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務實對話 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0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0日,美中關係協會副會長、中美乒乓外交的見證人白麗娟在紐約回顧40年前美中建交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5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將就進一步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推進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建設,深化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經濟重大問題的溝通與協調,促進經貿等廣泛領域的務實合作,加強國際和地區問題溝通等議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美中關係的要點是什麼?如何進一步推動雙方的互利合作?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美國知名學者。

  “非常切實的合作關係”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的美中關係可以説是“非常切實的合作關係”,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2011年8月拜登副總統訪華、2012年2月習近平副主席訪美有力地推動了美中關係的發展。他認為,儘管兩國政府內部都存在對對方的一些猜疑,但兩國領導層仍在許多重要問題上保持了務實的合作關係。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對本報記者説,中美關係中一直既有合作,也有競爭,這一點在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當兩國關係産生摩擦時,競爭因素似乎在增長,挑戰著兩國關係的合作方面,但兩國政府都認識到雙方應當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努力合作。”她認為兩國關係中存在的相互猜疑由來已久,且在某些領域還在增長,需要加以“小心管理”,以防破壞兩國關係中的積極面。

  在談到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時,包道格認為這是解決美中關係中一些重要問題很好的機制,使美中雙方來自各個領域的對話者進行溝通磋商。他特別提到,在經濟對話框架下,中方正在努力解決困擾美國在華企業的一些問題;在戰略對話框架下,人們則不應對一些問題的解決期待值過高,因為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葛來儀指出,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已經成為一個包含各種對話的總體框架,美中關係呈現機制化的趨勢,“這非常重要”。她認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新設立的亞太事務磋商機制,“美中雙方通過這個機制來消除一些誤解和猜疑,從而推進雙方在亞太地區的切實合作”。她還提到,對美中關係來説,雙方高層領導人在下達指令給政府機構之前建立彼此間的對話與理解非常重要。對於中美戰略安全對話機制,葛來儀認為,美中兩軍之間“存在深深的互不信任”, 兩軍關係難以向前推進,因此在此機制下雙方軍隊與政府官員進行交流磋商是“有希望的做法”,以期在包括海上安全和網絡安全等議題上取得進展。

  對於一段時間以來媒體熱議的美國“轉向”(pivot)亞太的戰略,包道格指出奧巴馬政府事實上已經不再使用“轉向”這個詞,因為擔心這個詞過分誇大了美國政策的調整,並令中國關切美國的意圖。他認為美中不會在亞洲陷入“新冷戰”,因為兩國領導層均理解底線何在。

  葛來儀指出,“pivot”一詞意味著從一個方向突然轉向另一個方向,美方使用此詞讓中國擔憂美國實行遏制政策,並增加了亞太各國對美中戰略競爭加劇的焦慮。但她認為,美國的確在進行“戰略再平衡”,“重新平衡我們的軍力、資源、注意力和精力”;美方希望其亞太盟友放心,美國即使削減國防預算,也將保持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能力。葛來儀錶示,美國重視亞太地區的根本驅動力是亞太經濟的迅猛增長,同時也是對區內一些國家呼籲美國更多參與亞太、平衡中國影響力的回應,但這並不等同於遏制中國或戰略包圍中國。她認為,美國希望與中國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與合作,但“某種程度上的戰略競爭不可避免”,雙方必須小心。

  葛來儀近日曾撰文指出,“美國歡迎中國崛起的聲音必須配合以行動,以防止北京放棄和平發展戰略,與美國進行零和對抗”。她表示,美國政府應在中國關切的一些問題上更加明確地表達立場,説清楚其政策是什麼、不是什麼,而非含糊其辭,引起誤讀和猜疑。葛來儀以菲律賓為例,指出菲律賓認為美國支持菲律賓在南海的聲索,但“這並非奧巴馬政府的政策”,美方應明確其相關政策。她又以緬甸為例説,美方應向中方説明美緬發展關係並非對抗或戰略包圍中國,應尋求與中方在緬甸進行合作,避免中方對美方政策的誤讀。

  中美應避免陷入“零和思維”

  美國亨利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中國問題專家容安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在保持區域以及全球的和平與穩定方面,美中之間有很多共同的戰略目標,共同點遠超過分歧和差異。

