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務院關於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15: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務院關於批轉促進就業規劃

  (2011-2015年)的通知

  國發〔201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制定的《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四日

  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農業部 商務部

  為了做好“十二五”時期就業工作,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制定本規劃。

  一、背景

  (一)“十一五”時期就業工作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就業工作積極應對挑戰並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面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有效應對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不斷改善,勞動者就業能力不斷提高。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妥善解決了體制轉軌過程中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並在推進城鄉統籌、引導農業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等方面邁出新步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基本形成,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和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不斷完善。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相繼頒布實施,促進就業的法律體系和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逐步健全,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推進。

  

專欄1“十一五”時期就業工作進展情況
指標/項目 2005年 “十一五”規劃目標 2010年實現情況

五年城鎮新增就業(萬人)

〔4200〕 〔4500〕 〔5771〕

城鎮登記失業率(%)

4.2 5 4.1

五年轉移農業勞動力(萬人)

〔4000〕 〔4500〕 〔4500〕

全國城鄉就業人員(億人)

7.46 / 7.61

一、二、三産業從業人員比重

44.8:23.8:31.4 / 36.7:28.7:34.6

全國農民工總量(億人)

/ / 2.42

專業技術人才總量(萬人)

4196 / 4686①

注:〔〕表示五年累計數;①為2008年末數據。

  (二)“十二五”時期面臨的就業形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將更加複雜,就業總量壓力將繼續加大,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勞動力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就業任務更加繁重。一是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壓力持續加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年均2500萬人,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業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二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隨著技術進步加快和産業優化升級,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將更加凸顯;部分地區、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造成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並存;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難度依然很大。三是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對促進就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産業升級、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對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進城鎮化對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同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以及職業培訓不能滿足需要,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滯後,影響勞動力流動就業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勞動關係矛盾凸顯,勞動者利益訴求發生新的變化,勞動關係調整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勞動關係協調難度加大。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就業工作面臨的複雜形勢,進一步明確任務和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緊密結合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切實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以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出發點,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機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平等就業機會,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高就業質量,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促進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將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依靠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增長,以擴大就業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證。

  2.堅持促進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的要求,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3.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政府促進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進一步強化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責任,將促進就業作為制定、實施和調整經濟社會政策的基本目標,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特別是注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作用,調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擴大和穩定就業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就業工作。

  4.堅持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勞動者權益相結合。重視勞動者利益訴求,探索形成企業與職工利益共享機制,統籌處理好維護勞動者就業權利與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權利的關係,通過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促進實現擴大就業規模與提升就業質量的統一。

  (三)發展目標。

  1.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000萬人。城鎮就業比重逐步提高,三次産業就業結構更加優化。

  2.有效控制失業,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將失業人員組織到就業準備活動中,使平均失業週期進一步縮短。實現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援助的長效化。

  3.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勞動者得到有效培訓機會,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達到1.2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400萬人,佔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到27%。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6800萬人。

  4.就業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80%。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合理較快增長,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勞動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所有勞動者,就業穩定性明顯提高。

  

熱詞:

  • 就業工作
  • 就業服務
  • 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