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航天專家同步解説天宮一號發射全程(實錄)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30日 0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今天我們為廣大網友請來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陳灼華老師作客我們中國網絡電視臺,陳老師,歡迎您的到來。

  陳灼華:謝謝。

  主持人:陳老師是1957年8月進入北京工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學習,1960年4月在校參加工作一年半,任預備教師,1963年8月從該校飛行器總體設計專業畢業,1963年9月至今在航天系統工作,從事探空火箭、航天運載火箭工作,曾任總體室副主任和探空火箭設計師。

  陳老師在小型火箭和運載火箭運行中曾獲部級獎一項,2003年發射首發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後獲院級銀質獎對嗎?

  陳灼華:對。

  主持人:陳老師能作客我們的現場,我們還是就今天晚上探測衛星的發射我們跟廣大網友進行一個現場的解讀。陳老師,從哪年開始參與這個載人航天飛行的工作當中呢?

  陳灼華:載人航天工作從1986年下半年,八六三計劃開始以後,我們就參加了這個工作,但是,八六三計劃大概是我們國家的高技術,這個研究發展計劃,它是經過鄧小平,四個科學家,他根據當時的形勢向中國提出這麼一個報告,鄧小平後來批示了,手段要快,後來國家根據這個,我們搞了一個八六三計劃。載人航天是其中的一個領域,這個領域裏面,實際上,就是在載人航天這個領域裏面我們要搞高技術的話,載人航天的起步怎麼辦、怎麼搞?這個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論證,從1986年一直到1989年,當時可以説世界上有的航天器,我們都有,比如像美國的航天飛機,還有法國的赫爾墨斯小型航天飛機,還有載人飛船,那麼經過三年多的反復論證以後,我們做的概念性研究論證,得出一個概念,中國的基本國情載人航天還以發射飛船為主,是這麼一個情況。完了以後,我們參加了工作以後,後來就進入中央,1992年中央批的這個計劃,是1992年9月21日,以江澤民總書記在會議上來宣佈決定,中國要搞載人航天,所以,我們叫載人航天也叫九二一工程,這麼來的,我們有幸參加了這麼一個,從論證開始,一直幹到現在,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主持人:1986年開始。

  陳灼華:對,863。

  主持人:當時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是怎麼樣的呢?

  陳灼華:當時863論證的情況,因為當時經費,中央也下了很大的決心,但是論證的時候,就是因為各個單位不是下放到各個單位的名義,就是一個大單位的航空航天部,不是這樣,是要你各個小項目成立組,以課題組報項目論證。是這樣的,論證經費就比較少一點了,就是這麼一個情況。開始就是説,你要找尋一個途徑,技術途徑到底怎麼辦,主要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經濟上,這兩放方面來進行分析,這麼一個情況。

  主持人:國家給的經費是有限的。

  陳灼華:對,當時整個就這個921這個項目,我聽説國家搞載人航天工程是40個億,這麼一個規模,實際上幹的過程中已經超出了,這個是因為很大一批投資是搞了一些基礎建設。比如説基礎建設、包括實驗室,包括蓋新的廠房,這些發射成功以後,還是921工程辦的,這個室裏包括主任,最近有一個説法,説什麼我記不住了。

  主持人:但是當時的辦公條件是不是?

  陳灼華:辦公條件和現在差多了,至少你現在像我們這個廠房,都是要接近,完了以後,要大,那以前沒這個條件。雖然我們在北京有一個航天城那就是根據921工程蓋起來的航天城。

  主持人:以前是什麼樣的?

  陳灼華:以前就是分散在各個點,像我們總體部,整裝廠是瑞士的整裝廠,很小了。這個是529廠,那時候都是很小的。條件都比較差。

  主持人:在搞科研實驗室的時候……

  陳灼華:很大的投資搞基礎建設。現在我們搞這些工作打了基礎。

  主持人:現在在實驗室,有很多實驗需要空調,因為它需要保持溫度,人體也要達到一個舒適的合適的溫度,當時沒有這個條件,你們是怎麼克服困難的?

