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關於201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ed09120c10a4e2e80ab8d006643a84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兩會授權發佈)關於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1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國民經濟繼續朝着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計劃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效益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國內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超過預期目標1.2%。經濟增速較上年出現了適度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調控方向,仍處在較快區間。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4.5%、10.6%和8.9%,超過預期目標0.2%、2.4%和0.4%。全部工業增加值18.86萬億元,增長10.7%。加強煤電油氣運供需銜接,居民生活、重點時段、重要領域的需求得到較好保障。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財政赤字比預算減少500億元。

    圖表一、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 

    消費、投資穩定增長,內需動力明顯增強。擴大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得到認真落實並不斷完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超過預期目標1.1%。投資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民間投資的增速和比重繼續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11022億元,增長23.6%,超過預期目標5.6%,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分別增長20.1%、27.5%、28.7%和30.4%;民間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4.3%,所佔比重提高4.5%。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分別拉動經濟增長4.7%和5%;最終消費的貢獻率為51.6%,提高10.1%,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54.2%,提高1.4%。

    (二)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

    市場供應保持穩定。大力發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支持蔬菜生産基地建設,落實生豬生産扶持政策;啟動實施棉花、油菜籽、大豆、玉米臨時收儲,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適時組織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食糖、豬肉等緊缺商品進口和投放,累計投放國家儲備糧3986萬噸、食糖127萬噸。

    貨幣條件明顯改善。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47萬億元,比上年少增3901億元;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3.6%,低於預期目標2.4%。

    流通成本得到控制。取消、降低和減免了一批涉農涉企收費。對農副産品生産用水、用電實行了價格優惠政策,對蔬菜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和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工作有序推進。農貿市場攤位和超市進場的收費行為得到進一步規範。

    市場監管繼續加強。嚴厲查處少數商貿企業的價格違法行為,深入開展反價格欺詐、打擊惡意囤積、查處散佈虛假漲價信息等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工作。全年共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4.51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0.91億元。

    價格漲幅逐步收窄。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由7月份的6.5%逐月回落到12月份的4.1%,全年上漲5.4%,沒有實現預期目標。重點城市房價漲幅回落,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有9個,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擴大到52個。

    圖表二、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月度變化情況。 

    漲價影響得到緩解。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全面建立,價格調節基金制度依法設立並不斷完善,各地全年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近百億元。

    (三)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主要農産品全面增産。夏糧、早稻、秋糧季季豐收,分別比上年增産2.5%、4.5%和5.1%;全年糧食産量達到57121萬噸,增長4.5%,實現連續8年增産,總産、單産都創歷史新高。油料産量3279萬噸,增長1.5%;糖料産量12520萬噸,增長4.3%;棉花産量660萬噸,增長10.7%;肉類總産量7957萬噸,增長0.4%;水産品産量5600萬噸,增長4.2%。

    圖表三、糧食連續8年增産情況。 

    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國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29342億元,增長21.2%;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比重超過50%。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全面推進,江河治理、骨幹水源、大型灌區建設與節水改造等重點工程的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得到加強。全年補充耕地31.33萬公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00多萬公頃。對農業生産的補貼力度加大,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別提高5.4元和14元。

    農村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解決了6398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75%。新建和改造農村電網線路34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9萬公里,啟動了331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新增沼氣用戶280萬戶、小水電代燃料用戶11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65萬戶,比上年增加145萬戶。支持建設了糧食收儲倉容430萬噸、農産品批發市場115個、農産品冷鏈物流項目186個。農村流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連鎖經營網絡建設向縱深發展。

    (四)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創新2020工程開始實施。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54家、國家工程實驗室28家,認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2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8家,中央和地方聯合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173家。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投入試運行服務,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産突破900公斤。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資金,新增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基金41隻。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成為新的國際標準。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智慧製造裝備、生物制藥和育種、國家基因庫等重大工程實現階段性突破,21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5個雲計算示範城市啟動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實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5%,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2.6%。

    圖表四、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情況。 

    産業轉型升級加快,基礎保障能力提升。新的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頒佈實施。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150億元,支持了4000多個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明顯提高。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積極開展,淘汰落後的水泥産能1.5億噸、煉鐵産能3122萬噸、焦炭産能1925萬噸、煤礦産能2463萬噸,關閉小火電機組超過700萬千瓦,均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建鐵路投産里程2167公里,京滬高鐵投入運營;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14萬公里,改擴建國省道完成2萬公里;改善內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新增運輸機場5個。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發展,新增非化石能源電力裝機超過3400萬千瓦,佔全部新增裝機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原煤産量35.2億噸,增長8.7%;原油産量2.04億噸,增長0.3%;發電量47001億千瓦小時,增長11.7%。

    服務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水平繼續提高。頒佈實施了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運用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了服務業集聚區和生産性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加強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培育,推動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信息、諮詢、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開局良好。西部大開發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實施。新開工22項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2079億元。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舉措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得到鞏固和擴大,産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中央財政用於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達到135億元,比上年增加60億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全面實施,“三基地、一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工作有序展開。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穩步開展。出臺了成渝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河北沿海等區域規劃和雲南橋頭堡、中原經濟區等區域性政策文件,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福建平潭、浙江舟山等試驗功能區建設順利推進。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頒佈實施,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了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勝利完成,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超過震前。玉樹、舟曲、盈江災後恢復重建進展順利。 

    (五)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節能工作積極推進。全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01%,雖然沒有完成計劃目標,但工作力度繼續加大,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頒佈實施。支持重點節能項目924個,建成後可形成2200多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推廣高效節能空調1600多萬台、電機500多萬千瓦、節能燈1.6億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在37個城市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政策進一步落實。支持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415個,建成後可形成年節水9.2億噸、廢物循環利用量7240萬噸的能力。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産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展順利,再製造産業化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長江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京津風沙源治理、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繼續推進,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擴大,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鞏固,退牧還草政策進一步完善,開展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植樹造林610多萬公頃。塔裏木河、石羊河近期治理任務基本完成,太湖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100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11萬噸。5000多萬千瓦新增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設施。8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已關閉或停産。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2.2%和2%,超額完成計劃目標0.7%和0.5%;氨氮排放量下降1.52%,完成計劃目標;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5.73%,沒有完成計劃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2立方米,下降8.9%,完成計劃目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66.74%,沒有完成計劃目標;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2.6%和78%,超額完成計劃目標。

    圖表五、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情況。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務實推進。“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頒佈實施,在七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德班會議等國際談判,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人才培訓。

熱詞:

  • 資本形成總額
  • 社會發展計劃
  • 中原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