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矽谷銀行,是高科技企業的依靠之一。
面向高科技初創企業的銀行居然可以高效、低風險。近百年來,97.5%美國的銀行倒閉均緣于“壞賬”,但理論上高風險的矽谷銀行20年來,每年的壞賬損失率不到1%。1993年到2010年,矽谷銀行的平均資産回報率是17.5%,而同時期的美國銀行平均回報率在12.5%左右,資本充足率優於一般商業銀行。
這家成立於1983年美國加州的銀行,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10%投資于加州酒類公司。任何初創企業都是沒有抵押、沒有完整財報的高風險企業,高科技初創企業的風險則要加倍。矽谷銀行不僅存活,還能活得不錯,在於控制風險、獲取利潤有訣竅。
美國高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主渠道是風險投資,矽谷銀行控制風險主要靠風險投資。大多數時候,矽谷銀行跟著風險投資家走,獲得了風險投資的高科技企業,經過了風投人士的篩選,風險比一般企業小得多。不僅如此,矽谷銀行直接投資風險投資基金,成為200多家風險投資基金的股東或合夥人,這是一筆龐大的財富,不僅可以共擔風險互享收益,更重要的是,在專業的關係網絡中使信息不對稱、專業不對稱的風險最小化。
矽谷銀行除了債權投資外,還進行股權投資,通過股權享受證券市場的二次溢價,只要十次中有三四次股權投資成功,就能覆蓋風險。初創企業沒有質押品,矽谷銀行看中的不是實物資産質押,而是高科技公司的技術優勢,在初創研發期,允許企業以專利技術等知識産權作為抵押擔保。而在産品進入市場後,公司就有了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這時可以替代知識産權作為抵押。
由於初創企業風險高,相應的,貸款利率也高。矽谷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最低,資金主要來源於存款中30%左右不付息的活期存款賬戶,而貸款利率普遍高於其他商業銀行,通過傳統的傳貸差保障靈活的現金流。
矽谷銀行不是普通的銀行,更像是銀行與風投公司的結合體,存貸差贏利模式來自普通的商業銀行,而股權通過上市與並購兌現,則來自於風險投資公司的贏利模式。當然,存貸差仍是重點,否則不叫銀行而應改稱矽谷股權投資基金。矽谷銀行80%收入來源於面向風險投資進入的創業公司存貸款業務,以及為那些精選的個人發放貸款。
沒有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就不可能誕生矽谷銀行,沒有靈活的利率,同樣不可能誕生矽谷銀行,兩者缺一不可。而中國目前的科技銀行,既不能與風投結合,也沒有市場的利率,只是扶持高科技企業願望下的産物,有科技銀行之名無科技銀行之實。
2007年,全國工商聯曾提案要求建立科技銀行,久提不遂。2009年以來,北京、天津、上海、武漢、成都、無錫等全國各地的商業銀行下設“科技支行”遍地開花。
國內“科技銀行”大致思路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在現有商業銀行內設立科技支行,給予一定優惠政策;二是在國家層面設立科技發展銀行,新設一家全國性政策性銀行;三是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利用地方政府信用設立獨立區域性科技銀行。
上述三種思路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要讓科技銀行發揮作用,地方的財政優惠政策只是很不重要的方面,重要的是發展當地的風險投資市場,給予科技銀行相對靈活的利率,以及允許投資股權的混業經營模式——沒有相對靈活的利率,科技企業的高風險不能轉化為銀行的高溢價;沒有股權投資,銀行不可能享受資本市場的溢價;沒有科技銀行與風投公司的合作,科技銀行兩個翅膀折了一個。任何金融改革,政策優惠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讓金融機構建立正確的定價機制,有企業、投資界、銀行三方認可、符合規則的贏利模式。目前國內的科技銀行,形神都不具備。
在2012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提案是,應允許部分銀行在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融資的同時,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部分股權、認股期權或與企業約定股權投資選擇權的安排,這一提案觸及到了部分核心。與筆者在調查過程中,各金融機構的呼籲、以及高科技企業的投資現實吻合。目前在專利質押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未能取得關鍵進展。
中國高科技初創企業解決融資困境,首先要大力發展風險投資,發展多層次證券市場,而後通過高科技銀行拾遺補漏。如果在利率、在股權投資上、在質押擔保方面無法取得突破,高科技銀行就是花瓶,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