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報告稱中國傳統師道尊嚴觀念影響師生互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0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青年報訊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一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研究報告稱,和美國的研究型大學相比,我國的985高校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與能力、提供創新性學習方面,表現不佳。“填鴨式教育”在我國高校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數據顯示,在“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和“生師互動”等方面,我國985高校均落後於美國研究型大學,存在較大的差距。

  該報告著重揭示兩個核心問題:在校大學生學習狀況如何;大學在支持和幫助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如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是這項名為“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調查”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她認為:“大學的資源投入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教育經驗,並由此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提升,顯然應該成為評價大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傳統的師道尊嚴

  觀念影響生師互動

  這項課題從全國23所本科院校中收集了兩萬多份調查樣本,其中包括清華大學等部分985高校。研究報告從“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生師互動、教育經驗的豐富程度、校園環境支持度“等5項可比指標上,對中國的985院校和美國研究型大學做了一番比較。

  能夠讓985高校感到欣慰的是,“校園環境支持度”與“教育經驗豐富程度”指標,在這兩方面,“中美研究型大學無實質性差異”。

  但在“生師互動”、“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指標上,985院校明顯落後於美國研究型大學。

  國內外已有的大量研究證明:師生之間以多種方式進行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影響。但報告認為,生師互動是清華乃至中國教育的一塊短板。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使教師成為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功利的“科研優先於教學”的取向使得教師疏于與學生,特別是本科生的溝通和互動。

  調查數據顯示,在生師互動方面,有四分之三的中國學生從未“和任課老師討論分數和作業”(美國同類院校約7%);有一半的學生從未“與老師討論自己的職業計劃和想法”(美國同類院校約21%);有35.6%的學生“學習表現”從未“得到老師及時的反饋”(美國同類院校約7%)。

  課題組分析認為:中國學生更少和任課老師討論分數可能源於中美文化的差異,“中國學生認為打分是老師的權力,學生和老師討論分數有可能被認為是挑戰教師權威;而美國學生更多把老師打分看成是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可以理直氣壯地和老師討論分數”。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是教師職業的基本屬性,關注學生的職業規劃與發展,是大學教師職業的特殊屬性。“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大學競爭加劇、大學生數量激增、就業壓力明顯的情況下,中國的研究型大學如此普遍地出現教師不及時給學生學習反饋、不關注學生職業發展的現象,確實應該引起學校的高度關注。”

  不過,課題組人員提醒説,不能簡單地將以上現象歸結為教師的失職,“其實,研究型大學的教師也面臨來自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多重挑戰,要以個人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對無限擴大的職業期待和壓力”。

  有意思的是,和美國研究型大學相比,在中國的985院校中,有更多的學生“參與老師課題研究”。課題組推測原因如下:在注重科研的985高校中,一些教師由於承擔科研課題較多,而研究生數量不足,使大學生、特別是獲得保研資格的高年級優秀大學生得以提前參加老師的科研課題。

  中國的大學生向來被認為“不善於提問”,民眾的這一印象在此次調研中也得到了證實。985院校學生“合作學習”比“主動學習”做得要好;課下表現優於課上的表現。但他們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水平卻遠低於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學生們,尤其在“課堂提問或參與討論”、“課堂上做口頭報告”兩個題項上的得分差異非常突出。

  調查數據表明,985院校在“課上提問或參與討論”題項上,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從未”(美國同類院校只有3%),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選擇“經常”或“很經常”(美國同類院校約63%);在“課堂上做口頭報告” 題項上,有38.1%的學生選擇“從未”(美國同類院校約12%),只有約8%的學生選擇“經常”或“很經常”(美國同類院校約43%)。

  在中國的教育中,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導者,不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狀,“不會提問”還會繼續成為中國大學生的短板。

  “不會提問”的中國大學生們似乎比美國學生更加勤奮,他們在“閱讀及寫作量”、“學習時間投入”等方面的得分,要高於美國同類院校學生。

  “輔導員制度”讓清華

  有更良好的學業支持環境

  和其他985高校相比,清華大學的情況稍好,但也並不樂觀。課題組在清華的本科生中回收了889份有效問卷。結果表明,這所中國頂尖大學在“學業挑戰度”和“生師互動水平”上不如美國研究型大學,而“校園環境支持度”則明顯好于後者。

  清華大學更善於“支持學生應對人際、情感問題”、“組織各類活動,幫助學生融入大學生活”。課題組認為,極富清華特色的“輔導員制度”可能是支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清華本科生輔導員由富有責任心、管理能力強、善於同本科學生溝通的清華在讀研究生擔任。課題組將清華數據與參與調研的其他幾所985院校相比較發現,在與任課教師的交流上,他們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但清華學生和輔導員/班主任的關係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清華在“院校為學生學業提供支持與幫助”上,表現不如美國同類大學,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差距更大。

  “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最應該為學生提供的是學業支持。低年級學生正經歷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轉變,這種角色轉換有可能帶來學業上的焦慮和無所適從,甚至産生挫敗感。”報告認為,美國的一流大學均設有完善的學習輔導機構,專門為學業上遇到問題的學生提供輔導和幫助。

  創造一個讓傑出人才更容易

  “冒出來”的好環境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建議:對很多院校來説,短期內很難做到經費與生源的根本性改變,更有效的策略可能是,立足學校現實,清晰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改變教育教學實踐,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

  對此,清華大學的幾個院係已有較成功的實踐。課題組在調研幾個實施本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院係後,發現它們在課程認知目標、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生師互動等方面都明顯優於清華的平均水平。譬如,清華的工業工程系非常強調課程對學生的學業挑戰,特別是在高年級,教師通過強化“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刺激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係的課程還十分注重基於項目的學習,要求學生以團體合作的方式完成具有不確定性的任務, 訓練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應用到實踐中。此外,課題組發現,清華經管學院的課程設計也十分強調“學生合作完成項目”。

  報告指出,這兩個院係的學生在“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與他人有效合作”三項上的得分顯著超過了清華學生的平均水平。而這三項能力已被研究證實,是大學畢業生實現創新所必需具備的重要能力和素質。

  儘管,清華和美國同類大學在師生互動水平上差距非常明顯,但令人高興的是,清華經管學院已邁出了追趕的步伐。該院學生在師生互動上的得分也明顯高出學校的平均水平。那裏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任課老師討論自己的職業計劃、人生觀、價值,和任課老師一起參與課程以外的工作(比如社團活動、迎新等)”。

  課題組從清華大學的院係調研中獲得的啟示是:院係的積極探索和首創精神是大學改革的活力所在。院係應當成為改革的龍頭,不斷創造和形成經驗。

  史靜寰説,大學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塑造”傑出人才,而是創造一個使得傑出人才比較容易“冒出來”的好環境,是對具有不同發展潛質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刺激、支持與幫助。“好的大學教育應該成為傑出人才成長的沃土,發展的助推器。”她説。本報記者 李斌

熱詞:

  • 師生互動
  • 創新性學習
  • 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