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每週質量報告]再問高藥價(20111120)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6e8550148224b064563518d57bbca0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週質量報告]招出來的高藥價(20111113)

  中國網絡電視臺(每週質量報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常用藥品中間利潤竟然超過6500%,藥品招標疑問重重,藥價虛高如何治本?《再問高藥價》,《每週質量報告》本期播出,敬請收看。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11月13日,我們欄目播出了《招出來的高藥價》(>>點擊查看上期節目,關注了一些地方的常用藥品醫院零售價和出廠價之間的巨大差價,記者隨機選取了20種藥品,對它們的出廠價、中標價和醫院的零售價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藥品從出廠價到醫院零售價之間的中間利潤都超過了500%,最高的一種名為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中間利潤甚至高達2000%以上。而這些藥品之所以能在醫院賣出高價,中間環節形成這麼高的利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藥品招投標得過程中中標價定的很離譜,那麼,藥品的中標價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在這當中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

  在11月13日播出的《招出來的高藥價》節目中,記者對規格為0.3克2毫升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出廠價、中標價和醫院零售價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這種出廠價僅為0.6元左右的藥品,在一些地方的中標價超過11塊錢,醫院的零售價都超過12塊錢,也就是説,這種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中間利潤都超過了2000%。那麼,這種出廠價只有0.6元左右的藥品,中標價為什麼會定得如此離譜呢?我們欄目的記者分別聯絡到上海、天津、黑龍江等地的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而這些部門都沒有正面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電話採訪

  記者:克林黴素磷酸脂注射液招標價是多少錢?
  上海市藥品招標辦 工作人員:招標價我們工作組不知道,因為早就發出去了,我們都看不到了。

  天津市藥品集中採購招標中心 工作人員:現在好多人在打電話問,各個方面都在問這個問題,如果光時電話説我怕説不清楚。

  黑龍江省藥品採購中心 工作人員:電話我也核實不了你的身份,你如果有需要的話,以媒體的身份來找我們相關部門核實,好不好。

  在此前長達一年的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常用的藥品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很多,記者隨機選取了20種常用藥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中間利潤都超過了500%。其中北京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産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出廠價為每盒3.91元,而中標價為25.15元,在醫院的零售價為28.92元,中間利潤超過600%;海南通用同盟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出廠價為每瓶3元錢,而中標價為24.47元,在醫院的零售價為28.14元,中間利潤超過800%;揚州市星斗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甲砜黴素膠囊,出廠價為每盒3元錢,而中標價為40.38元,在醫院的零售價為46.44元,中間利潤超過1400%。在節目播出之後,多位醫藥行業的業內人士向我們欄目反映,除了節目中報道的20種藥品之外,還有不少藥品從出廠到銷售終端的利潤也都高得離譜,藥品的超高利潤在業內絕非個別現象。

  記者:這裡邊的差價,一般都有多大?

  醫藥行業業內人士  趙連璧:一般情況下,平均在五倍以上。

  記者:五倍以上 高的話能有多少倍?

  醫藥行業業內人士  趙連璧:高的話那就是,甚至來講,二三十倍都有。

  記者:是吧?

  醫藥行業業內人士  趙連璧:對。

  業內人士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些藥品産品價格目錄,涉及到上百家藥廠的上萬種藥品的出廠價和醫院零售價。在這些價格目錄中,記者注意到,一些用於治療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藥品,從出廠到醫院零售的中間利潤都超過了400%。其中,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産的規格為2.0克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出廠價為每瓶10.9元,中標價為61.54元,醫院零售價為70.77元,中間利潤超過500%(549%);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甲砜黴素腸溶片,出廠價為每盒2.8元,中標價為26.46元,醫院零售價為30.42元,中間利潤接近1000%(986%);此外最離譜的兩種藥分別是: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規格為2毫升4毫克的氫溴酸高烏甲素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52元,中標價為16元,醫院零售價為18.4元,中間利潤超過3400%(3438%);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規格為2毫升20毫克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32元,中標價為18.49元,醫院零售價為21.26元,中間利潤竟然高達6500%以上。後經記者調查核實,業內人士提供的上述價格基本屬實。

  按照我國現行的藥品集中招標辦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實行競價採購,價格由當地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管理辦公室審定公佈。這個審定公佈的價格叫作中標價,而中標價是醫院採購藥品的最高限價。同時,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政策,每一種藥都可以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15%賣給患者。業內人士指出,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之所以會産生如此高的中間利潤,關鍵在於中標價如何確定,藥品中標價的制定過程是影響藥價高低的決定性因素。

  那麼,備受社會各界質疑的藥品中標價究竟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呢?各地藥品集中採購和招投標管理部門,對這個問題都是諱莫如深,不願多講。記者幾經週折終於聯絡到一家藥廠的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廠生産的一種藥品是怎樣高價中標的。她向我們透露,整個藥品投標和定價的工作並不是由藥廠來運作的,而是由專業的醫藥代理公司負責操作。

  某藥廠負責人:醫藥代表拿到我們的藥,報到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往投標辦報。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家公司生産的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為7元,而中標價卻高達56元。

  記者:你們高價中標的品種價格是多少?

  某藥廠負責人:五十六塊錢。

  記者:五十六 那你們出廠價多少錢?