  陳灼華:當時有些衛星的條件,因為當時我們那個時候搞863的時候,像我們以前搞是以科學實驗為主,那個對環境條件有一點要求,因為它小,這個還是需要的,但是現在搞大了以後,那個原來廠房不行了,這個該是什麼條件是什麼條件,那個是不可避免的,那個不能降低,降低就影響産品的質量。

  主持人:還記得您最初的時候,工資拿多少錢嗎?

  陳灼華:我們那個時候工資,80多塊,我們1978年開始漲工資,在北京是46,後來漲到63,後來是56,大學畢業是56了,後來漲到63,80年代100來塊錢左右。

  主持人:收入水平較以前那個年代不高。

  陳灼華:不高。像我們以前那個時候,80年代已經開始慢慢在改了。最早70年代的時候,三居室的住三家,兩居室的住兩家,是這樣的,這樣我住個兩居室,共用一個廁所,共用一個廚房,面積都很小。現在住一戶都算小的。

  主持人:現在什麼東西吸引您一直從事這樣一個收入也不高,很枯燥的工作呢?

  陳灼華:這個是事業心的問題。航天事業也好,國家也好,改變國家的面貌,總得有人去一些工作,作為航天事業來説,我們當時的規模也沒有這麼大,但是國家的科技水平,綜合國力的一個體現,那個是有這麼一個情況。最早領導分配的,組織上安排的,進來也不容易,它有一定的條件。當時幹這個工作就應該愛這個工作,以前教我們也是幹一行愛一行。

  主持人:我手上有陳老師的幾張照片,其中您看這一張,這是在酒泉嗎?

  陳灼華:這是在酒泉,這是1994年在蓋發射場的時候選址。

  主持人:就是現在發射場?

  陳灼華:發射塔架,我們內部叫勤務塔。

  主持人:為什麼叫勤務塔。

  陳灼華:就是為整個火箭和航天器服務的這麼一個塔架。主要選點的時候,選擇這個,這個點就是我們將來塔架的工作點,就是現在的塔架的位置。

  主持人:選這個位置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嗎?

  陳灼華:這個關鍵當時是主要工程確定在酒泉以後,酒泉他們基地的同志提出來,要離生活區近一點,既保證安全,也保證水源安全,要保證生活區的安全,儘量近一點,近一點主要,這個戰區,還有部隊的官兵,他們生活上要方便一點,靠近生活區就方便一點,是在以前,離這兒比較遠,現在這個區離他們的生活區大概就是6公里左右,所以還是比較近的。

  主持人:這是中心?

  陳灼華:對,當時就是中心,上我們發射臺的發射原點。

  主持人:後來就變成了,就是這個。

  陳灼華:對,就是這個火箭的那個中心下降點,當時講他們告訴我這個定位就這麼一個點。

  主持人:建這個塔架用了多長時間?

  陳灼華:這個兩年多時間,921工程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它從1992年開始論證,1993年開始看點,選點,完了以後,我們整個回傳系統,各個大系統的建設技術要求,他們總裝工程設計所進行設計,因為這個在發射區是有很多建築物,我們看到塔架是一個大的建築物,還有一個廠房建設,這是正在建設的垂直廠房。

  主持人:這個垂直廠房是幹什麼用的?

  陳灼華:垂直廠房跟火箭,現在目標也好。

  主持人:垂直廠房是這一張嗎?

  陳灼華: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垂直廠房。

  主持人:這兒離酒泉還有200多公里,我們現在電視上看到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不是這兒是嗎?

  陳灼華:酒泉發射中心就是這個地區,沙漠、戈壁灘。把這個生活區離得更遠了,後來我們司令員堅持要選擇這個地方,現在我是靠近水邊,沒水不行。

  主持人:以前比如説我想給家裏打個電話。

  陳灼華:那個給家裏打電話,我們那個時候給家裏打電話是沒有的,家裏本來就沒有電話,但是工作打電話也很困難,1966年打過一次電話,那可費勁了,首先是你要到它的司令部、機關去打,那是司令部的總機,轉到各行科委的總機,然後轉到信息部的總機,再轉到醫院的總機,就是航天科學研究院,再由醫院的總機把電話接到我們所裏面的單位,經過這麼一轉,因為它有幾個轉捩點,都是人工接,那根本就聽不清楚,聽不見。在921工程之初,打這個電話,也是相當困難。打個電話要請示問題、彙報問題,是很難的。現在手機到處都是了,現在主要管理起來了。

  主持人:我們剛才講到了,這是總裝。

  陳灼華:對,垂直總裝廠房。

  主持人:這是一個近景。

  陳灼華:一你看,正好火箭在廠房裏面。

  主持人:這是哪個火箭?

