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走基層在崗位上 王雲鵬:青春“揮灑”鸚哥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5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da78e2c69e040fd950147abc15c910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學生王雲鵬在海南鸚哥嶺原始熱帶雨林保護生態,幫助當地原住民致富(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海南省中南部山區,有一個叫做鸚哥嶺的地方,這裡保存著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連片原始熱帶雨林。從2007年開始,來自祖國各地的20多名大學生陸續來到鸚哥嶺,遠離親人,遠離繁華,保護生態,展開科研,幫助當地原住民致富,把青春揮灑在了這片珍貴的原始熱帶雨林中。今天的走基層在崗位上,我們來認識其中一位很內向,卻要專門與保護區周邊村民打交道的大學生——王雲鵬。

  鸚哥嶺山深林茂,距離核心保護區最近的一個村莊,叫做道銀村。村裏的16戶人家,家家都是開門就見山,處處聞啼鳥。而王雲鵬在這兒主要做的一個項目,跟養豬有關。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就地取材,在豬圈裏面放了50厘米厚的本地的一些樹葉,還有雜草,甘草,放了這些草之後能夠讓豬住得更舒服,更舒適。

  今年32歲的黎族小夥子王雲鵬,是海南本地人,大學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2007年,他在畢業兩年後,來到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因為擁有語言優勢,王雲鵬主要負責鸚哥嶺的生態社區建設,保護區周邊的103個自然村,他全都跑遍了。讓豬住得更舒適,就是他一直努力在道銀村推廣的一個叫做“軟床豬圈”的致富項目。不過,一開始進展並不順利。

  道銀村村民 符金海:他們第一次來我們根本看不慣,你們是大學生來這裡幹什麼,覺得來這裡,他們來這裡搞豬圈,搞這個有什麼用,我們不搞這個圈照樣都有豬肉吃。

  “不搞這個圈照樣有豬肉吃”,這是道銀村很多村民最初在面對王雲鵬勸説時的真實想法。村裏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裏,要吃肉,就上山打獵、下河撈魚;要吃菜就進山挖野菜;要用錢,就賣山貨,或者直接毀林開荒種橡膠。

  道銀村村民 符金元:過去就是因為我們生活條件比較差,吃飯也是靠砍山,種山蘭稻,今年砍這裡,明年砍那邊,就這麼毀壞了好多森林。

  王雲鵬告訴我們,其實,家住美麗的自然保護區中,有時候只是聽起來很美。除了只能靠山吃山,當時道銀村還沒電、沒自來水,交通閉塞。從白沙縣城到這兒,土路水路加起來至少要走兩個多小時;村裏沒有廁所,男女老少都到周邊林子裏隱蔽點兒的地方“方便”;村民養的雞、鴨、豬,很多都是滿村跑著散養,哪怕有圍欄的,也很簡陋。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原來他們村裏面這個豬圈,他們都是拿竹子架起來的,豬排糞便都是流走的,並且會造成下雨的時候豬糞便就會沿著水流到下面的河流,造成污染。

  要保護好鸚哥嶺,就必須先從幫村民們改變生活現狀做起。而五年前剛進山時,王雲鵬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其實是需要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當時我是負責(推廣)軟床豬圈的,這邊旱廁是由村長帶著村民還有我們另外同事來開展,當時我們村長也是覺得我這個人好像比較少説話,可能很難打交道,我那天看他們喝的時候,山蘭糯米酒我説我也想嘗一下,他説你是做豬圈那邊的,這個酒只能夠是我們(做)廁所這邊的。

  雖然被小小地傷了一回心,但看著很溫和的王雲鵬,其實挺執著。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因為要開展工作,你肯定要逼著自己要去跟村民能去進行溝通,打交道。

  道銀村的16戶人家,共有大人小孩近90位村民。現在,大家住著縣裏資助建設的鐵皮房,靠太陽能發電,喝著引來的山泉水,樹上綁著垃圾筐,門前挂著環保提示語,村裏還建起了八個公共廁所,這些都是王雲鵬和同事們花費了幾年的時間一點一點做到的。

  道銀村村民 符金海:搞廁所有什麼用,我們也是先看,做一下看能不能成功,之後慢慢接受了。

  不過,相比起廁所項目,王雲鵬的軟床豬圈,卻推廣得比較費勁兒,主要原因是村民們覺得豬飼料不夠,而且如果豬養得少,就堆不了多少肥,優點體現不出來。於是,王雲鵬試著帶大家在已有的橡膠林下套種飼草,同時還推廣稻田養鴨項目。

  道銀村村民 符金元:搞豬圈,田間養鴨這方面,以前沒有這樣的搞法,整天用人去搞稻草。現在把那個鴨一畝田放十來只,不用放太多,放太多了去吃蟲,沒有了就懶得找了,放少了,它轉來轉去,在田裏全部幫我們除草了,很好的。

  現在,道銀村的16戶人家中,已經有三分之一建起了軟床豬圈。而王雲鵬又盯上了另一個項目。

  本台記者 毛鑫:這個就是大學生在道銀村最近正在推廣的一種環保磚,它的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村民自己就可以用當地的材料來製作,既簡便又省錢。

  五年前,王雲鵬他們剛來道銀村時,村民住的全是茅草頂、土泥墻的簡陋房屋,不但用茅草需要進山放火燒,幾年就得換一回,而且泥墻也不牢固。雖然不久後政府出錢給大夥換成了鐵皮屋頂,不用再進山燒草了,但要用磚來砌墻蓋房,村民誰都沒敢想,因為太費事、太費錢。

  道銀村村民 符金誠:買磚的話,車費很貴,你用摩托車,一部車只能拉20個,你給人家的工錢是30塊錢一部車,你如果要蓋一個房子的話要花多少錢,起碼20萬才能搞。

  村民符金誠打算明年蓋新房娶媳婦,但算了算賬,發現光出山買磚的運費對他來説都是天價。而最近,王雲鵬就和同事們給村裏引進了一台從國外進口的設備,手把手地給大夥兒教一種制磚新工藝。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它一般用本地的隨地可取的黃土,它用了45%,要再到河溝裏面拿本地的沙,沙(它)也是45%,用了10%的水泥,不需要通過高溫的燒煉,直接壓的時候曬乾再泡水的時候就會形成,這樣減少了從外面運來的材料,所以比較環保

  王雲鵬説,這種磚不用燒制,既環保又結實,他還專門拿起一塊試給我們看。

  衝著對王雲鵬的信任,符金誠第一個站出來,打算做一萬多塊磚,現在已經完成了十分之一。

  現在的王雲鵬,已經從一個不愛講話的內向男生,變成了深受道銀村村民喜歡的黎族漢子。在道銀村的聚餐聯歡晚會上,他還當仁不讓,擔任主持人。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王雲鵬:開始的時候,我們過來的時候,他們都叫“蒙”(黎語音),本地的意思就是領導,(現在)大家都混熟了,現在他們也不再會叫我“蒙”了,而是把我稱為“哥儂”,就是兄弟的意思,通過這五年,從一個“蒙”變成一個“哥儂”,所以説他們會經常開玩笑説,你就除了戶口沒有辦到我們道銀來,你就是我們道銀的半個村民了。

  上期節目:

  [視頻]走基層在崗位上:鸚哥嶺有群大學生

  編輯:陳倩

熱詞:

  • 走基層
  • 王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