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面對面]矯勇:水利民生(20110828)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8日 2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c27542a1ed049b028936da58513d91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和水利工作會議召開,將給中國水利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矯勇:我們這今後的10年應該是水利建設輝煌的10年。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中國的水資源狀況面臨怎樣的挑戰?

    矯勇:我們人多水少,加上分佈的不均勻,就會導致很多極端的情況。

    近3億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46000多座病險水庫,該如何解決?

    矯勇:第一條紅線,就是水利開發的總量控制;第二條呢,我們叫做用水的效率控制;第三條紅線呢,就是納污控制的紅線。但是遺憾的是現在這條紅線已經失守了,那這條紅線還有什麼意義呢?這條紅線就是一種警示。我們國家的這種自然條件差異性太大,任何一種單一的手段都不行。

    為什麼説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

    矯勇:平時沒有進行持續的農田水利的建設,所以導致真正碰到大旱的時候,這種抗禦嚴重自然乾旱的能力明顯的不足。

    10年4萬億的投資規模,如何確保水利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矯勇:肯定是一個大幹快上,但是關鍵是要能夠處在一種是什麼呢,科學的管理指導之下。

    《面對面》古兵專訪水利部副部長矯勇。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這些年乾旱和洪澇災害頻發,這引起了全社會對水利工作的關注,今年初,中央專門出臺了加快水利發展的一號文件,並在七月份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的水利工作會議,這一系列的舉措,將給中國的水利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的水利工作又存在哪些急需解決的薄弱環節呢,面對新的發展的機遇,水利部門又將如何落實和跟進?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

    人物介紹:

    矯勇,水利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近日,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四川、重慶局部地區最高氣溫甚至達到了40至42℃。隨著高溫少雨範圍的逐漸擴大,南方部分地區開始出現了新的旱情。

    記者:去年的時候,這個西南就出現了大旱,你像今年的八月份又出現了旱情。為什麼會連續在南方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旱情?

    矯勇:因為今年的乾旱,現在目前是只是露了一個頭,現在還不能預見它是否就像從前年的秋季到去年的初夏,這樣一個長時間的極端的乾旱,因為那個乾旱我們把它定義為百年未遇的乾旱。今年是在西南的幾個省,你像在貴州,在重慶,在湖南的南部,現在只是旱相已經露出來了。但是這個旱相能夠發生到什麼程度,我們還要進一步地觀察。現在總的來説還不算大只是旱相初顯,顯露出來了,局部地區比較嚴重。

    記者:嚴重到什麼程度?

    矯勇:局部可能在小範圍裏頭可能造成顆粒無收。在一些地方,可能有數十萬的老百姓的飲水安全出現困難,這都是局部的一些乾旱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這個乾旱每年的受旱面積,我們叫受旱率的話,受旱面積大約都在27% 28%左右。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大約每年就是5億多畝的土地,要受到乾旱,就是一億五六千萬畝的土地最後要成災。

    雖然目前全國還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旱情,水利部防汛抗旱的工作人員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旱災和洪澇災害交替出現,頻繁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帶來了重大損失,也給中國的水利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中央首次系統部署水利工作的決定。半年之後,7月8日至9日,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格最高的水利工作會議,會議闡述了新形勢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水利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

    記者: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一號文件的出臺,以及這麼高規格的水利會議,是否意味著我們國家的水利問題,到了非常嚴峻的一種狀況,或者説我們到了刻不容緩需要改變的時候?

    矯勇:你如果仔細看一下一號文件那幾種表述,應該有這種緊迫感。在總書記的講話裏頭也講到了,這個洪澇災害依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依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農田水利滯後,依然是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然後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依然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我們確實感覺到一種緊迫感,我覺得中央也是感覺到這樣一種緊迫感,所以要出文件,要開會,要形成全黨的共識,全社會的共識,全面推動水利的這種跨越式的發展。

    2010年8月8日淩晨,特大山洪泥石流襲擊甘肅舟曲,造成1765人死亡、失蹤。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防洪減災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國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已經從上世紀50年代的年均死亡8900多人下降到2001年以來的年均死亡1700多人。即使這樣,頻頻發生的洪澇災害造成的巨大危害依然一再向我們敲響警鐘。

    記者:像近幾年我們也都注意到洪澇災害現在頻發,非常多,那麼您覺得從中暴露出的問題是什麼?

    矯勇:我們國家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承受能力還是比較脆弱的,從一種氣候現象 最後成災,這反映一個什麼問題呢,反映我們的水利的基礎設施是比較薄弱的。這正是這次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特別強調的一點,也是一號文件裏頭強調的一點。為什麼要建立一個目標,用五到十年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基礎設施滯後的局面。還有一個,就是要加強社會管理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確實是人口眾多,無論是城市的規劃建設,還是工業的佈局經濟,往往存在一些侵佔河道的這種現象,甚至現在還有一種問題,是什麼呢,現在不是土地保護,要搞佔補平衡嘛,這個佔補平衡就把河灘地就變成了耕地。

    記者:這個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矯勇:影響行洪就必然會帶來比較大的洪水災害,就是洪水來了,你一定要給洪水以出路的,你把洪水的出路都擋了,原來寬寬的河你變成窄窄的河,這個洪水出路沒有了,水位自然會往上憋,那自然會造成比較大的這個洪澇災害。我們在自然災害過程當中,盡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我們在自然災害當中

    也是要更多地接受一些教訓。

    記者:反思。

    矯勇: 反思,來調整我們的治水思路。比如説過去,我們更多地考慮是征服自然,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這都是通過一系列自然災害,通過一些教訓,一些反思來得到的。

    作為應對自然災害的重要手段,水利設施的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到防災減災的效果。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水利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的建設卻遠遠滯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也直接暴露出我國水利設施建設落後的局面。"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這是中央一號文件給出的明確判斷。

    矯勇:八五時期到九五初期,當時是國家的號稱幾大基礎設施,水利、電力、交通、通訊,四大基礎設施。當時基本上是起跑點差不多,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四個五年計劃過來以後你再一看,現在公路到處都是高速公路,通訊現在已經到了三網融合,鐵路已經高鐵時代。你如果再看水利呢,我們現在還面臨的是什麼呢?要解決廣大農村農民老百姓的飲水安全問題。我們還有接近3億的農村老百姓飲水不安全,我們大量的中小河流還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整治。每到汛期,我們這個傷亡70%以上出在中小河流。我們還有大量的病險水庫存在,形成老百姓生命安危的一種重大的隱患。所以這一些明顯一比就比出來了,所以它是短板。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面對面
  • 矯勇
  • 水利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