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近半數受訪者稱看不懂中央部委所公開財政預算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青年報訊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施正文教授指出,缺乏經濟分類是當前預算公開中的重要問題。經濟分類更能反映出錢具體花在了什麼地方。比如,一個項目功能分類説是用於教育,經濟分類則要解釋在教育這個大的範圍裏,工資、住房、車款各用了多少,這些指向的是錢的具體去向。

  日前,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多家中央部委紛紛向社會公開了2012年的部門預算。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進部門預算公開的第3年。相比前兩年,有人認為今年的預算公開時間更早,公開內容更加細化。但也有人覺得,今年預算公開的數據依然籠統,各部門仍需加大預算公開的力度。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1200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3%的受訪者表示關注中央部委預算公開的相關情況。

  部委預算要以公眾能看得清、看得懂的形式公開

  北京市某外企白領裴玉發現,最近媒體上有很多關於預算公開的報道,她覺得,“中央部委公開財政預算是好事,至少説明中央有這方面的決心”。

  在廣州市某高校職工石雷看來,雖然部委公開預算的行為值得肯定,但是預算公開中仍然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老百姓看不太懂。

  前幾天,他在網上查看了好幾遍幾個部委的2012年財政預算,“許多內容太籠統了,比如很多科目中都有一項增幅很大的‘其他支出',説明中解釋將會有具體安排,等落實之後再列入具體科目。很明顯,這樣的解釋沒有説服力,既然有了具體用途就應該列入相關科目,怎麼能以後再説?”

  調查顯示,對於中央部委公開財政預算,82.8%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其中68.9%的人“非常支持”。

  但同時,有46.2%的人表示看不懂中央部委公開的財政預算,38.0%的人表示“只能看懂一小部分”,6.1%的人表示“大部分能看懂”,僅有3.9%的人表示“完全能看懂”。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鄧淑蓮指出,今年的部委預算公開的閃光點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預算公開的部門基本介紹比較詳細,很多部門説明了預算範圍包括哪些單位;功能分類比較規範,很多部門公佈到了類、款級別,有些科目公佈到了款或項;部門預算表格增加到了5張,格式也更加統一。

  湖南省預防腐敗研究基地研究員、湘西自治州委黨校教授鄧聯繁則認為,部委預算逐步走向公開固然值得肯定,但要真正達到預算公開的初衷,部委預算就不僅要公開,而且要以公眾能看得清、看得懂的形式公開。

  他指出,花在官員身上的“三公”經費,與花在老百姓身上的民生開支,都是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預算中相應的內容應該清晰、明確。

  老百姓最關心預算公開中的哪些內容?調查顯示,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三公”支出(83.8%)、部門人均支出(47.4%)、職工住房支出(41.6%)。其他還有:特定事項支出(36.7%)、部門總支出(35.1%)等。

  當前財政預算公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公開得還不夠詳細

  當前的部委預算公開中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數字過於籠統”排在第一位(72.5%),“沒有回應老百姓的質疑”(71.5%)排在第二位,“只有數字,沒有相應解釋”排在第三位(59.8%)。

  其他問題依次是:不夠細化(57.5%);沒有一目了然的圖表(45.8%);財會術語難懂(44.5%);公佈位置不夠醒目,老百姓很難找到(40.8%);缺少與以前數據的對比(37.2%);只公佈總數,沒有平均數(31.2%)等。

  鄧淑蓮認為,目前的預算公開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部委公開預算的渠道太分散,各個部門都用自己的網站分別公佈,老百姓需要登陸不同部門的網站查詢,不符合便利性原則;其次,公開的預算中往往缺乏要點,對於主要花錢的地方沒有明確説明;第三,功能分類不夠詳細,沒有分類到項目,也沒有標明每個項目佔用多少資金。

  “缺乏經濟分類是當前預算公開中的重要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財稅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施正文教授指出,經濟分類更能反映出錢具體花在了什麼地方。比如,一個項目功能分類説是用於教育,經濟分類則要解釋在教育這個大的範圍裏,工資、住房、車款各用了多少,這些指向的是錢的具體去向。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張光認為,當前財政預算公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公開得還不夠詳細。他表示,如果在2016年之前能完成預算全本的公開,就會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暗箱操作的情況。

  “如果預算公開得夠詳細,很少存在老百姓看不懂的情況。” 鄧淑蓮指出,當政府預算公開做得很規範,社會上就會有相關的討論出現,財政專家也會站出來作解釋。這時候,老百姓就會知道面對預算公開應該問什麼、向誰問、如何找資料。而當老百姓會看、會問了,預算公開將會被進一步推進到更高的水平。

  未來部委公開預算應具備哪些特點?調查中,獲選率最高的前三項分別是:“通俗易懂”(74.6%)、“足夠公開”(70.2%)、“詳細”(67.4%)。其他依次是:“直接”(46.8%)、“能耐心解釋”(46.7%)、“簡明”(40.5%)等。

  預算公開要想制度化,首先要強化預算法治化程度

  鄧淑蓮表示,財政預算是否足夠公開是衡量政府透明度高低的重要指標,而當前老百姓對政府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自身不透明。此外,從全球角度來講,預算公開是一個大趨勢,公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與政府國際形象挂鉤!

  “立法嚴重滯後和部門決心不大,是中央財政預算公開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鄧聯繁指出,預算公開是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利益分配的規範、利益格局的調整、部門權力的約束,阻力非常大。部門決心直接關係到預算公開的程度與水平。

  他認為,預算公開真正走向制度化,必須做出以下三方面的改革:首先要強化預算法治化程度,修改完善1994年出臺的《預算法》,改變預算公開立法嚴重滯後的局面;其次要切實保障公眾對於預算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特別是要暢通公眾參與預算公開全過程的渠道;最後要加強對預算公開中相關問題的監督與問責,增強部委預算公開的壓力與動力。

  “真正的預算公開應該由國務院制定預算公開的條例或者辦法,來規定預算公開中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施正文説,老百姓如何獲得預算公開的資料、發現問題後向誰提出、相關部門誰來回復、何時回復、老百姓不滿意回復時如何處理等問題,都應該由法律法規加以規定。預算公開只有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監督,才會真正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

  調查中,94.5%的受訪者支持部委預算公開成為強制性規定,92.4%的人期待,國家制定部委預算公開的標準格式並強制推行。(實習生 邢赫男 本報記者 向楠)

熱詞:

  • 財政改革
  • 中央各部委
  • 財政預算
  • 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