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和重大航天工程共成長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6日 04: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航天事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三大里程碑為代表的輝煌成就。

  中國航天事業能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培養造就了一批政治堅定、作風嚴謹、無私奉獻、學術技術造詣較深、勇於創新的科技人才。美國宇航局前局長米切爾格裏芬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航天最令人感到害怕的,不是它所取得的像載人航天工程這樣的巨大成就,而在於它所擁有的一大批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

  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秉持“人才的高度就是事業的高度”的理念,依託重大航天工程,著力加強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全面學習

  一專多能

  “航天科技領軍人才一般為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專才特徵,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陳學釧説。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軍人才一般要經歷技術崗位的長期鍛鍊。除了要精通本專業技術知識,還要能夠突破專業局限,深入一線,結合型號研製實際學習,更要加強掌握管理知識——2004年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指揮的岑拯就是這樣的例子。

  剛上任時,岑拯深感責任重大。他在精通本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還學習其他專業技術知識,吃透關鍵技術,以期提升型號技術水平。在執行某次發射任務前,他意外發現發動機的伺服機構工作不正常。距離發射僅有20多天,如果不能迅速查明原因發射就會被推遲,怎麼辦?

  岑拯帶領型號隊伍披星戴月地開展測試、試驗,查找根源,最終將問題鎖定在伺服機構的油管上:天氣太冷,油管被凍住了。

  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但這段往事也給岑拯帶來頗多感慨:“作為總指揮,在遇到問題時,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更多的是要有全局觀、大局觀。”

  航天科技集團也把領軍人才的能力建設作為人才強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型號領軍人才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每年舉辦型號“兩總”崗位培訓班和能力建設高研班,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型號老總和領域專家講授專業知識,提高了型號“兩總”的系統思維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技術掌控能力和團隊領導能力。集團還積極拓寬境外進修和培訓渠道,選派科技骨幹赴國外知名院校和培訓機構學習前沿技術,掌握先進方法。

  重點培養

  大膽使用

  航天科技集團把在實踐中發現和培養人才作為加快科技領軍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以工程項目為牽引、型號研製為平臺,在重大型號項目立項的同時儘早配備隊伍,選拔技術水平高、工程經驗多、創新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擔任型號總師、總指揮,選拔那些基礎好、潛力大、提高快的年輕骨幹擔任總師、總指揮助理,確保隊伍建設和型號研製同步推進、同步發展。目前,集團公司300多名型號“兩總”的平均年齡不到45歲。

  1970年出生的孫澤洲是嫦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也是當時航天系統最年輕的總設計師。由於他技術出眾,2002年他被組織選派參與繞月探測工程前期論證,並負責星載測控分系統論證。2004年,他就被任命為嫦娥一號衛星研製隊伍的副總設計師。

  回憶起那段時間的工作,他風趣地形容為“按下葫蘆起了瓢”,每天都會有既定工作之外的新工作,每天都要重新制訂工作計劃。在他的帶領下,設計團隊解決了一系列棘手問題。他本人對系統工程的認識和對複雜大系統管理的掌控能力也得到提升。

  對於選拔到關鍵崗位的科技人才,集團公司積極為他們創造機會,如承擔多專業領域的工作、擔任科技領軍人才的助手等,不斷提升他們的判斷力、決策力、領導力和控制力,不斷提升他們對系統工程的認識、對複雜大系統管理的把握和掌控能力,以及運籌帷幄、謀劃未來的能力。

  陳學釧説:“對於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及綜合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發展潛力大的人才,要敢於打破年齡和資歷限制,及時把他們推舉到總指揮和總師的崗位,通過加任務、壓擔子,促進他們快速成長。”

  嚴格要求

  多崗鍛鍊

  畢作濱,1965年參加工作,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2年,經歷在航天科技集團內部十分典型:先後擔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6年,擔任綜合計劃處處長1年,擔任研究所副所長7年,期間參與4個型號的研製。

  多崗鍛鍊,是航天科技集團培養領軍人才的重要經驗。陳學釧説:“通過加大型號之間、型號總體和分系統之間、各單位之間骨幹人才的交流力度,使他們系統全面地了解總體、分系統、單位等多崗位的要求,促其豐富閱歷、拓寬視野,增強他們的多領域技術把握能力,提高他們的組織管理、科學決策及溝通協調能力。”

  經過多崗位鍛鍊的畢作濱被同事評價為“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溝通”。集團看重他過人的綜合實力,將其提拔為某型號總指揮,後又兼任該型號總設計師。針對該型號系統組成複雜、指標要求高、研製難度大的特點,他確定了適合國情的研製思路,組織型號隊伍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不僅縮短了研製週期,節省了研製經費,還創造了某重點型號“首飛成功、發發成功”的佳績。

  集團公司為強化型號“兩總”履職的責任意識,還每年向其頒發責任令,把型號任務完成情況、技術發展情況、個人崗位貢獻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在公司制定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型號“兩總”考核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考核結果為優秀的,集團公司在職務晉陞、薪酬收入、推薦專家、評選重大獎項、學習培訓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考核不稱職的,集團公司視不同情況採取免職、解聘或降級使用等措施……

  “航天任務的完成容不得半點馬虎、半點浮誇,所以人才成長也是從自身學習,到重點培養,再到嚴格要求,關關都十分嚴格。”無數航天領軍人才的成長經歷證明,只有對人才放手使用、嚴格要求,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人才發展
  • 複雜大系統
  • 1970年
  • 嫦娥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