  陳灼華:這就是長F火箭,底下有個塔,這是發射回傳的照片。這個就是塔,這個頂上是逃逸塔,這是回傳的整流罩,這是長F火箭。可能看得不清楚。

  主持人:這是?

  陳灼華:這是到了塔架了,還沒有到塔架最中間。

  主持人:先從這個出來,再報這個?

  陳灼華:這個有1.5公里了。

  主持人:這1.5公里怎麼把這個火箭運過去?

  陳灼華:它相當於我們的汽車發電,帶動這裡有一個互動發射平臺,在這個平臺往前運轉,這個是每分鐘,大概是這個20米的速度,所以這1.5公里要走一個半小時。

  主持人:是因為火箭太重了?

  陳灼華:不是,它這個原因很多,它主要是因為召集火箭,因為火箭加起來連塔跟體箱,火箭本身50多米高了,不從火箭底部到我們的塔尖有50多米高,加上發射塔也很多。
  當然我不接近,接近塔架,搞接近要求太高,所以這個跟火箭不一樣。火箭那個基本上就是説得通俗一點,就是防風擋雨,要擋風,它那個地方下不來。這會兒把逃逸塔吊上去,這個過程是吊逃逸塔的過程。

  主持人:那這個人怎麼上去?底架呢?

  陳灼華:這個平臺是這樣的,它這個房子,它一層大概是6米8高,這個廠房裏面設了不少電梯,電梯數量還挺多的,有走人的,走路的,這個數量很多。這樣的話,還有電纜溝、電纜蓄井,我要測試的話,從這個平臺上過來,是這樣的情況。

  主持人:大概在這個裏面工作的人員有多少?

  陳灼華:這個院的人都在這裡幹活,就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他們的火箭在這裡進行整裝測試都在這裡進行。我們是在另外一個場,我們叫做回傳總裝測試場,弄完之後,運到這裡跟火箭對接。

  主持人:它整個的飛行過程分步驟嗎?

  陳灼華:從火箭來講,我們火箭發射是按照飛行程序走,這個程序是都要確定的,因為我們長二F火箭是兩級火箭,一級有一個助推器,一級助推器點火以後,先是把助推器先燒完,大約150多秒,它燒完以後,一級主機關機,一級主機關機之前,現在領導層都在看發射了。

  主持人:您剛剛説的步驟是不是最關鍵的步驟呢?

  陳灼華:應該講哪個步驟都關鍵,完全是根據國外的經驗,分離是很關鍵的,就是一二級分離,因為俄羅斯搞載人航天的時候沒有分離航天員就逃出來,逃離救生,這個我個人覺得是分離的時候比較關鍵。二級先點火,二級一點火以後,一二級馬上連接結束,利用火箭推力把一級推出去。

  主持人:我們國家還沒有失敗的經驗?

  陳灼華:我們國家運載火箭分離的故障還沒有碰到,早期出現的是發射失敗,但主要是控制系統失敗。我們在塔架上,在發射塔上出了事。

  主持人:其實航天發射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東西。

  陳灼華:高風險的東西。90年代初,我們在西昌發射衛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爆炸事故,按照我們通俗的話就是倒臺。

  主持人:現在是進入到倒計時了。

  陳灼華:大約一分鐘準備,馬上就點火了。

  主持人:我們一同關注一下現場發射的情況。現在這四個畫面都是什麼?

  陳灼華:出了白塔,剩下一分鐘拉,這是電插頭。

  主持人:把它打開。

  陳灼華:這個自動脫落以後,這個要保持,這個絕對要保持的。點火了。

  主持人:您是不是很緊張?

  陳灼華:不緊張,這個沒有什麼緊張的,這個都是按照程序走,對自己做的工作很有信心。火箭隨之起飛。

  主持人:是不是到這個步驟之後,您心裏邊就覺得踏實了?

