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葉檀:銀行還需進一步擺脫行政手段約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6月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年前,在中國誕生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那就是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從建立框架到逐步完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20年,在實踐中闖出了一條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道路和新認識。二十年來,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1992年的不到2.7萬億元,躍升到2011年的超過47萬億元,年均增長10.5%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1年才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正向全面小康邁進;從1992年到201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7元增長到近兩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784元提高到5919元。從1992年開始到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推動力。這20年間,哪些探索和實踐至關重要?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知名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做評論。

  葉檀:從經濟方面來説,幾個市場手段的配置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是勞動力的解放,允許農民工進城打工,允許勞動力流動,每年我們看到的春運其實就是勞動力大流動的一個縮影。第二是土地資源的流動,以前土地資源完全是凝固的、不能動的,後來有了聯産承包責任制,又有了城市土地拍賣制度。還有一個就金融資源的改革,以前銀行就是政府的大出納,左手進、右手出,後來銀行注資上市變成了市場化的組成部分,它也需要核算,所以銀行擺脫了出納的身份而成為真正的金融機構。當然銀行現在還需要進一步的擺脫行政手段的約束成為真正的市場化的金融機構。

  評論員簡介

葉檀 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每日經濟新聞》主筆。從事資本市場、房地産市場、金融等領域的研究和寫作。

  《南方人物週刊》、《財經國家週刊》、FT中文網等媒體專欄作家。

  銀聯、航運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特聘專家,華南科大管理學院等學校特聘教授。

  著有《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中國房地産戰爭》。

熱詞:

  • 葉檀
  • 銀行
  • 擺脫
  • 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