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武漢沒有操場“屋頂小學”引各方關注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生們在屋頂上進行課外活動。

  本報記者 楊寧攝

  透過武漢的“屋頂小學”,打工子弟學校再一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農民工在城市艱苦打拼,為自己,更為下一代。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

  在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公辦學校需敞開懷抱,真心接納農民工孩子;對已取得辦學許可的打工子弟學校,政府需加強規範和管理,讓這些學校真正達標。讓孩子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編者

  11月21日上午,穿過武漢市江漢區復興五村的街道,走進逼仄的華安裏社區巷子,在一棟4層小樓前,記者看見了被稱作“屋頂小學”的淩智小學成才分校的牌子。

  成才分校,沒有敞亮的大門,沒有門房,更沒有操場,只有在這棟簡易居民樓裏分割出的一間間教室。走進樓道,記者透過窗戶看到,5年級的58個孩子正擠在20多平方米的教室裏,另一面窗戶外的半米處便是另一棟房子的墻壁。

  穿過不透陽光的房間,走上只容一個成人通過的樓梯,四樓的屋頂就是學生們的操場。在這個不足100平方米的平臺上豎著一根六七米長的旗桿,兩個班的孩子正在舉行升國旗儀式。

  “在‘屋頂小學’上學,花費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小”

  據淩智小學總負責人孫紅楓介紹,這棟4層小樓裏有兩個學校:紅楓幼兒園和淩智小學成才分校。紅楓幼兒園有100多名孩子,淩智小學成才分校有24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幾乎全部是進城務工者的子女,父母大部分在附近工作,賣煤、賣麵條、賣菜……

  淩智小學1999年獲得武漢市教育部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當時位於江漢區高家臺,一樓是菜市場,二樓就是小學教室,學生活動也在屋頂上。

  2008年9月,淩智小學搬到了站北新村,學生們在學校門前居民樓間的過道上升旗,分班輪流到學校屋頂做操。今年8月,站北新村拆遷,學校遷到了復興五村華安裏社區,目前只有一部分學生搬了過來,組成淩智小學成才分校。孫紅楓説:“剛搬來的時候我們沒那麼擁擠,但原來同在復興五村的賀家墩私立小學關閉,那一片的學生就都涌了進來。”

  目前,武漢市有14.6萬名適齡進城務工者子女,其中12萬名在公辦學校就讀,近3萬名在民辦學校就讀。教育部門一般主動安排這些孩子進入公辦學校就讀,但仍有不少家長選擇讓孩子入讀民辦學校。

  一位家長説,在公辦學校,各種費用要高很多。此外,城裏孩子往往要學習奧數、藝術等培訓課,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往往承擔不起。在這樣的競爭氛圍內,孩子容易自卑,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對於像淩智小學這樣的打工子弟學校,漢江區政府給予了扶持。以淩智小學為例,“不管是學校的學籍管理還是老師的評先獎勵,都和公立學校一視同仁,孩子們還有補貼。”孫紅楓説。該校學費標準為每學期420元,每名學生每學期可獲105元雜費補貼。從今年10月開始,“關愛城市流動花朵——愛心午餐”項目讓淩智小學600多名孩子中的200名享受了免費午餐,午餐標準為5元每人,兩葷一素。

  即便如此,淩智小學的辦學經費仍然“捉襟見肘”。孫紅楓扳起手指頭算了一筆賬:每名學生每年840元,淩智小學兩個校區(主校和成才分校)共有學生約600人,小學一年總收入為50多萬元。

  據孫紅楓介紹,每年房租要花去12萬元,剩餘38萬元需支付教職工工資、水電費以及其他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費用。目前成才分校共有教工24人,有的是公辦學校的退休教師,有的是農村校合併後的分流老師,有的是剛畢業的師範院校大學生,每人每月工資1000元左右。

  “‘屋頂小學’是過渡時期的産物,凸顯了公辦教育的盲區”

  10多年前,武漢拆遷了大量城中村,流動人口向漢口以北移動。於是,江漢區出現了約30所民辦小學,高峰時有15000名小學生就讀。當時,這些學校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緩解社會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經過6年多努力,江漢區解決了不少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讀書的問題,孩子們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沒有戶籍限制,也沒有借讀費等門檻。”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發展規劃科科長汪建設説,但在一些地區,簡易學校仍然存在。目前,江漢區大約還有5所這樣的小學,近3000名學生就讀,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在民辦幼兒園和初中就讀的孩子。

  如何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讀書難題?在汪建設看來,“‘屋頂小學’是過渡時期的産物,凸顯了公辦教育的盲區。”最終,孩子們還是需要被妥善安置到公辦學校讀書。“最多再用5年,就能讓孩子們到明亮寬敞的校園裏去讀書。”汪建設説。

  一手創辦起淩智小學的孫紅楓則寄希望於社會的幫助。“希望城管部門能批准我們把這棟房子加蓋兩層,那樣會寬敞很多;最好是有哪位好心人士有空閒的廠房能租給我們,讓孩子們能走下屋頂升旗。這個學校辦了12年了,我和學生們都對它很有感情。”

熱詞:

  • 公辦學校
  • 學費標準
  • 學籍管理
  • 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