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減排行動未獲資金支持 透明度上不存在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7BC0C212C244072966EEC1E0A6F52A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介紹情況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發佈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中國在減緩行動上沒有得到任何資金和技術,在透明度問題上只要堅持有關原則,中國不存在任何問題。

    解振華説,應對氣候變化,國際上已經形成了法律框架、建立了一些機制,這些機制和框架都是遵循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公平的原則、各自能力的原則的,所以只要在討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時,能夠體現這些原則,中國都會認真地履行我們的責任或者儘自己應盡的義務,這點上是沒有問題的。

    按照已經確定的、達成的共識和一些基本原則,在減排的問題上,首先發達國家按照公約和議定書的要求,要實現率先大幅度減排,要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和第二承諾期下承擔減排指標,發展中國家在得到資金、技術的情況下採取積極的減緩行動,中國沒有得到任何資金和技術,但是我們已經採取了減緩行動。中國“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已降低20%左右,減少了15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十二五”提出碳強度要下降17%,實際上將少排放15、16億噸左右二氧化碳。

    解振華強調,在減緩行動的透明度問題上,在哥本哈根和坎昆協議中已經作出了明確安排,發達國家的減排、提供資金、技術的情況要接受國際社會的核查。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國資源自主採取的行動的相關信息要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而且國際磋商與分析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尊重主權,非侵入性、非懲罰性,是促進性的。所以按照已經達成的協議,中國已在認真地遵守,在透明度問題上只要堅持有關原則,中國不存在任何問題。

    解振華説,現在有一種評價,説中國在2020年之前已經確定了目標,採取了行動,應該説是很不錯了。那2020年之後怎麼辦?在這點上我們的立場也是非常明確的,現在按照談判當中大家的約定,要在2015年之前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變化做出科學評估,2015年評估的結果就會出來。各方應根據評估的結果來討論2020年之後如何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但前提是各國先把2020年之前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予以兌現。2020年之後,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之上,2020年之後只要符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公平的原則,同時考慮環境的整體性,中國願意承擔與我們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義務,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

中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基本立場:

一、堅持《公約》和《議定書》基本框架,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應確定發達國家在《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進一步量化減排指標,並就減緩、適應、技術轉讓、資金支持等作出相應安排。

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度減排,同時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四、堅持統籌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問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是發展中國家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保證。

五、堅持聯合國主導氣候變化談判的原則,堅持“協商一致”的決策機制。

中方對德班會議成果3點預期:

一、明確發達國家在《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進行大幅度絕對量化減排的安排。 >>>詳細

二、明確非《議定書》發達國家在《公約》下承擔與其他發達國家在《議定書》下可比的減排承諾。 >>>詳細

三、細化並落實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方面的機制安排,細化體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別的“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和透明度的具體安排。 >>>詳細

>>>提高政治意願是談判最難點 西方現在有困難可以少出點錢

>>>評:白皮書邁開“德班談判”中國腳步 

新起點:中國積極自主落實綠色的“十二五”

一、約束性目標彰顯中國決心

    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新增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 >>>詳細

二、11項政策保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1.提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發展路線圖,組織編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1—2020)》。

2.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力度,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産品推廣。

3.通過規範自願減排交易和排放權交易試點,完善碳排放交易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跨省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更多...>>>

回顧:中國“十一五”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成就

一、減緩氣候變化

    1.提高高耗能行業準入門檻,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産品出口。

    2.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限制生産、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抑制商品過度包裝。

    3.建立節能産品優先採購制度,制定了節能産品政府採購清單,對空調、計算機、照明等9類節能産品實行強制採購。

    4.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電價,對超能耗産品實行懲罰性電價,推動供熱計量收費。

二、適應氣候變化

    1.增加農村飲水安全投入,解決了2.1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6年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的相關目標。

    2.建立中國第一代短期氣候預測模式系統,研發新一代全球氣候系統模式,開展氣候變化對國家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人體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響評估工作。

三、基礎能力建設

    中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統計核算研究及制度建設,提高科技和政策研究水平,加強氣候變化教育培訓,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

四、全社會參與

    中國公眾以實際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廣泛參與自備購物袋、雙面使用紙張、控制空調溫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購買節能産品、低碳出行、低碳飲食、低碳居住等節能低碳活動,從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等細微之處,實踐低碳生活消費方式。

五、參與國際談判

    中國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雙軌談判機制,堅持締約方主導、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和協商一致的規則,積極發揮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主渠道作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建設性參與談判,加強與各方溝通交流,促進各方凝聚共識。

    中國提三項建議被納入巴厘路線圖:包括最晚于2009年底談判確定發達國家2012年後的減排指標、切實將《公約》和《議定書》中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的規定落到實處等。

六、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本著“互利共贏,務實有效”的原則積極參加和推動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的務實合作,為促進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2010年3月,中國頒布《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對外合作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範和促進了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熱詞:

  • 減排
  • 氣候變化
  • 十一五
  •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