  某藥廠負責人:我們底價是七塊錢。

  也就是説,藥品出廠價是7塊錢,中標價是56塊錢,醫院零售價是64.4元,中間利潤超過了800%。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廠價只有7元錢的藥,中標價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為遵循了所謂的“潛規則”。

  某藥廠負責人:他去競標以後,醫藥公司要掙多少個點,完了再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大夫(醫生)又多少個(臨床)點,最後人家是多少錢,它這是扣點,是八零扣是幾零扣都是有算數的,就是一個行業規定似的。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雖然這種藥品的中間利潤超過了800%,但藥廠本身的利潤空間卻非常有限。

  記者:你們藥廠掙了多少錢?

  某藥廠負責人:我們藥廠也就掙一塊錢左右。

  記者:一塊錢左右?

  某藥廠負責人:對

  記者:從七塊錢到五十六這中間有四十九塊錢,那這四十九塊錢跟你們沒有關係?

  某藥廠負責人:沒有關係。

  記者:那都誰掙了呢?

  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還有醫院再一個就是醫生。

  調查過程中,一位從事藥品批發行業十餘年的業內人士證實了這家藥廠負責人的説法,同時他還告訴記者,這種利益均沾的模式正是藥品招投標過程中的“潛規則”。

  醫藥行業業內人士 趙連璧:他就要考慮那麼這個藥進入這個醫院以後,或者招標,進入醫院以後每個科室的大夫,或者説藥劑科或者當然還有這一層的關係,每個人需要得到多少利潤的時候,他覺得適合他胃口的時候,達到一個合理的值,然後呢就是把這個價格加上去,然後就招標,然後出來的價格,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招標價格。

  也就是説,在藥品中間利潤分配過程中,醫藥代理公司、醫院、醫生等各個環節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標價,從而抬高中間利潤,各個環節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這些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對藥品中標價到底是如何制定的作出回應,也沒有對中標價為什麼比出廠價高出幾十倍等公眾非常關心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釋。與此同時,我們的記者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藥品中標價和醫院零售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十幾、二十倍的現象並非個例。國家出臺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抑制藥價虛高,減輕患者負擔,卻被一些利益團體利用,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後黑手,那麼,一些地方藥品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亂象和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據了解,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同時,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作為物價主管部門的發改委也為每一種藥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價,並要求根據審定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不得超過發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價。然而,記者調查卻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即使不少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根據這樣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依然低於發改委公佈的最高零售價。業內專家告訴我們,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在業內被稱為“天花板價”,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藥價,防止藥價虛高,但是現實情況是這個被稱為“天花板價”的藥品最高零售價與出廠價相比定的更是高得離譜。以山東方明藥業生産的2毫升20毫克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為例,出廠價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價被定35.9元。那麼,這個“天花板價”又是如何制定的呢?記者多方聯絡價格主管部門,卻同樣沒有得到正面回應,這個問題成為繼中標價之後的又一個巨大問號。

  專家強調,只要醫藥公司、醫院、醫生、包括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等各個環節利益均沾的“潛規則”不改變,藥品中標價就很難回歸到合理範圍。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 王錦霞:現在通過招標以後,大家都想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好的這個招標價。所以呢,一定會想辦法,把藥品價格定的高一點。定高一點,到了醫院才能銷,那麼低了沒有回扣的空間了,醫生就不給你開方了。

  專家指出,解決藥價虛高,除了要整治藥品招投標中的種種亂象,還應當對藥品加成政策進行調整。據了解,目前二甲以上的公立醫院必須按照中標價採購藥品,購進藥品後再加成15%賣給患者。因此,醫院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往往偏愛採購中標價高的藥品。還是以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為例,假設醫院從大型批發公司採購,每支僅僅需要6毛錢,按照藥品加成政策加價15%,只能掙1毛錢左右,但按照中標價11元採購,可以掙1.65元,是前者的18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朱恒鵬: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進高價藥,高價賣,然後用回扣的形式把虛高的批發價收回來對吧?他賺15%的合法的利潤,然後他有40%、50%、60%的回扣要回來。

  專家指出,藥品加成政策的初衷是為了保證醫院的合理利潤和正常運營,但實施過程當中卻往往造成醫院偏愛高價藥,一些治療常見病的便宜用好用的藥品卻進不了醫院的採購目錄。

  顧昕,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新醫改政策研究專家,長期致力於研究如何改革醫院的醫藥體制問題。

  針對醫院所售藥品加價15%的政策,顧昕認為應當儘快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藥價虛高,讓患者受益。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顧昕:我們老百姓花12塊6毛5來吃這個藥,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種管制,讓醫療機構擁有自主權,它們可以到市場去挖掘這種便宜的進貨渠道,它的出廠價只有一塊錢,市場上肯定有三塊錢的進貨渠道,假定它們按3塊錢進貨了,政府不管它加價多少,就算它翻一倍加價請問是多少呢?它賺了3塊錢是不是?醫療機構最後賣出的價格是6塊錢,請問我們老百姓受益沒有?我們節省了6塊5,我們醫保基金受益了沒有?也節省了6塊5,請問我們醫療機構受益了嗎?它本來是賺1塊6毛5的錢,現在它這個藥賺了3塊錢。皆大歡喜了,請問我們政府的有關部門為什麼要做那種管制呢?

  切實解決老百姓看病吃藥的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維護十幾億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實施和完善,必將對整個藥品生産流通秩序産生深遠影響,同時也能切實減輕老百姓的用藥負擔。藥價問題,可以説是領導重視、百姓關心。但是目前的現狀是,一些地方藥品招投標當中還存在種種亂象,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是,藥價虛高的問題還相當突出,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減輕不了患者負擔,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整個醫藥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針對藥價虛高的問題我們新聞頻道還將持續關注。好,感謝收看《每週質量報告》,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熱詞:

  • 每週質量報告
  • 再問高藥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