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鄧小平南方談話開闢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月19日電 題:鄧小平南方談話開闢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

  作者:王志樂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開啟了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新時代。此後不到一個月,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開始了他著名的南方視察談話。南方談話是中國迎接新時代的宣言書,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到來。我們看到,一個大國解體的悲劇開啟了新時代,而另一個大國則擁抱新時代的來臨,開始了他的和平崛起。

  鄧小平及早發現世界潮流變化

  1989年11月9日,作為東西方兩個陣營標誌的柏林墻被衝開。兩年後,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給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兩個對立陣營以及兩個對立階級的對抗不復存在,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市場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得以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和主流;以經濟為基礎、以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取代過去的軍備競賽。從此,肇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潮流迅速擴展。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開始了他著名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在這個談話裏,鄧小平從世界以及中國變化後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他新的時代觀和經濟發展觀。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就發現了世界潮流的變化。1985年鄧小平在軍委會講話中指出:“世界戰爭的危險還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戰爭力量的增長。……我們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

  顯然,早在蘇聯解體前,中國領導人已經看到了戰爭革命時代正在轉向和平發展時代,並且按照新的時代發展觀觀察世界。時代發展觀的轉變是中國領導人在全球大變局中極為重要的思維轉變。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為中國抓住歷史機遇

  蘇聯解體,西方國家不少人彈冠相慶,認為西方體系獲得空前勝利;也有人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解體而痛心疾首。中國不少人要加強反和平演變。在這樣一個關頭,鄧小平卻認為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

  據鄧小平長女鄧林回憶:“他那時在家裏經常説這樣一句話"世界給中國的機會非常少,這次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如果我們不抓住,我們對不起我們的子孫,我們的國家。"”

  鄧小平在強調抓住新機遇同時,明確提出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要求。他認為,只有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才能抓住機遇。

  他在南方談話中強調要改革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産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産力的發展。”

  南方談話同時強調對外開放,特別是強調利用外資。針對人們對利用外資的質疑,鄧小平指出:“有的人認為,多一份外資,就多一份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歸根到底是有利於社會主義的。”

  在兩大陣營對抗的時代,人們往往把經濟發展與陣營制度的優劣挂鉤,從而把經濟政治化或意識形態化。改革開放前,中國執政者學習蘇聯經驗,把經濟意識形態化發展到極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説來説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實,鄧小平去意識形態化按照規律發展經濟的思想是一貫的。上個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大躍進”也是經濟意識形態化的典型表現。為了糾正“大躍進”帶來的經濟災難,鄧小平就提出:“生産關係究竟以什麼形式為最好,恐怕要採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産,就採取哪種形式;群眾願意採取哪種形式,就應該採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鄧小平南方談話開闢了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

  1992年以來20年,中國在經濟方面初步實現了崛起。中國如今經濟總量超過歐洲各國與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在戰爭與革命年代,為獲取國際資源大國往往通過戰爭掠奪或不公平貿易攫取。歷史上英國和德國崛起,近代美國和日本的崛起無一例外都是如此。與歷史上這些大國不同,中國成功地開創了和平崛起新道路。

  從時代轉變的大背景下回顧20年來中國發展道路,不難看出,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事實上開闢了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

  首先,談話要求抓住時代轉變帶來的機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上來。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開啟了和平發展合作新時代。當各國都面臨新時代到來調整發展戰略之際,中國率先轉變發展戰略,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其次,談話要求推進改革開放融入全球經濟。和平發展合作新時代為各國吸納利用全球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通過市場交換這一和平的互利共贏的方式獲取了崛起所必需的大量資源。

  再次,談話要求去意識形態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經濟。正如鄧小平所説。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並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我們應當按照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等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發展經濟。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經濟全球化潮流剛剛興起之時,是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開啟中國對外開放之門。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在經濟全球化潮流加速度擴展之時,是鄧小平等領導人推動中國擴大開放深化改革。

  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三次經濟全球化出現了進一步加速度擴張。恰恰在2001年,即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速擴展之時,中國黨和政府又一次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加入WTO,開始了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入世10年,恰恰是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急劇提升的10年,是中國國家實力和影響力急劇提升的10年。

  筆者認為,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20週年,我們應該以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總結20年來全球發展歷程和中國走過的道路。我們應該深刻認識我們所處時代特徵,準確把握時代潮流;我們應該堅持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和對外開放;我們應該進一步去意識形態化,按照經濟規律發展經濟。唯如此我們才能在全球合作與競爭中不斷前進,實現和平崛起的長遠目標。(作者為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家組成員)

熱詞:

  • 鄧小平
  • 南方談話
  • 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