  進入2012年,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東移,“重返亞太”的趨勢進一步突出。“原則上,美中兩國都致力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然而,容安瀾擔心,“由於不同的觀點立場,以及雙方的戰略猜疑,有時會阻礙我們將承諾變成行動。”

  容安瀾説,美中兩國都明白,在戰略安全方面,兩國間的合作大於分歧。“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例如台灣、南海問題,兩國高層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我期盼,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政府能夠尋求解決辦法、找到共識,確保合作大於競爭。相信在很大程度上,美中能夠合作來解決或管理我們共同面對的很多問題。”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項目副主任傅瑞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作為一個重要機制,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使得北京和華盛頓能共同探討關乎雙方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雙邊問題。她説,對於影響美中關係的許多安全問題,美中雙方有望達成雙邊承諾,以維護全球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美中雙邊關係將繼續受到眾多的安全挑戰的衝擊,特別來自亞太地區。美中雙方應該在這些問題上設置一些基本的準則,包括如何促進交流等。”

  關於一些具體議題,傅瑞珍稱,美中雙方應該為朝鮮準備進行的第三次核試驗做準備。“另外,各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和緊張局勢不會被輕易化解,因此南海爭端不會直接影響美中正常的雙邊關係。但是,美國仍然會主張開放南海自由航行,以及和平解決糾紛;同時美國會採取措施,以減輕美國海軍和中國之間産生直接對抗的可能性。”

  傅瑞珍認為,美中合作的關鍵是提高互信,美中能夠通過合作來減少國際以及地區爭端。“兩國應該抓住每一個維持和平、減少衝突的機會,並與其他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盡可能的合作。美中兩國都應該避免陷入‘零和思維’,因為這是危險且代價高昂的。”

  中美經貿關係被過度政治化

  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年,中美經貿關係能否免受美國大選等政治因素干擾,穩定向前發展,為各界所關注。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伊肯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美中經貿關係被過度政治化表示擔憂。他説,美國將國內的問題歸咎於外國,在大選年是司空見慣的。今年對美中經貿關係發展尤其是個考驗,因為對於美國經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促進企業投資和增加就業、加快經濟復蘇步伐、削減聯邦政府債務和預算赤字等,美國國會和政府都沒能拿出具體有效的解決辦法,政客們可能轉而把中國當做“替罪羊”。如果政客們的強硬表態轉化成美國單方面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那麼美中雙邊經貿關係肯定會受到損害。

  美國政治人物為了選舉的需要“拿中國説事”,是意料之中的。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初選中,人們已經看到這種表現。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創始人和所長克萊德普列斯多維茲對本報記者表示,相信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政治有足夠的智慧,不會把美國政客在大選中的言辭太當回事。

  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建交以來,中美兩國經貿合作迅猛發展,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利益,絕大多數了解中美經貿關係實際情況的美國人、包括美工商界人士對此是很清楚的。但是,一些美國人看不到這一點,懷疑自由貿易的好處。政客借機操弄,將美國描繪成中國“詭詐”貿易政策的犧牲品,列舉中國的數項“罪狀”,包括貨幣操縱、傾銷、補貼、盜竊知識産權、強制技術轉移、歧視性自主創新政策、限制稀土出口等,稱這些妨礙了美國對中國投資和出口,影響了美國製造業和創造就業。

  今年以來,奧巴馬政府成立新的貿易執法機構,矛頭直指中國。奧巴馬高調宣佈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政策,還通過修訂國內關稅法來掃清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法律障礙。美國政府一系列強硬姿態和舉措,在伊肯森看來,是具有挑釁性的,可能把美中雙方推向貿易戰。伊肯森説,美中兩國的企業、政府和人民必須認識到,貿易不是“零和遊戲”。美中兩國人民越早認識到兩國經貿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徵,以及兩國企業在全球産業鏈中的緊密聯絡與合作,那麼,美中經貿關係目前這種緊張趨勢得到逆轉的機會就越大。

  美國經濟分析與諮詢機構“環球透視”高級經濟學家格雷戈裏達科表示,在總統和議會選舉年,從白宮到國會都在竭力打造公眾利益捍衛者的形象,不管這種所謂對美國利益的威脅是地緣政治方面的,還是經濟方面的;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想象中的。他説,在美國存在一種廣泛的誤解,認為美中貿易是單向的中國向美國出口廉價商品,其實不然。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美中之間經貿關係也快速發展。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進口商品來源地,同時,中國正在成為美國一個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重新評估貿易救濟實施條件

