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首個城市慈善公益排行發佈 深圳位列第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05: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的話】

  2011年5月,中國首個城市慈善公益排行發佈,深圳以18.03億元的捐贈總收入位列第二,人均年捐贈384.17元位列榜首,被稱為“中國最慷慨的城市”。這座堪稱公益樣本的“愛心之城”,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1月11日清晨,深圳銀湖汽車站。1512名來深建設者手持春節返鄉的愛心車票,將分坐34輛長途大巴,奔赴18個省市自治區。

  “忙了一年,大家辛苦啦,祝你們一路平安!”深圳市市長許勤親自送行,他登上大巴,熱情地與大家握手道別,並送上貼心小禮品。車內掌聲響成一片。這是深圳關愛行動的“保留節目”之一,已經連續開展了6年,累計投入公益金1020萬元,成功資助15083名勞務人員免費返鄉。

  龍年將至,小寒前後的深圳,雖然濕冷難耐,但走上街頭,走進社區,卻是溫暖如春:2011年12月26日,深圳第九屆關愛行動啟動,“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8大計劃、1315項關愛行動將貫穿2012這新的一年。

  關愛行動,這一作為深圳公益慈善事業龍頭的活動,編織成一張涵蓋物質關愛、文化關愛、心理關愛、災難援助、能力建設、慈善教育、環境保護等內容的公益之網,已成為這座年輕城市上下共襄的盛舉,訴説著對愛心、感恩等優秀品質的可貴堅持,創制了一整套運營機制與模式。這項行動自2003年啟動以來,共組織開展了12000余項愛心活動,吸引了上千萬人次參加,募集的善款達25億多元,受惠群眾過億。

  理念先行

  以公益凝聚社會共識

  2011年12月26日,深圳市委常委會議室。從市委書記、市長,到各區、各部門負責人,當地媒體、企業負責人,濟濟一堂。會風簡潔,每人3分鐘,彙報工作,明確任務:

  福田區為600名外來工贈送返鄉車票;羅湖區開設“居家學堂”惠及居民;鹽田區舉行“為愛奔跑”山地馬拉松;南山區開展外來工“鄰里一家親”、“百家宴”;寶安區建立健全社區“四點半學校”;龍崗區針對貧困女童開展“巾幗扶貧”;光明新區推進“快樂媽媽”、“快樂親子坊”活動;坪山新區“文藝進廠”、“文藝助殘”……

  深圳面積不大,但愛意深厚。溫暖計劃,側重訪貧問苦;幸福計劃,側重文化關愛;彩虹計劃,側重救危濟困;成長計劃,側重提高自立能力……8大計劃、1315項活動,各有側重,分解至各區、各部門單位。

  深圳是一座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城市,是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來的,這種特殊的背景使得這座城市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恩”與“回報”情懷。深圳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把涵養感恩回報情懷與倡導求仁行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起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仁愛”理念,奠定了深圳人打造“愛心之城”的共同思想基礎。

  “關愛行動就是以我國傳統仁愛文化和現代慈善公益理念為基礎,凝聚社會共識、重建社會信任、提升道德水準。”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介紹説,關愛行動既幫扶困難群體、促進社會公平和階層和解,又拓展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理念、領域和功能。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坦言,過去31年來,深圳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是客觀上社會建設還相對滯後。深圳作為移民城市,近千萬外來務工人員的認同感和家園意識不強;雖然居民普遍比較富裕,但也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困難群體;激烈的市場競爭,造成一些人精神困惑和心理失衡等。

  “關愛行動通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幫助各種有需要的人,在社會建設中很好地起到了‘潤滑劑’和‘減壓閥’的作用。”王榮説,我們要把開展關愛行動與推進新時期社會建設結合起來,形成社會共治、和諧共建的長效機制,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幸福感。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促進社會和諧與城市文明,正是關愛行動的要義所在。

