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物仿製形成産業鏈 "不打假"致市場現灰色地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9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記者楊芬)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今隨著喜愛收藏的人越來越多,文物造假也開始層出不窮,近日一家網站就公佈了中國文物造假地圖引來大量圍觀。

  從業者稱,仿製不是造假,文物流通領域刻意以假充真牟取暴利才是違法。收藏界資深人士稱,古玩界行規就是不打假。仿製還是造假,其中界限究竟該如何界定?民間文物收藏難道真的只能靠眼力?

  據網站發佈的《地下做舊産業調查》顯示:陶瓷造假重災區以江西景德鎮、河南孟津、浙江龍泉、廣東潮州等地為重;玉器造假重災區是河南和安徽,遼寧則是全國90%的仿製紅山玉的聚集地。

  利用週末,記者來到中原最大的玉器古玩集散地河南省鎮平縣石佛寺鎮,玉器市場裏人頭攢動、非常熱鬧,店舖也是一家挨著一家,有專賣玉器的,有專賣仿製古玩的。

  在一家仿製古玩店裏,記者看到貨架上、地上擺滿了所謂的出土文物,有古錢幣、寶劍、熏爐等等,這些倣冒古玩外表呈青褐色,有的外邊粘著泥土,看上去真像是出土文物。一位正在拿著一把寶劍把玩的顧客説,明知道這是仿製品,買回去就是送給朋友玩玩:

  顧客:

  真正的出土文物誰放在地上啊,一看這都是成批量生産的,買了就是玩玩,咱談不上收藏,也無所謂上當不上當。

  洛陽是我國重要的文物收藏集散地之一,同時也是倣古複製工藝品的主産地之一,唐朝仕女三彩俑、司母戊方鼎等這些傳世文物精品的倣古複製工藝品,早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必選的旅遊紀念品。

  而要説起青銅器仿製品,不能不提到伊川縣葛寨鄉煙澗村。煙澗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倣古青銅器製作工藝村,位於古“絲綢之路”上,附近曾出土有“子申父己”銅鼎和銅斝、銅爵等酒器。這裡倣古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早在2008年,煙澗村的倣古青銅器産值就已經達到1億元以上。

  洛陽市文物收藏學會秘書長邵兵:

  因為這個利益所趨,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文化層次高低不同,民間有很多小商小販買來這些東西,然後經過做舊以後,拿到低端的古玩交流市場,來蒙人。因為古董數量比較少,必然會産生倣冒、仿製,這裡面我們要區分開兩個觀點。第一個是純粹做舊或者倣冒來冒充古玩的,這是不法行為。但是如果作為地方文化産業發展,把它作為旅遊産品或者現代工藝品來做的,那這是兩碼事兒。

  河南收藏界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古玩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打假,因為歷代都有倣品,它們同樣有收藏欣賞價值,只要雙方認可,出多少錢都很正常:

  收藏界人士:

  要是 “撿漏”了那是喜出望外,要是看走眼了,後悔得要命,就是收藏古玩有挑戰性玩家們才樂此不疲。現在古玩界假古董盛行,除了市場供求失衡之外,古玩界不打假的行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由於過度追求經濟利益,一些拍賣行和鑒定人員道德淪喪、惟利是圖,導致古玩收藏亂相紛生。文物、古玩、字畫等藝術鑒定複雜品真假難辨,如果發生糾紛,什麼機構的鑒定結論可以作為法院參照的依據,目前還無相關規定。

  對此,河南亞昌律師事務所李安民律師認為,雖説古玩界有著“不打假,買了假貨也不能退”這個不成文的規矩。但“行規”大不過法律,當古玩進入市場流通交易,它就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就應該受法律的制約和規範。

  李安民:

  我國刑法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行規”大不過法律,當古玩進入市場流通交易,它就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就應該受法律的制約和規範。那麼,故意制假、售假、鑒假、拍假、托假就有詐騙嫌疑,觸犯了法律。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文物市場進行規範整治,讓倣古工藝和文物古玩市場得到良性發展。

  有句話這麼形容文物仿製:伸手一摸就是兩漢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面對連專家都要“打眼”的仿製品,我們衷心希望相關法規早日出臺,借給普通市民一雙看破真假的“慧眼”。

熱詞:

  • 文物
  • 仿製
  • 産業鏈
  • 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