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常回家看看,僅僅是首歌?(20120627)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7日 2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4ddfd357cb94c5fb59f2ad4dfd1518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常回家看看擬立法(視頻截圖)

我國擬立法確定老年節,常回家看看立法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天的節目一開始咱們先來看一部電影的一個片斷,為什麼一個新聞節目先來看電影呢?在看這個電影之前我們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您的父母今年六七十歲,起碼還能活二三十年,你覺得跟父母還能一起待多長時間呢,不算不知道,一算看一跳,電影裏有這樣的細節。

  白岩松:讓人掉淚,讓人難過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吧,就剩下這十幾天了,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節目要讓大家先看這樣的一段張揚導演的電影《飛越老人院》呢,很重要的是因為有一條新聞,在昨天《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訂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來審議,在這個修訂草案當中有一條“常回家看看”被入法了,引起了很大的爭論,該爭議嗎?做得到嗎?是不是可行的,我們來進入今天的關注。

  解説: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億,佔到總人口的13.7%。

  一億、兩億、三億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齡化畢竟給整個國家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正因此昨天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備受輿論關注。從原來的六章五十條,擴展到九章八十六條,新增三十八條修改三十八條,業內的專家把這次草案的修訂稱作是脫胎換骨的修改。同時,輿論是關注到了草案的幾大亮點,其中包括明確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長期戰略任務保護老年人財産等和權益,對失能老人給予護理補貼,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等等。而其中一條應該最引人關注,那就是修訂草案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一規定也被大家通俗地理解為“常回家看看”,或將入法。

  這是一首傳唱十多年的老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共鳴,如今這首歌卻有可能成法律,統計數據顯示,眼下的1.85億老年人大約有一半子女都不身邊,中國社會贍養老人的方式正在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發生著歷史性變化。

  市民:多長時間回一次家?

  市民:一年吧。

  市民:確實覺得很少,但是沒辦法,沒有假期。

  市民:反正也是願意兒女經常回家看看,但是他們工作壓力大,也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

  記者:自己心理有沒有想著讓他們多回去幾次?

  市民:是想,但是面對現實吧。

  白岩松:面對現實吧,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裏頭,即便是非常重要,非常嚴肅的一個法律,如果其中沒有一兩條引起爭議,和及其吸引眼球的點的話,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也很難以,還好這次咱們《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這個修訂的草案中間有“常回家看看”引起了大家正、反、中立各方面態度各方面討論的的點,媒體也都以此為重點進行了報道。所以呢,這個法還真引起大家的關注了,這可能就是“常回家看看”還沒有入法,但是已經為老年人權益保護作出了自己一定的貢獻了。其實這部法律非常非常的重要,“常回家看看”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個點,這裡頭看點媒體也在總結,比如説有老年人財産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惠,國家推進了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等等,但是我覺得最重要是第一條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長期戰略任務,我覺得用不了太久的時間,中國的人口問題集中體現在老齡化快速的到達,而且是未富先老,同時跟低出生率之間將可能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以及遇到的最大挑戰,甚至之一都有可能在未來拿掉,真這麼嚴重嗎?真有可能這麼嚴重,就像現在的日本等國家一樣。

  不過這個法律雖然僅僅是一個草案,而且在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過程當中,但是各方面的意見已經撲面而來,圍繞“常回家看看”該不該入法,有的贊同有的反對,我們看一個調查,“常回家看看”擬寫入法律你同意嗎?支持是42.2%,可沒過半。反對35.6%,比支持的少,無所謂22.2%。所以你可以看到從這三個比例可以看到圍繞“常回家看看”在社會上還很難一時間達成一個共識,咱們圍繞這樣一個爭議或者是討論,繼續關注正在審議過程當中的修訂草案。

  解説:中國已經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是目前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16年前中國第一部系統規範的老年人權益的法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現在這部法律也到了大修的時刻。


  解説:去年5月到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而山東大學的肖金明教授也開始參與到了這部法律的修訂工作中。

  肖金明:執法檢查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問題,比如説我們是不是應該把積極應對老齡化當做基本國策?就要求我們政府加大財政收入,推進老年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尤其特別重要的就是,我們是不是需要把社會養老服務或者社會照料和社會優待,從社會保障當中獨立出來。

  解説:據肖金明介紹,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起草工作從去年8月份就已經開始,經過全國各地開展的一系列調研論證,課題組曾向全國人大內司委提交過一份專家擬定的稿件。“常回家看看”被列進了這份稿件中。