  陳灼華:起飛以後,它離開臺架,它程序轉彎了,它是垂直髮射,但是不能一直垂直走,按照飛行程序進行飛行。大家可以看到。

  主持人:像“天宮”發射的這一瞬間,我們是不是在全國各地基本上能看到?

  陳灼華:什麼看到?肉眼看?

  主持人:肉眼。

  陳灼華:肉眼看,在航天上,因為晚上,可以到北京天文臺帶一波人去看,以後是可以看的,因為它的體積比較大。

  主持人:主要是這一部分。

  陳灼華:這個只能在那兒來看,在飛行路徑上能看到這些火苗。看到沒有,現在我們是看到助推器了,一院已經裝了攝像頭了,100多秒以後,注意,50多秒。150多秒。這個好,這個一院現在很快,分離掉了,看到沒有,分離掉了。

  主持人:分離以後這個東西?

  陳灼華:掉到地上來了,掉到沙漠裏頭,離基地、發射場不遠。星箭馬上就分離了,一二級,注意看這個。主機工作,那個遊機工作了,那個也就算,大概200多秒,開了,看到沒有。

  主持人:這是利用什麼看的?

  陳灼華:這是利用光電經緯儀看的,這個不簡單,這個抓到了,挺好,這都正常。現在就能看到一個光電,火電。

  主持人:這個時速現在是多少?

  陳灼華:它應該是每秒七千五還是七千六。主機、遊機工作,它們現在在二級尾端裏面加了一個攝像機,一院倒是搞得挺可以。

  主持人:以前沒有?

  陳灼華:以前沒有,以前完全靠遙測,現在遙測是遙測,我還有機關,你看到沒有,剛才做的分離也看得見,我們分離器目標分離不分離我們以後就能看到了,還有飛行路線。

  主持人:我們為什麼設這麼多觀察點呢?

  陳灼華:從整個起飛到入軌,有很多個聯絡點,主要是怕它出問題,這個點是不能夠斷的。而且每個點有兩套測控設備能跟上,特別是入軌點。

  主持人:它已經到達青島那個方向了。

  陳灼華:對。

  主持人:太陽電子翻版展開大概在什麼時間?

  陳灼華:它應該是跟我們目標分離器分離以後,應該隔兩分來鐘。這個它是要爆的。這個翻版一打開,表示什麼?表示我們的目標飛行,因為翻版一打開表示我有能量,整個目標器可以工作了,這個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遊機工作,這邊主機,那邊遊機。

  主持人:這邊這是主機。

  陳灼華:對。未來在那邊都可以看到.

  主持人:它會經過北京嗎?

  陳灼華:不經過。這個航線設計有一個很大的關鍵,不能經過大城市上空,因為我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主機關機了。

  主持人:主機關閉意味著什麼?

  陳灼華:就是説二級火箭發射工作的時候,它是火箭主發電機和六個游動發電機一同工作,這個遊機起什麼作用,一是增加推力,二是對二級進行控制。現在把主機關了以後,遊機還繼續工作,遊機推力小,主機推力大,因為推力小以後,它就慢慢我們入軌的時候,對我們目標飛行器的姿態干擾就小,這是一個。一關了以後,飛行的姿態比較平穩一點。

  主持人:它繞地球一共幾圈?

  陳灼華:按照現在的軌道,一天16圈左右,轉一圈大概90分鐘。

  主持人:這是?

  陳灼華:我沒有看到這個東西。

  主持人:現在是什麼位置?

  陳灼華:看,這個要分離了,這個對火箭來説,它的任務已經完了。下面是我們的事,我們什麼事呢?第一,火箭分離的時候,它要産生一片姿態干擾。首先,我們目標飛行器要消除干擾,使它能夠對地穩定一點,現在完了以後,就是最低的姿態,這會兒要看它帆板一展開,只要帆板一展開,我們目標飛行器就算成功了。第一步的成功了,在發射段,最終火箭點火到入軌,這叫發射段。入軌以後,它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呢?到了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圖像是青島能抓到的地方。現在跟進目標飛行器的圖片。

  主持人:所有被分離的東西都落在沙漠上嗎?

