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宮一號”蓄勢待發 三架神舟同時生産(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0日 1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北京週報,時間為2009年4月1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前不久,CCTV的新聞報道中首次出現了“天宮一號”的實體畫面。此前,這一中國為下一步建造太空空間站而研製的“目標飛行器”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表示。該工程新聞發言人最近透露説,各大系統研製進展順利,初樣産品的研製生産已基本完成,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研製建設正全面展開。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開始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系列飛船,並於1999年11月20日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2001年、2002年則分別進行無人飛船變軌控制(“神舟二號”)和模擬載人飛行(“神舟三號”)、提供航天員生活結構空間(“神舟四號”);2003年、2005年又分別發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去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實現首次太空出艙,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天宮一號’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起步。”多次參與中國應用衛星和載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研製的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張履謙説。專家們指出,其使命是,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工作、生活和安全;同時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試驗;初步建立能夠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試驗平臺;尤其是要完成“交會對接”與相關實驗。

  “交會對接”

  這顆重約8.5噸、類似一個簡易空間實驗室的飛行器很有可能在明年升向太空。第二年,它有望與“神舟八號”無人飛船進行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同一年(2011)我們還將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再次與‘天宮一號’對接。”首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後任“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總設計師顧問的戚發軔透露,和“神舟七號”不同的是,“神舟九號”的航天員沒有出艙計劃,“他們主要呆在艙內協助對接”。

  而“神舟九號”究竟要搭載多少航天員飛天,現在尚未確定。對此,戚先生表示,“神舟”飛船目前滿載是3人,“而對於完成‘神舟九號’的任務,兩人已經足夠。”

  之後,“神舟十號”也將直奔“天宮”。這3艘飛船是被一起生産的,也是“神舟”系列首次轉入批量生産,它們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從而形成一個小型空間站——“神舟十號”完成交會對接後,就進入到建造空間站的階段了。“空間站就像是一座空間大廈,是在太空軌道上逐步組裝起來的。”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 教授説。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天宮
  • 神舟
  • 神舟五號
  • 空間實驗室
  • 交會對接