  肖金明:老年人基本的需求,大家都公認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經紀商的供養,第二是日常生活當中的照料,再一個就是精神慰藉。

  解説:肖金明教授目前居住在濟南,而他的父母則在青島生活空間上的距離造成的心理距離,他本人也頗有感受。他主張凝聚家庭的力量,讓老年人真正健康生活,政府用法律保障子女形成一種觀點和責任。

  白岩松:再次強調目前這個修訂草案依然只是在審議當中,因此“常回家看看”入法後面應該還加一個問號,因為並沒有立即變成現實。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在審議過程當中,就已經挑動了我們的神經,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孩子,同時也可能就是父母,我們今天年輕,可能明天就會老了,關注今天的老人何嘗不是在關註明天的自己呢。針對這個問題你多久可以回家看望父母?我們也進行了一個調查,結論我們看看,每週能夠看父母的排到第二位是16.4%,每個月是13.8%,每三個月是9.5%,十個人裏大概有一個,每半年是14.9%,排到最高的一個數值是一年才看一次父母33.4%,説明現在人口的流動離開自己的故鄉的比例顯著增大了,很多年都沒回家了居然也是觸目驚心是11.9%。所以“常回家看看”從道德上,從內心的角度來説應該入法,可是從入法的角度來説又有它嚴謹的要求,可能又有很多人覺得,它很難以操作,因此不該入法。接下來正好有兩位專家對此的看法並不相同,我們連線他們。

  第一位是山東大法學院的教授肖金明,第二位是上海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首先要問肖教授,您是同意“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請陳述理由。

  肖金明:我是非常同意的,因為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道德色彩的條款,但是我們社會轉型時期我們道德反思的一種表現,實際上也是我們保守傳統道德的多個選擇當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選擇,就是説要用法律來支持道德。在西方福利國家,擺脫福利制度困境發起召回家庭的運動的時候,對我們中國來講一定要堅持留守家庭,這個條款實際上並不是不具有可操作性,我覺得這個條款出臺之後,能夠給我們的精神文明的建設,社會道德的重構、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使這樣的條款“常回家看看”能夠深入人心,使每個家庭成員能夠更好地履行責任。這個條款也明確規定了家庭成員應該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能忽視和漠視老年人,同時也規定了用人單位應該按照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這實際上規定責任還是非常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白岩松:好肖教授,先到這兒,接下來聽聽左教授,是咱們上海科學院的常務副院長,左教授我相信您在生活中一定同意在道德上所有孩子都影響“常回家看看”,但是您不同意“常回家看看”入法,請您陳述理由。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上海市老年學會會長 左學金:我感覺,我雖然不是學法律但是我感覺法律不是倡導性的,應該是強制性的,是應該有一個約束性的,如果法律沒有強制性,沒有約束性,這個法律就不嚴肅,如果是這樣的話有這個法律的條款還不如沒有這個法律的條款。

  第二,我感覺法律應該是可操作性的,很多提法應該是可度量“常回家看看”,什麼是“常”,那麼是一年一次算“常”,還是一個星期算“常”,和距離有什麼關係,什麼樣的距離在同一個城市,一個星期一次算“常”,還是一個月一次算“常”,你的父母在黑龍江,你在上海,你多長時間算“常”,這個都沒有標準。然後你如果不回家,你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歷史上有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我們是作為一種因公忘私的典型,如果因公忘私他不能回家,也法律要不要譴責。我感覺另外還有兩個問題比較重要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人口學變化,實際上我們國家獨生子女的家庭無子女的家庭,空巢老人的家庭,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的家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所以説對這一家庭來説,可能很多人常回家看看,這個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願望是很難實現的,特別是沒有子女,他根本不可能實現,如果有個子女在很遠的地方那個也很難。

  我最後還説一個,“常回家看看”可能需要更多宏觀制度的安排的支持,比如説擬稿社會保障,比如説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比如説住房城市的住房問題,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經濟學的角度來説,你要付“常回家看看”職工的工資,可能就會造成有些企業不願意雇傭這些職工,如果真的實行的話。

