手動教會對接,它是一次科技上的突破,同時它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無論是大型項目的管理,還是未來對科技的發展都有好處。另外人們也注意到了,這次在發佈會上宣佈的三位航天員乘組的成員中有一位女航天員她的名字叫劉洋。由於劉洋的出現,很多人現在關注説女航天員在空中,在太空生活的時候到底方不方便呢?她們會面臨哪些挑戰呢?來,相關話題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先來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説:

    太空環境的“失重”給航天員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食品、工具都可能像“幽靈”似的漂浮不定,甚至帶來殺身之禍。因此,女航天員不能期盼有一頭飄逸的長髮。一般來説,無論男女航天員,上天之前都要把頭髮剪短。但是長時間的飛行,頭髮又會長長,怎麼辦呢?這時航天員間就得分工合作,一人理髮,一人拿著吸塵器吸走剪下的頭髮。而女航天員要保住長髮,只能用發卡或帶子把它束住。

    女航天員工作繁忙,留給她們化粧的時間寥寥無幾,即使有時間,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首次在太空停留169個晝夜的俄羅斯女航天員孔達科娃表示,她只在節日才稍加修飾。

    而最令科學家擔心的還是太空環境會不會影響女航天員的懷孕和分娩的問題,不過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或許是不必要的。擔心或許不必要。第一個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5個月後,與一名男航天員結婚,第二年便有了一個健康的小女孩。1984年7月,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了3小時35分的前蘇聯女行航天員薩維卡婭在返回地面一年半後喜得貴子。

    主持人:

    我注意到航天工程辦公室一位官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談到説如果沒有女航天員在太空完成這樣的任務的話,好像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並不完美,您怎麼理解他這個話的意思?

    楊禹:

    我覺得不僅是因為女性航天員代表著我們電視機前很多女性觀眾大家的一種自己實現不了的夢想。我覺得不僅是有這個意義,還在於女性航天員在航天,在太空工作的過程本身,她具有科學意義,她不僅能夠帶來男航天員不能完成的一些很有意思的女性航天員特長的地方。更重要是她也許能帶來一些新的困難,而這些困難成為我們科技繼續進步所要解決的目標。

    主持人:

    這次大家都關注中國“蛟龍”號的深潛,中國“神九”的上天,大家看到的是中國科技的進步。像這樣的一些科技的進步對中國來説,對未來世界的科技發展來説,您覺得我們有什麼樣的這個意義在裏面?

    張召忠:

    這些個地方,你看在深潛器來講,我過去在潛艇待過,所以説我對他們身前,我認為我們應該是這麼認為,就是他們如果潛到7000米,包括今天已經潛到6000米。就是説這樣深淺的難度,與航天的“神九”的難度應該是畫等號的,在我心目當中它們是畫等號的,難度都是這樣的。而且他們的科技創新的能力,而且在世界上這種地位都是非常非常偉大的,你現在首先深潛的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也就是這個,中國是第五位,載人航天中國第三位,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幾個國家能夠這樣上天下海的。所以説這個對於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的影響力也都非常重要。就是説航天這一塊從運載火箭研究醫院,到九泉發射場,一直到航天員中心,北京航天城,我去過無數次,接觸過他們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的領導包括我們的航天員,他們總是想讓我説幾句話,我説説啥呢?我的專業是軍事裝備學,我就是搞裝備的,外國的裝備、中國的裝備,我是幾十年了。真是讓我拍胸脯能説出來的,那就是航天。航天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技術,在技術方面,航天技術他們説中國為什麼航天技術這麼牛?我説為什麼?逼出來的。要什麼都不給什麼,一頁紙都不給,全讓我們從頭想,你看捆綁式火箭都沒有,那就是逼出的,我們要發揚這樣的航天精神。

    主持人:

    好,今天就中國的“蛟龍”號深潛,還有“神九”即將發射這樣的話題,兩位嘉賓做了深入的分析,謝謝!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製片人:戰麗萍

    策 劃:王冬妮

    編 輯:朱同合 高佳鑫

    監 制:包軍昊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