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晨在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3日 15: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新辦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時間為2011年9月22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9月21日上午,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國新網 郭研攝影)

在北京人權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 晨

(2011年9月21日)

  尊敬的羅豪才會長,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在北京美麗的金秋時節,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了。這是國際人權領域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權合作與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權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和政府官員相聚在一起,圍繞“文化傳統、價值觀與人權”展開討論,共同探討推動世界人權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代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論壇的召開表示誠摯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將人權的普遍性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人權事業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充分保障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權利。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觀念。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民為邦本”,“民貴君輕”,認為人民是第一位的。中國政府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形成了全面的人權發展觀。具體説,就是在經濟社會權利方面,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在政治權利方面,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第二,追求和諧社會目標,努力實現公平正義。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和為貴”,要求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和諧相處。主張保持人際關係的和諧,避免和克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和衝突,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中國政府吸收傳統文化的有益營養,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目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公共服務,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建立健全社會組織機制,實現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的目標。

  第三,秉持執政為民理念,維護廣大人民利益。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民眾是國家的基礎,“本固邦寧”,“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中國政府要求各級官員牢記人民政府的使命與宗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立場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立場,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永做人民公僕。

  第四,中國政府在現代化進程中注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觀念,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中國政府從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利的角度,提出了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建立生態文明的任務,要求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宗旨,建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費模式,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權保障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整體小康的歷史性飛躍。從1978到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快速增加,從200美元提高到超過4000美元;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33.6元提高到5919元,增加了4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4元提高到19109元,增加了54倍;城鄉居民食品消費佔總其支出的比重,即所謂的恩格爾系數大幅下降,分別從56.66%和67.71%降到35.7%和41.1%,分別下降了20.96個百分點和27.6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極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積分別從4.2平方米和8.1平方米提高到22.6平方米和31.6平方米以上;城鄉居民擁有的現代化家庭設備用品成倍增長,家用電器廣泛普及,耐用消費品不斷升級換代,家用汽車正在快速走入普通居民家庭;居民文化娛樂方式趨於多樣化,文化娛樂開支大幅增加。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通過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2001—2010年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中國強化了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在緩解貧困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幫助2.5億貧困人口脫離了貧困。1978年,中國貧困人口為2.5億人,佔農村總人口的30.7%。2010年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萬人, 佔農村總人口的2.8%。中國的減貧成就為世界減緩貧困事業作出了主要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步伐加快。中國政府的執政方式實現了從政策領導向依法治國的根本轉變,法治觀念逐漸成為社會政治的主流。中國制定了包括新憲法在內的現行有傚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建立了門類齊全、層次完備的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中國的司法體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建立了符合中國實際的司法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律師制度和統一的司法考試製度,保證了國家法律的統一實施。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框架下,中國人民的公民政治權利和基本自由得到了有效維護和保障。目前,中國18歲以上的公民,99%以上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中國公民享有廣泛的基本自由和基本人權,有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有寬廣的個人自由空間。

  ——中國人權保障制度日益完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加強人權保障制度建設,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納入憲法,修改了刑事訴訟法,建立了公開審判制度,確立了無罪推定原則,把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國家賠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許多直接涉及人權保障的法律,並進一步完善了信訪制度,使人民群眾可以通過信訪渠道有效地反映自己的意見和要求。中國的人權教育逐漸普及,全社會人權意識不斷提高。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權保障。在立法過程中,中國充分考慮人權保障的需要。在執法過程中,中國政府要求各級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依法行政,尊重人權。2009年,中國制定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份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經過兩年不懈努力,《行動計劃》規定的各項措施得到了有效實施,預定的各項目標如期實現,各項指標全面完成。這標誌著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中不夠平衡和協調的問題仍然存在,如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徵地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受自然、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實現公民充分享有人權的崇高目標任重道遠。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願意在完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政府高度評價《世界人權宣言》在促進世界人權發展和國際人權合作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肯定《世界人權宣言》提出的人權理想和人權訴求,已經加入了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25項國際人權公約,有效履行了公約義務,及時提交了履約報告,並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人權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本次研討會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人權交流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臺。我相信,這次內容豐富的研討和交流,不但能夠增進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與接近,而且能夠切實推動國際人權合作的深入發展。

  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熱詞: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 死刑復核權
  • 減緩貧困
  • 人權理論
  • 人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