  白岩松:帶來一些另外副作用。

  左學金:對。

  白岩松:非常感謝左院長。反過來肖教授您也聽到了左院長的意見,第一個法律是不是一定要強制性的,在現實中的確有很多的困惑,把它的操作性變得很難。

  肖金明:我是這麼看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它屬於社會法制的範疇社會法制我們通常講的《刑法》,或者是《民法》當中的侵權責任法還是不同的,這樣的社會法倡導性的條款,支持性的條款、促進性的條款比較多,更多還是體現政府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當然也包含強化我們家庭的責任。我剛才講老年人的需要其實有很多,共同的這種需求不是最主要的需求了,政府在這方面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政府照料的責任這個重要性越來越大,我們現在是強化社會責任,社區是依託機構支撐資源服務還是輔助,但在精神生活領域家庭生活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我再補充一下,這個條款也不説不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就像我們這專家所在的上海,上海的寶安區法院2003年就有判決,2007年天津市的和平區法院,還有江蘇的海安縣法院都有類似的判決,就是判定贍養義務人應該按時到家裏看望人。

  白岩松:好肖教授,可能一會兒還有問題向您請教。

  如果要是問到我個人的話,也許我個人的角度來説,我也支持“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因為這個法律不一定所有的法律都是具有強制性的,有的時候我們談論法律就是道德的最低的一種堅守,因此它跟道德本來就是有一定的關係。另外,有很多現實中還沒有做得很好的先寫入法律也會成為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比如説今年的《刑事訴訟法》當中就把保障人權寫入其中了,我們誰都知道,保障人權我們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嗎?沒有,但是寫入了《刑事訴訟法》之後,有可能推動保障人權在我們的國家越做越好,從這個角度來説,如果“常回家看看”作為一個最低的道德的執行,寫入法律也許會推動大家家庭和親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僅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

  接下來繼續關注“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就夠了嗎?還需要怎樣的社會保障?

  解説:陜西省定邊縣堆子梁鎮,67歲的薛丕忠老伴楊桂蘭和孫子在自己家裏,薛丕忠家有十幾口人常年在外。陜西省旬陽縣白嶺鎮(音),87歲的柳樹珍在村裏的水稻田邊,柳樹珍的老伴已經去世,而兒子也常年在外打工,如何讓迅速老齡化的中國老有所養,,這無疑對我國的社保養老金制度提出了極高要求,而這或許也是日前養老金收支失衡問題之所以引發全社會強力關注的原因。

  記者:2010年代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是12.3%,而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增長為33.9%。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吳玉韶:目前我們國家是五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年人,根據預測到2050年左右,最高峰是1.7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人。

  白岩松:其實把“常回家看看”入法可能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爭論,但是反過來説也是有一個好處,把它寫入法律當中可以推動很多事情的進步,舉一個例子,比如説可能常回老家去看看很難,很多的人就會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家庭當中來,可以天天回家看看,但是問題是我們現在的很多政策是不是要調整,我們很多的城鄉的差距巨大的鴻溝擺放在大家的面前,老人來了還要去辦暫住證,像北京這種公交價格已經非常低於,做的非常好的地方,北京65歲以上、70歲以上的老人跟著到這兒來跟著孩子一起住的時候就不公平,雖然差距很小,但是他一會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另外我們的社區裏是否可以平等地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歲數都很大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絕不簡單,它要推動很多事情的變革才能真正起到寫入法律該有的意義。

  接下來還要連線肖教授,也來面對這個問題,肖教授您好,就是“常回家看看”入法您是支持的,但是您期待它入法之後還推動什麼樣的一些事情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起到作用?

  肖金明:我覺得這涉及到不僅僅是這條款本身的一個實現的問題,這涉及到這部法的實施的問題,我倒是覺得這部門法律的實施應該比較全面來看,但是牽扯到很多方面,一個是牽扯到《憲法》、關係到其他法律也關係到國家的政策,還有關係到地方性的法規。我覺得在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這部法通過之後,如果這個條款能夠保留的話,位於我們地方性法規的修改肯定會起到促進的作用,這部法律剛才上海那位教授講的,這部法律看起來不具體,什麼是“常”,空間距離之間怎麼來核算?我覺得這都不是問題,這個可以根據各個地方實地的情況,根據我們的立法內容和精神作出更為具體的規定,這個地方性法規是執行這部法律,包括條款的基本的途徑。

  白岩松:其實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非常謝謝肖教授接受我們的連線,也謝謝剛才的左院長。

  在節目的背後還是回到節目一開始的那部電影《飛越老人院》當中,不過要先講述一下,老人在給自己的孫子講,有一天問孩子那是什麼?孩子麻雀,然後他耳朵背又問了一遍,那是什麼呀?孩子回答麻雀,他還是沒聽清,又問了第三遍孩子,那是什麼呀?孩子非常不耐煩了,告訴你多少遍了,那是麻雀。這個時候老人就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孩子小的時候如何面對孩子的提問了。

熱詞:

  • 新聞1+1
  • 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