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27載歷史民辦小學陷生存危機 為節約電教室不開燈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6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申浩小學為節約開支,有的教室哪怕光線再暗也不開日光燈。謝苗楓 攝

  不平行的“兩道杠”,沒有滑道只有樓梯的“滑滑梯”,經年累月被孩子們“挂猴子”、中間凹了一大段的單杠,這是申浩小學操場內僅存的3個鐵制的“遊樂設施”,銹跡斑斑,傷痕纍纍。

  “這些都是以前留下來的,現在沒辦法再用,但扔了又不像所學校,就放在那裏吧”,快退休的申廣洪只是“兼職校長”,他真正的職務是雲浮市雲城區高峰鎮大崗新村(社區)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對父親留下來的學校以及校內的一草一木,他常説“總是有用的”,“沒有地方打乒乓球的孩子,可以在這裡追追打打,跑動一下”。

  23間教室空了14間

  學校財務賬面繼續虧本,只好“棄車保帥”,自行縮減一年級招生規模,集中財力辦好現有的班級

  父親申浩是申廣洪最佩服的人,確實比很多人強,“他早就可以享清福,卻辦了這個學校”,“辦就辦唄,卻按公辦學校的標準來收錢”,“沒有錢的學生,他還給先墊著”。

  “80年代,村裏沒有學校,孩子要翻兩三座山頭才有地方讀書。有一次下大雨發洪水,30多個學生過水坑時,幾乎全部被沖走。我爸爸覺得不能再拖了,於是跟村長説,他要解散車隊,辦一所小學。”申廣洪説,“大概掏了2萬元,那時是很大一筆錢了。”

  1984年5月,經當時的雲浮縣教育局批准,申浩領取了辦學許可證,以“六自(自籌資金、自建教室、自置桌子、自買教具、自請教師、自任校長)”形式,在大臺村辦起了廣東省改革開放後第一所由農民創辦的公益性私立小學,校名為“申浩小學”。

  開學那天,只有一年級1個班,32個學生,1名老師。

  1986年,因雲浮硫鐵礦建設需要,申浩小學隨大臺村搬遷到現在的高峰鎮大崗新村。申浩又把全家的搬遷費及積蓄約7萬元全部投入到學校,建設新校舍,到1990年辦成了一所完全小學。

  由於堅持公益性質,到2004年,在社會人士的幫助下,學校擁有一棟三層混凝土結構的教學大樓,有23間教室,在校學生發展到1100多人,專職教師就有28人。

  但好景不長。2006年,由於廣東農村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免費、城市義務教育免費在即,沒有財政投入的申浩小學,當年賬面首次出現“虧本”,要靠過去的盈利來“填補”。到了2007年,賬面繼續虧本,“吃老本”漸漸難以為繼,只好“棄車保帥”,自行縮減一年級招生規模,集中財力辦好現有的班級。

  目前,該校在校生486人,教職員工19人,在該校的23間教室中,除了9間教室正在使用外,其他均處於閒置狀態。

  多辦一個班虧得就越多

  前幾年靠“吃老本”,直到去年就不行了,所有老本吃光外,還虧了8000多元

  “不管省外、省內,義務教育階段還是學前班教育,學校的收費都比雲浮市物價局核定的(民辦學校)標準要低。”校內所有後勤事務“一腳踢”的申廣洪女兒申擴玲告訴記者,全校的所有收入除了這些收上來的學(書)雜費外,就只有省財政對省內戶籍學生補貼的免費義務教育經費。“過去每生每學期144元,今年開始每生每學期157元。”

  “教師的月工資是850—1100元,這些錢剛好夠發18名教師的工資,我是義務的。”申擴玲笑了笑説,所以,維修校舍、添置教學設備等根本沒有資金去做,有時連日常的運作都非常困難。

  “多開一個班,就會虧一個班的開支。”看著學校鐵圍欄外那些由家長拖著、背著,好奇地往裏張望的小孩,申擴玲嘆了一口氣,給記者算起了賬——

  開一個45人的班,最少要配備語文、數學老師各一名,其他科目與別的年級共用1名老師,即至少要2.5名教師;粉筆、掃把、抹布等雜物,每個學期約耗費400元;每個月電費200元、水費10元;每名學生每學期紙張費用平均6元;教科書外資料費用每學期接近300元,校園安全保險每生每學期5元。

