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城市群發展迅速增至23個 功能定位日益清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成都風光

  對於“城市群”概念,國人並不陌生。而我國總共有多少“城市圈”?卻未必人人皆知,並且可能有多種答案。

  “十大城市群”。5年前的2007年,國家發改委相關研究員在媒體撰文指出,“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並預測若干年後,“中國五城市群可能進全球十強”。

  “23個城市群”。5年後的今天,一份《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發佈)指出,目前中國正在形成23個城市群,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於國際公認的6大世界級城市群。

  從“十大”到“23個”,只用了5年時間。近年來我國“城市群”正呈現出迅速發展態勢。

  從“十大”到“23個”

  2007年是“十一五”第二年,當時預想中的“十大城市群”,具體為“未來我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

  彼時,對“城市群”定性為: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絡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2012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報告》中提到的“23個”城市群中,15個為達標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海峽西岸、長株潭、武漢、成渝、環鄱陽湖、中原、哈大長、江淮、關中、天山北坡城市群。8個為非達標城市群:南北欽防、晉中、銀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蘭白西、黔中和滇中城市群。

  《報告》還給出了對“城市群”達標與否的標準:“城市群內都市圈或大城市數量不少於3個,至少有1個特大或超大城市為核心”、“人口規模不低於2000萬人”、“城市化水平大於50%,非農産業産值比率超過70%”、“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經濟密度大於500萬元人民幣/平方公里”等標準。

  西部也成“城市群”重鎮

  從知名度和影響力來看,諸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老大哥”最為人熟知。而環鄱陽湖、中原、江淮、長株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則于近年漸多受到關注。呼包鄂、南北欽防、銀川平原等西部或邊疆地區城市群也日益走進人們視野。

  從地域來看,2007年的“十大”中,絕大多數位居東部。而2012年的“23個”中,東部只有6個,低於中部的7個,更低於西部的10個南北欽防、關中、天山北坡、蘭白西、滇中、黔中、呼包鄂、銀川平原、酒嘉玉城市群等。

  從經濟總量、發展階段及未來趨勢看,西部城市群發展遠落後於東部。東部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被認為將長期“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城市群”功能日漸清晰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十二五”規劃則強調,“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産業佈局”。

  《報告》中明確梳理出各城市群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如環鄱陽湖城市群,建成國家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的生態型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國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海峽西岸城市群,則為國家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海岸型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是中國面向中亞五國合作的陸橋型等。

  此外,《報告》提出,經過10-20年建設,中國要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分別建成國家綜合競爭力最強、亞太地區最具競爭活力、國家創新能力最強的世界級城市群。

熱詞:

  • 23個
  • 功能定位
  • 十大
  • 報告
  • 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