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浦東:公益組織孵化之路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1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裡有資金,有孵化器,還有交流空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要素支持系統,‘社會’就在這裡長出來了。”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李紹飛

  一群青年的公益夢

  兩個多月前,22歲的沈一倫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與大多數同學不同,他沒有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進企業,而是去了一家公益組織。

  如今,尚在實習期間的他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但用三個字形容自己心情,是“很開心”,“我就是喜歡這份工作。”他説。

  沈一倫只是上海浦東公益圈中的小字輩,他的周圍有社工專業的碩士、博士和海歸,還有轉行的企業高管、股市高手,他們投身於這個行業,做著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工作。

  袁晶是還在堅持的資深人士,他是浦東心教育青少年教育發展中心的發起人,已有8年的公益生涯,他曾任職于上海某證券公司,投身公益以來,一直在吃當年炒股獲利的老本。

  決定從事公益之初,袁晶和朋友組織了一個戶外運動兼有公益性質的組織。第一件公益活動是向社會募捐2000本書贈送給江西某貧困縣一所小學,“當時很高興,覺得自己做了好事。”

  但半年之後,當袁晶回訪時,該校的老師很不好意思地告訴他,他們捐的書大部分對小學生而言都沒用,他到圖書室一看,發現連炒股票、計劃生育這樣的書都有。

  袁晶開始認識到,公益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憑著熱情就能做好的,它需要理性,需要有專業的組織和週密的計劃。

  上海樂群社工服務社主任助理吳芳在轉行進入公益行業之前,頭腦裏對公益、社工也沒有清晰的概念,“就是覺得可以幫助別人尤其是外來人群。”

  正式工作後,她發現,社工是一個對專業能力要求很高的行業。這裡有辦公室中一切瑣碎而雜亂的工作,各種各樣的表格、策劃書、項目方案等,還要到社區去組織具體的活動,“既要能組織協調、對外溝通,又要能下到基層,可以説是下得廚房上得廳堂。”

  吳芳説:“我們生存依靠的是項目、服務,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化的服務,才能滿足需求。”

  在這樣的壓力下,很多人離開了,也有不少像袁晶、吳芳這樣的人選擇了堅守,並不斷地改進、完善自身的工作,用袁晶的話説,“要從自娛自樂向有效服務轉變。”

  一批草根組織的成長

  莊愛玲,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這位資深公益人説,中國已經進入了快速轉型期,社會需求多元,社會問題的解決已經無法依靠單一的行政干預手段和傳統的資源動員模式。這便是公益組織的存在空間。

  浦東新區區委研究室副處長張斌則將民間公益組織的服務形容為山裏的沙子。他説,在政府公共服務這座山中,他們“找到了縫隙和空間”,承接了一些政府服務難以覆蓋或服務效果不佳的領域。

  這些領域包括居家養老、殘疾人、社區矯正、農民工子弟教育、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士服務等等。樂群、福苑養老事業發展中心、手牽手、屋裏廂等草根公益組織應運而生,這些“沙子”彌補縫隙,黏合各方。

  1996年、2005年,浦東國際機場一期、二期工程先後在施灣地區實施,因政策前後差異帶來的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所引發的種種矛盾和糾紛,令施灣地區上訪人數逐年增多。

  浦東川沙新鎮政府以“維穩媽媽”(上訪者中大部分為女性)作為項目命名,向專業民間公益組織——上海公益社工師事務所購買了家庭社工服務項目,將基層婦女幹部和專業社工兩支社會力量納入其中。

  社工通過家訪等形式建立聯絡網絡,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輔導,整合已有救濟資源幫助上訪者解決具體困難,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同時,組織了“老年生活趣多多”、“愛心手工坊”等小組活動幫助其逐步融入搬遷後的社區。

  自2009年3月該項目啟動以來,在最初鎖定結對的68名信訪重點對象中,21人已停止上訪,9人已降低了上訪頻次。

  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草根公益組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在增強,浦東新區民政局社會團體管理處處長趙穎向本刊記者介紹,原來是服務購買方提要求,公益組織執行,現在是公益組織提前策劃好項目自薦。

  而且,這些草根組織的服務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和延伸,如“多背一公斤”最初只是倡導旅遊者在出行前準備少量書籍和文具,帶給沿途的貧困學校和孩子,後來逐漸發展成了公益旅行、支教、募捐、網絡活動等眾多內容豐富的公益項目。

  草根公益組織不斷成長的同時,一個問題也逐漸浮現,那就是他們更多的還是單兵作戰,彼此缺乏溝通與合作。

  2008年汶川地震,將這些草根組織聚集到一起,他們相互合作,援助災區,這次集體行動讓他們開始了解彼此,並認識到合作的重要;也讓浦東官方進一步認識到這些公益組織的力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草根組織的能量,為社會服務,成為一個現實的課題。

  一個大膽的試驗開始了。

熱詞:

  • 公益組織
  • 社會
  • 樂群
  • 公益項目
  • 公益機構
  • 公益服務
  • 浦東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