  對於中美貿易不平衡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困難和摩擦,中方強調,這是在兩國互利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過程中發生的,應該在合作過程中以合作方式逐步解決。中方主張,合作比對抗好,並提出了雙方加強在經貿、投資、金融和其他領域全方位互利共贏務實合作的一攬子建議。

  伊肯森説,人們應該預料到,當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的企業進行商業往來,而且交易越來越頻繁、金額越來越大的時候,貿易糾紛也會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美中經貿關係要受困于貿易摩擦和糾紛。誠然,大部分貿易、投資和商業往來並沒有導致什麼問題或者産生摩擦,但是,美中的正常商務往來並沒有吸引媒體和好煽動民心的政客們的關注。一些媒體和政客們更喜歡將美中經貿關係描繪成充滿矛盾和摩擦。他表示,阻礙美中更好地合作的因素包括,媒體和政客將美中經貿關係政治化;在美國或中國貿易保護主義與歧視性政策的重新反彈;一國或者兩國國內經濟形勢的惡化,這可能加劇雙方的互不信任、誤解和“零和遊戲”的思維。

  伊肯森表示,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已經在WTO對中國提起13項訴訟,而中國僅提出6項訴訟。美國採取貿易救濟措施限制中國産品進口達110多項,而中國僅有20項此類措施針對美國。他説,反傾銷、反補貼和特保關稅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形式。前兩種措施被美國濫用了。他認為,應該對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條件進行重新評估。

  伊肯森建議,美國政府立即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從而在反傾銷調查中給予中國公平對待。根據中國加入WTO的協議,美國必須在2016年12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其等到那時候,不如現在就採取行動。他説,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美國企業不會造成任何損害,相反會減少因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給中美兩國企業經營帶來的不確定性。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可能換取中國政府在攸關美方利益的問題上做出政策調整,比如,知識産權保護,更大的政策透明度,以及修訂或放棄引發爭議的自主創新政策,等等。

  雙方需要坦率、務實的對話

  普列斯多維茲指出,美中雙方有極大的合作空間。他認為,影響雙方合作的最主要障礙是美國和中國在經濟指導思想方面的差異。美國傾向於採取自由市場主義,而中國傾向於追求一種政府扮演更大角色的戰略性産業發展。兩國必須找到方式來協調這種差異。他説,為了減少貿易摩擦,美國應該停止談論所謂的“非公平”貿易做法。我們需要有一個坦率、務實的對話。美方應該明白地告訴中國,美國並不反對中國的産業和貿易政策,但是,當這些政策對美國産業造成負面影響的時候,美國政府將不得不採取一些反制措施。美中兩國必須採取一些務實行動,確保雙方都能減少因市場扭曲和非對稱市場開發給雙方經貿帶來的困難和摩擦。

  當今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世界經濟版圖正處於大調整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美國和中國經濟合作不但有利於兩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更加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復蘇。“攜手共進,美中合作將為雙方經濟發展和全球人民福祉帶來巨大的機會。”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穆塔肯特説。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表示,中美兩國經貿關係在過去30年取得了重大進展,而這些成績主要歸功於政府、商業團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互相理解與合作。對於未來的兩國經貿關係的深化和分歧的化解,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完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主旨在於構建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這種共贏關係將建立在一個動態的平衡體系中。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兩國在意識形態、政治體制、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經濟週期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因素往往會給兩國的經濟關繫帶來各種摩擦和矛盾。儘管雙方在經貿領域目前還存在少數分歧,但中美兩國在經濟利益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在重大國際經濟問題上也沒有完全對立的基本立場。例如,兩國都倡導以市場經濟的規律來主導資源配置,提倡自由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儘管美中之間的貿易失衡仍然存在,但中國對外收支經常性項目的總順差和美國經常性項目的總逆差在過去幾年已經大幅度減少,目前分別為各自國內生産總值的3%左右,處於正常區間。這本身也證明,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美中之間的雙邊貿易失衡並不是中美兩國能決定的,更不是單方面所能決定的。”洪平凡説。

熱詞:

  • 中美乒乓外交
  • 中美兩國
  • 國際和平
  • 中美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