  陳灼華:是這樣的,我們的這個助推器,對不對,還有翼機,助推器肯定在沙漠裏頭,翼機可能是人煙比較少的地方。發射正常,好了,這就行了,這就算我們第一步,我們這個成功了。

  主持人:這是動畫模擬吧?

  陳灼華:這是動畫模擬,照不著的。信號正常,這是青島抓到的這個信號。所有這些怎麼展開呢?我們有遙車信號,還有軌道信息,這是遙車三號報告,要告訴我們不入軌情況,到底是什麼時間,入軌的高度,入軌平穩以後,入軌的一些姿態都要告訴我們的,現在已經是目標飛行器在這兒。

  主持人:這是北京航天的飛控中心?

  陳灼華:對。

  主持人:您有多少次在坐在飛控中心呢?

  陳灼華:我主要在酒泉。

  主持人:以前在發射場和現在坐在這兒觀看有什麼不一樣嗎?

  陳灼華:也沒有什麼東西,我要關注這個東西,因為這是一個國家的大事,里程碑的事,發射一個目標飛行器上去。

  主持人:説到您剛才講到這是一件大事,我們發射這個“天宮”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陳灼華:“天宮”的意義就是説,這個“天宮一號”如果能夠發射成功,神舟八號如果跟它交會對接上去了,那就是標誌著我們航天領域裏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因為我們國家已經制定了一個發展載人航天的戰略規劃,921工程計劃,這個計劃確定我們國家發展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第一步,實際上就是神舟一號和神舟六號完成任務,就是説,要你發射有人上去,並且能運行多天,楊利偉就去了一天,神舟六號去了六天。

  主持人:一人一天,多人多天。

  陳灼華:兩天五天。就是多人多,這個標誌是第一個。第二個發射工程要解決空間站的問題就是出艙活動和交會對接的東西,今天我們發射的就是交會對接的目標,叫做目標飛行器。

  主持人:等於它是一個對接點,然後等到……

  陳灼華:等到下次。

  主持人:神八飛上去之後跟它這樣對接,然後它們再一塊運行,然後神九。

  陳灼華:不是這樣,神九以後再説。我們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我剛才講了,第二步是解決這個,這是建立一個空間實驗室,還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因為載人航天到空間站了有幾個關鍵技術,現在我們是解決了相當關鍵的兩個技術,還有兩個,還有兩個什麼呢?一個是我們叫做什麼東西呢?就是這個補加技術,就是空間站在太空中,你要給它加水,加物質,進行補給,再一個就是再生生保技術。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把航天,儘量不要什麼東西都要往飛船上帶,把上面能夠充分利用的東西把它轉過來,比如説,人每天喝很多水,就有尿液了,一個人一天尿也不少,一天5公斤,我們設備要冷卻,有冷凝水。

  主持人:我們講到我們要建立空間站,我會完成“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它們兩個對接技術上最大的難點在哪兒?

  陳灼華:現在就是説,我們的“天宮一號”,在遠離地面幾百公里的高度進行,把它對上去。

  主持人:準確無誤。

  陳灼華:準確無誤。

  主持人:載人航天的工程發展速度很快。

  陳灼華:因為載人航天涉及到我們叫大系統,是很多的。比如説,我們神舟是八大系統,第一個是航天系統,第二個是應用系統,第三個是回傳系統,第四個是運載火箭系統,俄羅斯也是這樣的,俄羅斯回傳話,火箭這一部分操作,整個空間機器人就能操作。

  主持人:發達的國家,您到這兩個國家參觀學習過嗎?

  陳灼華:這個到俄羅斯參觀過。

  主持人:它跟神舟八號的對接,剛才您糾正了我一個錯誤,它跟神八對接以後,是不是跟神九也疊加著對接?

  陳灼華:它是這樣,它在對接了以後要實行飛行,走了以後,以後全部生活在空間站裏,飛船作為一個停靠的狀態,就是一個應急救生的手段,停靠的狀態,我們的目標飛行器將來也是採取類似的工作模式。

  神九、神十上不上人這是根據我們神八對接的情況來定,但是至少來説,“天宮一號”要把這三個東西進行對接,三次對接都成功,這表示我們交會對接任務上的技術難關我們就掌握住了。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航天專家
  • 同步
  • 解説
  • 天宮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