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李稻葵:如何提升內需是目前最大挑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2春天正在走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宏觀調控基調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諸多經濟界、社科界專家委員對今年經濟走勢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出口主導到內需拉動,一系列擴內需政策目標密集出臺,“內需主導”能否成為中國躲避世界經濟“疲軟症”的一劑良方?委員們呼籲,中國經濟亟需實現戰略轉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提出多年,如何加快推進?委員們認為,關鍵是要把金融改革和創新放在優先位置,為轉型升級提供動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把脈經濟走勢 推動戰略轉型(熱點熱議)

  政協委員聚焦發展中的幾個熱點問題

  本報記者 郭嘉

  一問

  “穩增長”靠啥支撐?

  “總的來看,去年和今年世界經濟環境都十分嚴峻複雜。”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不經過若干年的艱苦調整,世界經濟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就實現全面復蘇、進入新的增長週期。而2011年爆發的美歐兩大債務危機是金融危機的延續,又嚴重挫傷了世界經濟復蘇的苗頭。

  “但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也有被人為過度炒作的因素。”李德水認為,我們説世界經濟有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是指在新的一年裏,世界究竟會發生哪些具體大事件是難以確定的,但今後甚至今後幾年世界經濟的總體態勢則是十分清楚的。“概括而言,2012年的世界經濟形勢是嚴峻的,但也有許多積極因素,會不斷爆出壞消息,也會經常傳來好消息;困難不會結束,經濟也不會崩潰。今後若干年內世界經濟總體上將處於相對低迷、時好時壞、緩慢增長的階段。”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工業生産、固定資産投資等指標相應出現增幅回落的態勢。不少人表示擔心:2012年我國經濟要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靠什麼來支撐?如何防止苗頭性、局部性的問題演變為趨勢性的問題?

  對此,李德水錶示,這些擔心不無道理,確實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但必須加以具體分析,不應單憑感覺去判斷。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受到一定影響是不可避免、也是完全正常的。我們不應把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當做一個正常水平,而稍有回落就好像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李德水認為,相反要把外部影響轉化為理順內部經濟關係的強大動力。要以平常心去看待經濟增速適度回落的現象,並要在今年乃至以後若干年裏,用更大力氣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上下苦功夫,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經濟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而沒有強調‘保增長’就是這個道理。”

  李德水分析認為,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全力推進,投資對經濟拉動的作用仍然不可以低估,只是要真正按照優化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的要求去努力,傳統産業不能搞重復建設,高新技術産業也要防止重復建設的問題。初步分析,2012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長率不會低於去年的水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李德水認為從中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重要啟示:“穩”絕不是可以無所作為、松一口氣,而是要憋足了勁,更加努力地工作,蓄勢待發,為了更好地前進。

  “歷史經驗證明,每當經過一次調整或受到一次外部衝擊之後,我國經濟就會迎來一次大的發展,上一個新的大臺階。中國現在的抗風險能力已今非昔比,我們沒有任何值得悲觀的理由。”

  二問

  “擴內需”錢從何來?

  一段時間來,“內需主導”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門詞彙。

  消費領域中,伴隨著房價高企、股市疲軟,國人古來有之的儲蓄理念正在被放大。捂緊錢袋子,似乎成了本輪金融危機教會百姓的理財之道。因此不少業界專家認為,此時實行經濟增長內需主導,機遇好但挑戰更大。目前我國投資比較高,因此發展空間更大的、更應該去加強的自然便是消費。

  與以往一味強調外貿不同的是,今年商務部首次將內貿置於外貿之上,擴內需成為今年商務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擴內需政策目標密集出臺,多年來我國內需推而不動的局面有望在今年突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這是一個符合中國發展趨勢的戰略性規劃。

  雖然已有了總體目標和思路,但具體的消費促進政策還沒有出臺。

  今年初,家電銷售“以舊換新”政策停止施行,“家電下鄉”政策確定了退出時間表。

  “未來5年,我國如果能夠初步實現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目標,即最終消費率由48%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費率由35%提高到45%左右,未來10年20年中國經濟保持8%的增長就有了重要支撐。”遲福林説。

  不過,也有專家委員表示,中國消費需求在未來20年會出現較大增長,但還不足以支撐8%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方面,民生投入不足“擠壓”了居民消費,另一方面,一個“國富民窮”的運行體系,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內需主導型經濟的。“以前在南美洲像阿根廷出現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一個原因是貧富差距過大。貧富差距過大後,有錢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而貧窮的人還是沒錢消費,這樣,擴大消費就成了無源之水,消費需求就會逐漸枯萎。”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委員認為,對於中國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內需,減少簡單的對外依賴,實現更深層次的國際化。還有專家認為,刺激消費的根源還是要讓國人願意花錢買自主品牌的産品,事實上,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已先於我國經歷了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並從這一過程中打造出眾多優秀的本土企業。

  三問

  金融創新為了誰?

  在全球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備受矚目。

  2011年以來,由於我國金融體制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錯位與失衡導致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融資難、用工荒、高成本等多種因素疊加交織造成的生存困境。今年能否有所好轉?

  國務院日前召開的一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課題。會議明確提到“支持小型微型企業上市融資”。決策層第一次就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制定的政策導向,引起高度重視。據悉,工信部也將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快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問題,助力其健康發展。

  “金融創新為了誰?為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樣才有生命力。”李德水委員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著力點關鍵在於改革金融管理體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要放權,給地方政府相應的管理地方金融的權力,同時讓其承擔發展經濟和穩定社會的責任。

  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高度重視如何夯牢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營造實業致富的市場環境,採取有效措施緩解中小企業生存困境,防止實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

  辜勝阻認為,實體經濟發展,則國家興盛;實體經濟衰退,則國家沒落。實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根基,實業“空心化”可能會導致經濟發展停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充分反證了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之間唇齒相依、血脈相連的密切關係,也揭示了過度金融創新、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所造成的“物極必反”問題。同時,還要避免改革實施主體的“部門化”,防止部門利益對改革的鎖定。比如“新36條”明確規定允許民間資本發展小型金融機構,但是由於中間管理層擔心管理風險而難以實施,導致出現“上面放,下面望,中間一個頂門杠”的局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最近帶著調研組考察時發現,民營企業面臨五大困難,其中,匯率升值和融資難跟金融密切相關,對於前者,企業必須自身努力適應這種環境,對於後者,則可以通過金融改革和創新加以解決。他建議,各類金融機構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幫助企業打開銷路;保證中小企業資金鏈的通暢,緩解已經出現的三角債或多角債;完善外匯儲備管理機制,鼓勵中小企業“走出去”;把抵押業務擴大到農村,幫助更多小微企業得到發展。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表達了大力發展草根金融的意見和建議。

熱詞:

  • 實體經濟
  • 世界經濟
  • 李德水
  • 中央經濟
  • 金融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