  “這樣算下來,一個班一天的費用大約要300元,一個月就得9000元;但我們一個學期,即使全部按省外戶籍學生收費計算,只有14400元,平均每個月就是不到4000元,當然虧本。”

  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申浩小學的賬目就在虧錢,“前幾年靠‘吃老本’,直到去年就不行了,所有老本吃光外,還虧了8000多元”,申擴玲説,這已經算不錯,因為雲城區政府特批了3萬元扶持資金到校。

  不足1萬元的“蝕本”看似不多,但背後是教師工資極低、教學器材貧乏、圖書館藏書幾近為零的“代價”。

  據雲浮市雲城區教育局副局長蘇天倫介紹,該區有63所小學,除了申浩小學外,其他均為公辦小學,基本按照規範化學校標準建設;新入職的公辦教師每月工資2000多元,基本與該區公務員工資相當。

  “確實了解申浩小學的困難,但政府也沒有一筆可以名正言順劃撥的經費,只能是從吃飯財政中儘量擠出,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副區長徐賢榮也感到“痛心”。

  “政策鴻溝”也讓學校頭痛

  現在教學是靠一些退休的公辦教師和剛畢業的年輕人,但還能維持多久,確實不敢想

  羅佩連在申浩小學工作7年,現在工資不到1000元,比她在都楊鎮小學工作時少了四五百元,但她覺得“這所學校真心為貧困家庭和外來工的孩子著想”,所以錢少點也沒有關係,“有時覺得自己挺欣慰的,做了些實在的事情”。

  “説真的,現在教學是靠一些退休的公辦教師和剛畢業的年輕人,但還能維持多久,確實不敢想。”申廣洪説,從去年開始他已經動員叔伯兄弟拿些錢來,一起投入到學校裏。

  “但這些,包括區裏給的3萬元都是不可持續的。”申廣洪説,自從免費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很多企業家的慈善項目都不願扶持小學,“他們覺得小學生都有國家幫扶了”,“但卻很少人意識到民辦學校的艱難,而且他們也想不到戶籍外學生是享受不到省裏的優惠的”,所以來自熱心人士的資助也越來越少。

  不僅如此,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政策鴻溝”也讓申廣洪、申擴玲很頭痛。

  由於民校“非事非企”的身份,學校的年審、稅收、用地、融資、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都難以享受到與其義務和責任相對應的權益和優惠扶持政策。“但我們也在培養人才,基本上做的就是公益事業。”

  申廣洪覺得“即使政府不接管這所學校”,也希望“能和公辦學校一視同仁”,比如,公辦學校的教師輪崗也能把申浩小學納入,申浩小學的老師能享受進修的機會,按照生師比例補貼民辦小學教師薪酬等。

  此外,他也呼籲民間慈善項目能多關注公益性的民辦學校、民辦外來工子弟學校,讓這樣的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可以把學校關了,不做了,就不虧本了,但這些孩子怎麼辦?即使公辦學校能把所有孩子吸收,他們也得走上好長一段路才能到學校。”申廣洪有點黯然,如果單靠申家的力量,他不知道已經辦學27年的“申浩小學”能不能撐過明年。

  從清晨打開校門,到晚上最後一盞日光燈熄滅,申浩小學每個班每天的運行成本接近300元。

  這是雲浮第一所公益民辦小學,也是廣東省改革開放後第一所由農民創辦的學校,27年前由農民申浩自掏腰包辦起來的小學。

  最近一年,在看每個月的財務報表時,子承父業的申廣洪感覺寒冬漸近。為了維持學校正常運行,他不但早就開始“蝕老本”,而且還得動員叔伯兄弟“合夥”再掏腰包,去填這個越來越深的窟窿。

  每天,他只要走進學校大門,就會不自覺地走上三樓看看那排空蕩蕩的教室。他開始懷疑,這所耗費了近30年精力發展起來的學校,能否撐過明年。

熱詞:

  • 義務教育免費
  • 1986年
  • 辦學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