  實踐為王

  “中國最慷慨的城市”在行動中誕生

  2007年,深圳成立全國首個“勞務工關愛基金”,為來深建設者在深圳遭遇重大疾病提供救助。

  2011年5月,中國首個城市慈善公益排行發佈,深圳以18.03億元的捐贈總收入位列第二,人均年捐贈384.17元位列榜首,被稱為“中國最慷慨的城市”;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累計有200.5萬人次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達401噸,並成功完成了10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約佔全國的1/15,是我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人數最多的城市;

  深圳按照中央和省裏的部署,累計幫扶全國10個省區、73個縣(市)。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2010年期間,深圳共安排各類幫扶資金39.31億元,援建改善貧困群眾生産、生活等公益項目3130個;

  深圳還首創民間出資招募教師扶貧支教的創新模式。近年來,深圳招募11批共548名志願者,分赴全國12個省、自治區的180多所鄉村學校支教。2011年7月,該活動榮膺國家公益慈善領域的最高榮譽——中華慈善獎;

  叢飛、孫影、李傳梅、“蒼生大醫”郭春園、“中英街上活雷鋒”陳觀玉、“義工標兵”曾柳英、“扶貧奉獻好幹部”臧金貴、“愛心港商”承明等一大批愛心典型涌現,成為深圳這座“愛心之城”的精神坐標和形象名片;

  ……

  從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的高度來開展公益,對內改善民生,培育風尚,對外幫扶援建,感恩社會,讓公益活動的效應倍增,塑造了深圳“愛心之城”的新品格、新形象。

  “作為經濟特區和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深圳理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方面率先探索、作出貢獻。”王榮説,通過開展關愛行動,傳播和踐行“關愛感恩回報”和“助人者最樂,行善者最美”的觀念,讓愛心、溫暖輻射到城市的每個角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鮮活的實踐素材。

  模式創新

  政府倡導,媒體引導,公眾參與

  日前,來自四川的張老伯,剛參加完由深圳報業集團和深圳廣電集團舉辦的外來工“咱爸咱媽逛深圳”活動,心情很激動:“我們為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深圳這個美麗的城市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

  8年來,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下屬所有報刊、頻道、頻率和網站,都各自培育孵化了新穎而富有特色的公益項目,引領了公益風尚:深圳特區報開設《深圳窗》、晶報開設《深圳公益週刊》、開通了深圳關愛網、“愛支教”網等網站,深圳廣電集團在娛樂頻道開設了《“益”呼百應》常設欄目。

  此外,每年,深圳特區報負責“愛心人物”推選,深圳商報負責“愛心企業”推選,深圳晚報負責“愛心家庭”推選,晶報負責“愛心社區”推選,深圳廣電集團負責“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表彰晚會”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在公益文化宣傳長效推廣機制上,深圳媒體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深圳,媒體從過去動員宣傳的“人工增雨”,到注重開發長效項目的“挖井取水”,再過渡到現在側重“建庫調水”,搭建一個全市公益信息匯集、慈善資源整合的平臺。這之中,媒體的特色與作用日益顯現。

  王京生説,媒體能夠發現和報道需要關愛的困難人群,同時,媒體自身也有運營公益項目的能力,政府則通過媒體搭建平臺,讓困難群體有表達的渠道,讓市民有關愛的路徑。政府主動“隱身”,充分放權,為政府“減負”,淡化了官方色彩,又使行動具備更靈活的資源整合能力。比如關愛行動,經過8年的實踐、堅守,已經探索出政府主導、媒體承辦、社會協同的新模式: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報業集團和深圳廣電集團承辦,其他成員單位、市民積極參與。

  “要讓這座城市永遠看重人的尊嚴、智慧和愛的力量。”王京生表示,深圳關愛行動為的是讓每個人都更有尊嚴地活著,同時也讓每個人都更有尊嚴地受助。

熱詞:

  • 公益文化
  • 深圳市委書記
  • 深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