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來診療你心靈(走基層探訪熟悉的陌生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06: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田松(右)老師在指導患者進行藝術行為治療。

  本報記者 姜峰攝

  10月13日,“深呼吸,俯身,抬頭,伸左手,再伸右手……”伴隨著輕快的民族音樂,舞蹈室裏田松老師在前面示範,後面幾名“學生”一板一眼地跟節奏做著動作——這不是舞蹈班學員的訓練現場,而是我們在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病患藝術行為治療中心看到的一幕。

  “我是心理醫生,能解決你的問題,你有什麼話請放心跟我説。”走進回龍觀醫院門診7號房,崔勇正在對從外地趕來就醫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作為這所公立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的主任醫師,崔大夫已經從事這項工作22年了。

  精神病科醫生和別的醫生有什麼不同?崔勇舉了一個例子,別的醫生可能會問:“有什麼病?怎麼病了?”作為精神科醫生,這麼問絕對是大忌!而應當和聲細語地問:“怎麼了?哪兒不舒服?”一上午時間,崔勇只接診了3名病人,每位診斷時間在40分鐘以上,“首診時間比較長是我們的工作特性決定的,精神病科的醫生不僅要懂醫學,還要懂心理學、社會學,讓真正有病的人得到治療,對他們的精神進行干預,恢復一個人的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

  一個合格精神病科醫生還應該有法律頭腦。崔勇解釋,這是為了防止有些人因為財産分割、法律糾紛等原因,試圖以診斷精神疾病為由造成某種結果。

  結束早上的問診,崔勇帶我們來到醫院11病區,這裡有幾十名患者正在接受住院治療,各種關於精神疾病的介紹牌挂滿了病房走廊。“記得以前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我是精神科大夫,只好説自己是‘神經科’的。”崔勇坦言,近年來社會對精神疾病及患者已經越來越寬容,但是仍然了解得不夠。他告訴我們,其實精神疾病並不僅僅是人們通常認為的癡傻、瘋癲,國際上對精神疾病的分類有三四百種,目前回龍觀醫院就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酒精依賴、睡眠障礙等10余個診療項目及科室。“我治療過一名嚴重酒精依賴患者,30歲出頭的年輕人看上去像60歲的老人,由於長期過度飲酒造成了人格改變、智慧改變、幻覺、抑鬱等精神病症狀。”

  在11病區,我們見到了一名“80後”住院醫師。2006年來到這裡工作的張潔,每天負責配合主任醫師觀察患者病情、記錄病程。大學讀的是臨床醫學專業,“由於不是讀的精神病科,初來乍到的時候有過擔心,進病房時看到他們的眼神、表情就害怕,擔心患者‘衝動’和‘攻擊’,但現在不會害怕了,我能理解患者。”張潔笑著説。張潔現在看護著22名住院病人,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73歲,全部是男性患者,“女醫生跟男病人交流起來更好。”當然,她也遭遇過病人的“鍾情妄想”,一位近60歲的患者,認為張潔和兩位護士都喜歡他,想和她們發生肢體接觸。她們及時採取了防範措施。

  與其它綜合性醫院不同的是,我們在病區見到了許多男護士穿梭于各個病房之間。“這裡男女護士比例是3:2吧,比其他醫院要高得多。”身材魁梧的男護士李建賓對我們説,看護精神疾病患者確實有一定風險,被患者罵、被家屬投訴是常事,有時患者突然衝動起來還會動手。

  李建賓19歲護校畢業後當護士。一次,一位住院病人突然“衝動”,一腳猛踹向他的臉,造成鼻梁軟組織受傷。7年護士工作下來,李建賓身上留下不少傷痕。由於病人的特殊性,護理人員還要為患者洗臉、洗澡、換衣服、盛飯等,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為了使治療更加完整、系統,減少患者家人負擔、社會負擔,回龍觀醫院在病人康復治療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跟隨崔勇來到藝術行為治療中心,我們陸續看到了音樂、書畫、舞蹈、戲劇、計算機、手工等9個特色治療室中治療師的工作場景。在50多平方米的陶藝治療室裏,李國忠大夫站在4台拉胚機前,給我們展示了由患者親手製作的泥塑作品,“製作陶藝的過程,有助於幫助患者集中注意力,規範他們的認知活動和意志行為活動。”為了治療患者,李國忠自學了制陶手藝,這種“陶藝治療法”他已經實踐了12年。

  出於幫助患者適應社會的考慮,崔勇自己設計了家居操作治療室、社交技能訓練室等治療場所,看著患者操作廚具包餃子、煮餃子,他開心地笑了。作為精神科醫護人員,工作收入往往只有同等醫院、同級醫生的1/3或1/2,“不可否認周圍人有挺多的誤解,但我還是會堅持下去。”張潔告訴我們她正準備攻讀精神疾病治療方向的學位。

  “很多患者有著長期病史卻遲遲沒有就醫。其實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及時治療是不會耽誤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崔勇希望社會公眾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正視精神疾病及患者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我覺得我的工作挺神聖的。”

  鏈結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統計,我國15歲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17%,其中抑鬱症約為5%,焦慮症約5%,藥物、酒精等物質依賴症約5%,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我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人,並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與此不相適應的是,目前全國註冊精神科醫師不足2萬人。每10萬人僅有精神科醫師1.46名,只有國際標準的1/4。北京市精神疾病科醫護人員和病床數在全國比例最高,醫生也只有不到1000名,護士不到2000名。

  (本報記者 王君平整理)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診療
  • 精神疾病
  • 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