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鮑參燕翅與“原配的蟋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來在京城一張報紙上看到半版篇幅的廣告,大意是春節快到了,這家酒樓準備了大量的鮑參燕翅,且價格比較“親民”,歡迎品嘗云云。半版鮮紅的顏色,像血。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條呼籲大家拒絕食用魚翅的公益廣告,已經傳播了很長時間,可惜的是,一些人只知道郭晶晶跳水或姚明打籃球,偏就記不住他們反復叨念的這句話。

  很多專家分析過,鮑參燕翅的營養成份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強大”,實際上,它們都與一枚雞蛋不相上下。至於那些假冒的、從外國進口的“血燕”産品,更對健康有害無益。但是,幾乎沒有人在酒宴上想到煮雞蛋,倒是鮑參燕翅、果子狸、穿山甲、中華鱘頻頻出現,有些人為了這一口,不惜以身試法。

  或曰,這是傳統,也是文化。就像日本人寧挨全世界的罵也要環球捕鯨一樣,是不可改變的。果真如此,“傳統”與“文化”豈不太缺德了?

  魯迅先生早就批判過用“原配的蟋蟀”做藥治病的“傳統”,也嘲笑過寧可挨餓也要穿長衫的“文化”。今天,還有些人把“飯後一支煙”稱作“煙文化”,把“感情深一口悶”稱作“酒文化”,把吃不該吃的東西稱為“食文化”。這些到底是文化還是“沒文化”,拿腳後跟都想得明白。誰要説“值得深思”,那純粹是逗你玩兒。

  文化不是讓人頂禮膜拜的東西,它也有是非之分,也有先進與落後的區別,也須與時俱進。據説在冷兵器時代,一些民族為了擁有合格的鬥士,從嬰兒一齣生就開始篩選,凡健康強壯的孩子,一律悉心培養;凡殘弱兒童,皆摔死或溺斃。這種行為,如今看來是十足的虐行。金庸先生筆下那個小桂子,大字不識一個,見到皇帝也是口口聲聲“鳥生魚湯”,馬屁十足。如此奴才文化,今天惟恐蕩滌不盡。回想我們的飲食文化,類似的東西也不少。鴻門宴上樊噲盾載劍切,瞬間吃下一個生肘子,引得項羽大讚:“壯士!”這事現在恐怕也不可複製──至少我們的飲食也要講點科學嘛。所以,吃什麼、怎麼吃,並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事情,要想吃有文化的飯,先須做有文化的人才行。

  文化是一隻很脆弱的筐,什麼都往裏塞,這筐也就爛了。一位高檔酒樓的負責人説:“我們這樣的酒樓,不賣鮑參燕翅,就沒了檔次。”想必食客也是這個心理,不吃點猛的、怪的、別人吃不著的,就像在馬路上開車不違反交通法一樣,顯不出特殊,不夠VIP。這與甩開膀子爭奪“西門慶故里”是一回事,疑似附庸風雅,實是附庸流氓。

  把鮑參燕翅搬下節日的餐桌,首先要從領導幹部做起。為什麼一些煙酒食品連番漲價?公款消費是最主要的推動力。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沒有公款消費,茅臺不會那麼貴。”他呼籲多方入手,讓三公消費更加透明,更加集約。年節之際,此語來得及時。洪昭光先生説,保持人身體健康最根本的一條是“管住嘴,邁開腿”,而保持黨風與社會風氣的健康,同樣首先要“管住嘴,邁開腿”。

  願新春之風從餐桌吹起。(蔡 闖)

熱詞:

  • 燕翅
  • 鮑參
  • 郭晶晶跳水
  • 蟋蟀
  • 原配
  • 親民
  • 鳥生魚湯
  • 血燕
  • 公益廣告
  • 小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