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食用菌種植戶馬先的2011:做夢與感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079d2102daf45c991e899e14c26bfee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CNTV消息:2011年1月13日發生的事兒對27歲的迤那鎮合心村村民馬先來説,就像是一場夢。在那個寒冬臘月的晚上,刺骨的寒風陣陣襲來,正在家中休息的馬先忽然聽到了敲門聲,馬先開門後驚喜地發現,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迤那鎮是栗書記的扶貧聯絡點。這次,栗書記不但要走訪群眾,還要住在當地普通農戶家裏,聽聽群眾的心裏話。馬先家成了栗書記的臨時落腳點,一住就是兩天。正是從這一刻起,馬先的生活發生了讓他想都不曾想過的變化。

馬先向記者介紹蘑菇種植情況。文媛 攝

馬先在自己家的蘑菇大棚裏採蘑菇。文媛 攝

    書記住過的房間不再住人

    雖然距離栗書記到訪已經過去了一年,但對馬先來説,事情好像就發生在昨天,至今記憶憂新。馬先説,當時自己又是激動,又是緊張,沒有想到省委書記會來自己家裏做客,事先也沒有人告訴自己。“書記走進屋裏,就和我們圍著火爐聊起了家常。”

    馬先回憶,栗書記當時説,他來這裡,就想看看我們的生活。住在這裡,就把這裡當自己家,讓我們不要把他當客人。還説平時我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麵條、土豆、苞谷飯都行。“書記挺隨和的,但我還是緊張得不知道説什麼好。”

    妻子張海燕也對當時的情形記憶深刻。當時火爐上的土豆煮熟了,自己就請書記嘗嘗,説威寧的土豆是貴州最好的。書記拿起一塊土豆,蘸一點辣椒嘗了嘗,還説味道挺好。“那天晚上,書記和我們聊了一個小時。”

    説起省委書記在自己家留宿,看上去有些沉默的馬先變得興奮起來,主動問記者想不想看書記住過的房間。馬先家是一座兩層小樓,白墻灰瓦,充滿著黔西北民居特色。上下各4間,下邊4間一間用作簡易的加氣補胎修理店,一間用作開小賣部,一間用來開辦農家書屋,另一間自用。栗書記住的房間就在樓上最西的一間。在馬先的帶領下,記者繞到屋後,從樓梯走上去。

    栗書記住過的房間設施比較簡陋,只有一張雙人床,一套沙發,一個衣櫃。馬先説,書記來的時候天氣比較寒冷,房間裏開了空調。記者看到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問起現在誰在居住,馬先笑著説:“沒人住,我們留著。”

    在樓下的自用的那間屋裏,馬先告訴記者,栗書記和迤那鎮16位村民代表開的座談會就在這裡。“大家坐到一起後,書記讓大家發言,開始時沒人説,書記就説,馬先你先來。但我不知道説什麼。”馬先回憶起當時,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迤那鎮合心村村民馬先在豬圈喂豬。文媛 攝

馬先説:“21頭豬苗,小豬變大豬,現在這些豬最少能值3萬塊了”。文媛 攝

    家境從那時開始改變

    馬先家有4口人,夫妻加上兩個孩子,大的是男孩,今年6歲,小的是女孩,5歲。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兩人不停地嬉鬧著。馬先和妻子張海燕都是本地人,兩人在雲南西雙版納打工時相愛並結了婚。婚後回到迤那,主要靠務農為主,妻子開了一家小賣部補貼家用。

    據馬先説,自己2010年時種了3.5畝玉米,純收入1915元,兩畝馬鈴薯收入1000元,妻子的小賣部因為貨物品種少全年只有3000元收入。還養了4頭豬,收入2800元。“那時每個人也就2000多。”

    但這種窘境從栗書記到訪後開始發生改變。栗書記走後不久,迤那鎮政府利用“四幫四促”之機幫扶馬先5000元,幫他建了一個簡易的加氣補胎修理店。不過冬天裏這個修理店好像生意不多,在店裏沒有看到多少修理工具,反而堆滿了大米、面料、飲料等年貨,春節期間變成了妻子小賣部的庫房。

    由於栗書記訪問過的9戶農戶是重點幫扶對象,在省青年創業就業中心的支持下,幫扶新建食用菌大棚5個。馬先帶領記者進入大棚,一排排木架擺滿菌棒,上面長滿蘑菇。馬先邊整理菌棒邊向記者介紹,食用菌的種植並不複雜,對大棚的技術要求也不是很高,每個菌棒能長三茬,收入在5元左右。他領記者參觀的大棚是最大的一個,裏面有5000個菌棒,收入在2.5萬元左右。

    此外,馬先還獲得幫扶養豬21頭,帶來純收入1.8萬元。妻子小賣部的生意去年也獲得大發展,由於有當地合作社的幫扶,商品品種有了大幅增加,小賣部四邊都擺放著貨架,中間則堆滿著米、面、飲料等大件商品,很有點兒小型超市的味道。2011年小賣部的收入已經過5萬,妻子已經開始謀劃擴大經營,“品種還要增加,現在面積也不夠用了,今年不行的話就把修理站也改成小賣部。”

    根據迤那鎮給出的數字,2011年馬先家的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16701.25元,比2010年增長14522.5元。

正月初一的上午,馬先家的小賣部在家門口擺出了“攤攤兒”,新年裏趕花場。文媛 攝

    2012:感恩與回報

    説起自己的2011,馬先心中充滿著感恩之情,“2011年的變化就像一場夢,到現在還沒有想清楚。”如今在馬先的家中,可以看到冰箱、消毒櫃、電視、音響,雖然房屋裝飾還有些簡陋,但變化已經很大了。

    對現在的生活馬先非常知足,問起還要不要出去打工,馬先笑著説:“不去了,現在的活兒已經忙不過來了。”2012年,馬先想要做的就是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馬先指著大棚邊的空地告訴記者,今年自己還要建3個大棚,還打算建一個冷庫,用來貯存蘑菇。

    去年,馬先還成了一名共産黨員,雖然還處在預備期,但肩上的責任還是重了不少。馬先告訴記者,今年他準備幫助其他村民一起種植食用菌。現在已經有二三十戶開始種植,但還沒有形成規模,鎮上也有想法讓他們聯合起來。而馬先在其中已經是傳幫帶的角色,在種植上誰有問題都會去問他,而他也毫不保留地教給大家。

    如今在馬先的房屋前,大大小小地挂著5、6塊牌子,“食用菌種植示範戶”、“青年創業就業示範基地”、“農家書屋”等等,都讓人感到過去一年來發生在他身上的巨大變化。因為栗書記的到訪,馬先在當地大大小小也成了一個名人。不過有件事讓馬先很糾結,那就是自己的名字,之前有媒體報道説是“馬仙仙”,馬先鄭重地告訴記者:“是馬先,先進的先。”

    問起馬先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摟著孩子説:“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賺點兒錢,讓娃能夠好好讀書,不要像自己一樣沒文化。”(問永剛、景伯平、索剛雷、李春海、文媛、譚芳芳、黃鋒貴州迤那報道)

    相關報道:

    青年志願者的2011:同迤那一起腳踏實地地成長

    黨參種植戶陳傑的2011:先富不忘後富

    新春走基層﹒迤那人2011的故事

熱詞:

  • 迤那人
  • 食用菌
  • 種植戶
  • 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