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國務院常務會議新"信號"引領中國醫改突破深水區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1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呂諾 胡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核心,在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等三個方面重點突破。

  專家指出,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達出的新“信號”,將引領新醫改在“十二五”期間突破“深水區”。

  會議提出,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以及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工作。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張秀蘭説,中國目前有1億多進城務工農民。他們通常在戶籍地參加新農合、在務工地看病就醫,費用結報等方面存在種種不便,實際結報比例可能很低。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達出的信號來看,醫改將更加關注上述群體,他們的權益今後會得到更好的保障。

  會議提出,到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項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均達到75%左右。張秀蘭指出,這意味著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在“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提高。

  針對會議提出的“改革完善醫保支付和醫療救助制度”,“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張秀蘭説:“我研究了多年的醫療救助,深感醫療救助只是給窮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因病致貧後的彌補措施。新醫改則是從制度上來解決醫療保障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應急的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表明,‘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從制度上預防因病致貧。”

  會議提出,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逐步擴大到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繼續支持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15萬名以上全科醫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指出,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要解決醫療衛生服務“供不應求”的矛盾。這一方面需要通過推進全民醫保,提高居民對醫療服務的“購買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強醫療衛生服務的“供應能力”。

  他認為,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目的在於使醫療服務結構更合理化,提高“供應能力”,讓常見病、多發病、慢病等在基層就能獲得解決,從經濟上和時間上節約百姓就醫用藥成本。這些措施要達到理想效果,同時需要醫務人員的配合,通過啟動醫療服務補償機制等配套措施,調動和發揮醫務人員積極性,這樣才能使醫療衛生服務的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雙方受益。

  會議提出,深化補償機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推進醫藥分開、管辦分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診療行為,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劉國恩指出,“以藥養醫”只是醫療體制下形成的一種結果、一種表現形式,我們需要對現行機制和體制進行改革,從而實現醫療服務最後不是以藥來補償其他服務。要解決以藥養醫問題,自然不是要不要取消的問題,而是通過什麼機制變革,促進醫生行為和患者就醫模式的合理改變。

  他説,公立醫院改革涉及了整個醫療服務提供體系的變革。如果沒有公立醫院改革的成功,很難想象高端醫院和社區衛生能夠扮演各自本來應該扮演的角色,因為社區醫療服務和公立醫院改革緊密相連。

  對於會議提出的2015年要實現縣級公立醫院階段性改革目標,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劉國恩指出,這一目標方向正確,但在新醫改推行三年中,公立醫院改革進程較慢。計劃經濟遺留的人事、編制、行政干預過度等矛盾仍然沒有解決。建議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社會和市場力量。

  “公立醫院‘姓什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平臺、態度、效率等,讓百姓受惠。”劉國恩説。

熱詞:

  • 專家
  • 國務院常務會議
  • 信號
  • 引領
  • 中國醫改
  • 突破
  • 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