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經濟增長協調性增強 PMI數據現反差引發關注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0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4月1日發佈,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3.1%,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4個月回升,並創下自2011年1月以來15個月的新高。

  3月PMI數據中,以新訂單指數上升最為明顯,升幅達到4.1個百分點,反映出生産經營活動加快,製造業經濟整體表現穩中趨升。分行業看,煙草製品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13個行業達到50%以上;專用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等8個行業低於50%。分區域來看,東、中、西部高於50%;東北部地區位於50%。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微型企業均高於50%,其中大型企業最高,為54.2%;中型企業最低,為50.5%。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PMI數據表明經濟增長協調性顯著增強。他認為,如果能保持當前PMI的水平,全年經濟增長8%以上是沒問題的。

  而同一天公佈的3月份匯豐中國PMI的終值卻終止了此前連續3個月升勢,較2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至48.3%,並創下3年來第二大降幅。按照匯豐數據,這已經是該數據連續5個月低於50%的枯榮線,今年整個一季度的指數平均值則為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

  此次兩個PMI數據出現相左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爭論。

  兩個PMI出現差異的原因何在?

  “二者之間走勢差異形成主要原因在於調查樣本以及季節調整技術有所區別。”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蔡艷菲指出,雙方在樣本數量上就有很大不同,官方數據涵蓋的樣本數量更多,大約有800家企業,而匯豐只有400家。同時,官方PMI樣本更多涵蓋了經濟中重要的國有部門和大型企業,而匯豐的樣本數據主要來自於中小企業。

  分析人士指出,季節調整因素也是雙方數據相左的一個原因。

  “官方PMI數據未能將季節性因素完全剔除。” 屈宏斌認為。

  據他介紹,在2005至2011年間,每年春節過後的3月官方PMI都會出現平均約3.2個百分點的反彈。今年的反彈幅度為2.1個百分點,實際上低於官方PMI數據系列的歷史平均水平,顯示增長動力相對疲弱。而匯豐PMI在同一期間的平均變化則僅為0.36個百分點,季節調整在技術方面可能相對成熟。

  經濟增長前景究竟如何?

  哪個數據更具參考性?是樂觀的官方PMI還是更趨悲觀的匯豐PMI?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樣本的差異,兩個PMI數據各有所側重。而要科學判斷中國經濟的增長環境和前景,還需將幾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3月官方PMI數據中,進口指數和新出口訂單穩中有升。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9%,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從區域來看,東、中、西部高於50%;東北部低於50%。從企業規模看,大型和小微型企業高於50%;中型企業低於50%。進口指數為51.5%,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長更加協調。蔡進認為,從目前PMI情況看,美國、歐盟主要國家以及日本的經濟依然處於復蘇之中,經濟情況比想象中的要好,出口情況或沒有外界擔憂的那麼糟。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購進價格指數報55.9%,較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個月走升,達到去年10月份以來最高。

  蔡進表示,相較近兩年來最高的73.5%,當前購進價格指數並不算太高,不過,連續走升表明通脹壓力正在逐步積蓄,當前仍要警惕通脹壓力反彈。

  而屈宏斌稱,匯豐PMI的終值顯示受新出口訂單持續疲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延續了放緩的趨勢。

  蔡艷菲認為,匯豐PMI繼續回落,更多可以表明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而要判斷整體經濟形勢,最好還是綜合兩個PMI數據以及其他經濟指標進行分析。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我國出口、投資、消費增速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工業增長率也下降1個多百分點;PPI同比漲幅0.4%。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呈現雙降態勢。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經濟轉型導致多類因素變化,PMI指數與經濟走勢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3月PMI回升季節性因素比較明顯,未來經濟增長或仍呈回落態勢。

  (綜合本報記者杜海濤和新華社記者報道)

熱詞:

  • PMI
  • 經濟增長
  • 協調性
  • 數據
  • 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