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為人民而歌(20120523)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2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97ca20334c04f5ca1a1024725b2807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5月23日 19:38

    CCTV-新聞

    5月23日 19:38

    重播:

    CCTV-新聞

    5月24日 03:45

    CCTV-新聞

    5月24日 05:45

 

為人民而歌

電影表演藝術家 于藍

電影表演藝術家 田華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提起《小二黑結婚》、《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南泥灣》等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些有長久生命力的文藝作品大都誕生在六七十年前的延安,代表了新的文藝創作之風。而這股文藝新風的源泉,就是七十年前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做的一次重要講話。

  “人家説我們魯藝,演的不是自己熟悉的人”

  5月的延安,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70週年之際,記者來到這裡,追溯那段歷史,尋找當年的記憶。

  70年前,正值抗日戰爭進入艱難的相持階段,延安成為許多懷揣著抗日救亡志向的青年們嚮往的地方。在絡繹不絕奔赴延安的人群中,有大批來自敵佔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工作者。初來乍到,很多人不熟悉百姓的生活,不懂他們的語言,而當地老鄉對大城市搬來的藝術形式也很難適應。當時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做演員,今年已經90多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于藍,對於這點很有感觸:“老鄉看過沒有看過我們演的話劇啊,根本人家就沒有看過,所以人家説我們魯藝的人,説音樂系是哭爹叫媽,戲劇系是裝瘋賣傻,演的不是自己熟悉的人。”

  當時,胡一川、羅工柳等四位畫家深入到抗日根據地,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木刻作品,這些作品在群眾中大受歡迎,但是在培養我黨文藝幹部的魯藝卻受到了冷落,不給辦展覽。

  “到群眾中去,為人民大眾服務”

  為了解決延安文藝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中共中央決定在延安召開一次文藝座談會,邀請部分文藝界的人士參加。與會者收到的不是通知,而是請柬,請柬上的措辭非常懇切非常客氣:為著交換對於目前文藝運動各方面問題的意見起見,特定於5月2日下午1點30分在楊家嶺辦公廳樓下會議室召開座談會,敬希屆時出席為盼。毛澤東、凱豐。

  這兩位邀請人一位是中共中央主席,另一位是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42年5月2日到23日,延安文藝座談會在楊家嶺中共中央辦公廳召開。在20多天的時間裏,開了三次座談會,與會者暢所欲言,討論十分熱烈。5月23日,毛澤東做了總結性發言。毛澤東提出了文藝為什麼人服務和如何服務這兩個根本問題。指出:我們的文藝是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

  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以後,延安文藝工作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大批的文藝工作者打起揹包,深入基層,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間。一大批反映陜甘寧邊區革命鬥爭現實生活的文藝作品應運而生。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小説《小二黑結婚》等廣為流傳,歌劇《白毛女》常演不衰,秧歌劇《夫妻識字》、《兄妹開荒》等更是唱遍了延安。

  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至今還保留著一本50多年前出版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她説這是她一生中讀得最多的書,是對她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的作用最好的一本書。正是因為有著豐富的生活積累和長期在革命鬥爭一線的經歷,使她後來在《白毛女》和《黨的女兒》等電影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都有血有肉,令人過目不忘,成為革命題材電影中的人物經典。

  《講話》是中國新文藝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培養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70年過去了,時代變了,環境和條件也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到群眾中去,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思想精髓一直沒有變,始終引導著一批又一批優秀文藝文化作品的産生。

  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延續

  曾經創作過《天路》、《走進新時代》等歌曲的印青,談起生活與藝術的關係,他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藝術創作必須要把握時代的需求,貼近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

  印青説,你所要表達的情感,跟老百姓情感是一致的,如果這種情感能夠捕捉到的話,作品的生命力會更強。延安講話精神可能今後很多年都會成為我們文藝工作者的指導思想。

  不久前總政歌舞團的演員們在雲南邊防和西沙島礁為戰士演出,像這樣深入到最基層的演出,已經成為很多文藝團體的傳統,在為一線群眾服務的同時,文藝工作者自身收穫了很多。

  歌唱家閻維文表示,在為他們服務過程中,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去參加慰問的這些藝術工作者,得到了最大的實惠,真正了解了軍人,了解他們需要什麼,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奉獻精神和他們的狀態,如果沒有這些生活的話,舞臺上所表現的肯定不符合軍人的形象。

  實際上,從戰爭時期到和平建設時期,從文化單位和文藝團體堅持為一線服務,到近年來文化戰線持續開展的“三下鄉”,以及全國新聞媒體正在進行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等活動,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精神,始終一脈相承,貫穿其中,引導著文化工作者不斷思考為誰服務和如何服務的問題,回答好這個問題,文化事業才能繁榮發展,收穫豐碩的成果。

  印青還表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來以人為本,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要為了人民,文化發展成果要人民共享,其實也是在延續這個講話的精神,是對講話精神的發展和豐富,作為一個當代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這個使命。

熱詞:

  • 焦點訪談
  • 為人民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